搜索到193篇“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的相关文章
胸椎纤维增生小圆细胞1例报道
2025年
纤维增生小圆细胞(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是一种发病率低但恶程度很高的肿,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中位年龄20岁),男多见。DSRCT常见发病部位:盆腔、腹膜后、大网膜、肠系膜。一般认为其起源于腹腔浆膜表面,发病于骨骼的DSRCT极为少见。
刘铭李思影周娜李鹏高山马广斌于龙潭
关键词: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恶性程度大网膜发病部位腹膜后肠系膜
纤维增生小圆细胞1例并文献复习
2021年
纤维增生小圆细胞(desmopla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是一种恶程度较高的肿,多见于腹腔及盆腔,其它一些部位如胸膜、睾丸、颅内、肝、卵巢等亦有报道~([1])。1989年,GERALD和ROSAIL报道了第一例发生于腹腔内的纤维组织增生细胞,并于1991年正式命名~([2])。现报道一例我院收治肺部纤维增生小圆细胞患者,病例如下。
贺晓阳金大成王兵杨宁张斯渊苟云久
关键词:化疗
纤维增生小圆细胞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2020年
纤维增生小圆细胞(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为一种极罕见、高度恶的软组织肉。除偶然发现外,多数患者确诊时已为晚期。DSRCT主要发生于腹盆腔,沿腹膜表面播散,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DSRCT的诊断是基于组织学检查,典型的表现为癌巢中的小圆蓝色细胞被大量的纤维增生基质分隔开。特征的t(11;22)(p13;q12)染色体异位产生EWSR1-WT1融合基因是DSRCT稳定存在的遗传学特点。该病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约15%,主要由于肿发生转移所致。DSRCT的治疗仍然具有挑战,尽管使用了积极的治疗方法,如化疗、手术和全腹部放疗等,但60%~70%患者在2~3年内死亡。随着对DSRCT分子遗传学的研究不断深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法近年开始尝试应用于DSRCT的治疗。
佘明金陈振东
关键词: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肉瘤靶向治疗DNA损伤修复免疫治疗
纵隔纤维增生小圆细胞1例并文献复习
2020年
目的:探讨纵隔纤维增生小圆细胞(DSRCT)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报告1例我科收治的纵隔DSRCT,结合以往报道的文献探讨纵隔DSRCT的诊断方法,以减术、放化疗及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为主的原则及预后。结果:回顾分析1例纵隔DSRCT患者,行诊断穿刺检查,从影像学、病理学等确诊为纵隔DSRCT,并给予相应化疗及放疗方案,患者预后较差且病情进展迅速,结合以往文献分析并讨论DSRCT的确诊方法、治疗策略及预后情况。结论:DSRCT是一种罕见的间质组织恶,影像学无特异表现,确诊多依靠组织学及基因检测结果,该疾病具有侵袭高,进展快,复发率高等特征,有效的减术及综合联合治疗可达到部分缓解或提高患者生存时间。
陈猛金大成王兵董信春
关键词:纵隔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化疗
纤维增生小圆细胞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
2019年
纤维增生小圆细胞(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是一种极罕见的、高度恶软组织肉,它起源未定,好发于青少年男的盆腹腔。临床表现无特异,诊断依赖于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和遗传分子学改变,特征的t(11,22)(p13;q12)染色体异位产生EWSWT1融合基因,可通过RT-PCR、FISH、Southern blot技术检测这一融合基因来确诊。该疾病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17~25个月。DSRCT最优的治疗目前尚无共识,最大限度地减手术、化疗、放疗、腹腔热灌注化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期,但总体疗效欠佳。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兴治疗措施尚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孙鹏徐玉清
关键词: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
腹腔纤维增生小圆细胞1例
2018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32岁,2017-5-22因"腹胀1个月余"至当地医院就诊。入院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查体无明显异常,腹部膨隆,左中腹可扪及广泛肿块,质硬,伴轻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区无叩痛。2017-5-23全腹部+胸部增强CT表现为腹腔偏左巨大肿物,最大横截面约13.1cm×8.8cm,分叶状,部分边缘不清,内部密度不均匀,可见散在钙化灶,肿物与小肠肠管分界不清。
胡睿滕理送钱炯王敏
关键词: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化疗病例报告
腹盆腔纤维增生小圆细胞的CT表现(附2例报告)
2017年
纤维增生小圆细胞 (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是一种极为罕见的恶,具有高侵袭、早期转移的特点. 1989年首次由Gerald等报道,其发病率仅为0.2%-0.5%,发病年龄3-74岁,
许霄吕杰财
关键词:腹部肿瘤盆腔肿瘤
纤维增生小圆细胞的治疗进展被引量:4
2016年
纤维增生小圆细胞(DSRCT)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预后极差的恶,细胞可起源于腹、盆腔腹膜及腹外器官,表现为腹腔内多发肉样病变,多见于青少年及青年男。病理组织学表现为纤维组织包绕的巢状分布的蓝色小圆细胞,共表达上皮、神经源及间质标志,分子特征为t(11∶22)(p 13;q 12)染色体易位产生EWS-WT1融合蛋白。DSRCT的治疗尚无共识,主要包括减或根治手术、高强度的多药联合化疗(新辅助、辅助)和全腹放疗。部分研究提示造血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术后腹腔热化疗和术后调强适形放疗等可能提高生存期。该文就近年来DSRCT可选择的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治疗措施作一综述。
许霄张凤春徐迎春
关键词: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
纤维增生小圆细胞1例病例报道
2016年
1病例资料患者男,24岁,因"右下腹痛20 d,加重伴发热5 d"于2013年10月10日收入院。患者入院20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胀痛,5 d前上述症状加重,伴发热,体温最高39℃,行腹部CT(图1):大网膜成饼状,腹腔内多发淋巴结,腹腔内多发种植转移灶,查体:腹部膨隆,下腹部可见多发皮疹。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腹部可触及直径15 cm包块,质硬,边界不清,不可推动。
张乐刘凯东白月奎
关键词: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病例报道
腹盆腔纤维增生小圆细胞1例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腹盆腔纤维增生小圆细胞的CT影像表现,来进一步了解其疾病。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盆腔纤维增生小圆细胞的CT影像资料,行CT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扫描。结果腹盆腔内见多发软组织样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影,密度不均,融合成团,增强扫描实部分轻度强化;腹盆腔内见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影,病灶与邻近小肠、结肠及肠系膜、腹膜分界不清;腹盆腔积液。结论 CT检查可作为诊断腹盆腔纤维增生小圆细胞的影像学方法。
翟蕊冯洁李剑王敏李万湖
关键词:小圆细胞肿瘤CT腹盆腔

相关作者

季天海
作品数:58被引量:149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预后 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瘤 病例报告
余英豪
作品数:653被引量:2,043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文献复习 临床病理 IGA肾病
刘庆宏
作品数:88被引量:195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透射电镜 数字成像 文献复习 透射电子显微镜 光纤耦合
曾玲
作品数:75被引量:252H指数:9
供职机构:福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C4D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IGA肾病
邓军
作品数:215被引量:840H指数:14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黑素细胞 激光治疗 白癜风 太田痣 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