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458篇“ 侗族“的相关文章
侗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由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
毛益磊编著
关键词:侗族民族文化
侗族
本书是“民族知识系列”丛书之一,它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风俗等各方面对侗族进行了介绍。
杨权等著
关键词:侗族
广西侗族人群腰椎骨密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广西侗族人群腰椎骨密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3年1月—12月于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进行体检的296例侗族体检者。根据腰椎骨量分为两组:骨量异常组和骨量正常组。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侗族人群腰椎骨量降低的影响因素。结果:296例体检者中,骨量异常组177例(59.80%),骨量正常组119例(40.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骨量异常组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与骨量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女性、吸烟、BMI增加、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增加是侗族人群骨量降低的危险因素(OR=1.197、5.339、1.233、1.071、1.025、5.79)。结论:高龄、女性、吸烟、BMI增加、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增加是广西侗族人群骨量降低的危险因素。
郭瑞永何翔张东青杨幸杰张秋卢焕王贻源
关键词:骨密度侗族影响因素
湖南侗族和贵州侗族的Heath-Carter体型法研究
2025年
采用Heath-Carter法研究湖南侗族和贵州侗族成人的体型特征.测量了634例湖南侗族成人(男性247例,女性387例)和951例贵州侗族成人(男性333例,女性618例)的体质量、身高等10项体质指标,计算3个因子值,并与其他族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湖南侗族男性为内胚层-中胚层均衡体型,贵州侗族男性为偏内胚层的中胚层体型,湖南侗族女性和贵州侗族女性均为偏中胚层的内胚层体型.t检验显示,湖南侗族各年龄组性别间体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贵州侗族除45~59岁组外,其他各年龄组性别间体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其他族群相比,湖南侗族和贵州侗族的内因子值处于较高水平,中因子值处于中等水平,外因子值处于偏低水平.湖南侗族和贵州侗族的体型与傣族、临高人和南方汉族比较接近,具有南方族群的体型特征.
赵贤李咏兰于会新
关键词:HEATH-CARTER体型法
广西侗族民俗文化符号的可视化设计再造研究
2025年
本文探讨广西侗族民俗文化符号的可视化设计及其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重要性。通过调研挖掘文化符号的内涵与传承特点,强调可视化设计的再造过程,解读民俗符号的文化和历史意义。旨在丰富侗族文化的传播渠道,为区域民族文化传承与振兴提供新方向。
解晓帆
关键词:侗族文化可视化设计
侗族传统文化元素在插画设计中的视觉转译研究
2025年
随着现代设计领域的不断拓展,插画作为一种极具艺术魅力的视觉表现形式,在诸多领域中得到应用,以传统文化元素为主题的插画作品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从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角度出发,对侗族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分类与提炼,并深入剖析了视觉转译的原则。结合具体实践案例,探讨如何在保持少数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插画设计中,以期为插画设计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价值。
张思珑
关键词:插画设计侗族文化
侗族大歌-琵琶歌的生态文化元素及翻译探究
2025年
万物皆有声,侗歌独飞扬。侗族大歌-琵琶歌不仅是侗族文化的精华,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文化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作为侗族的一分子,应致力于从事琵琶歌的研究、翻译和传播工作,以期让更多人了解并欣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从而促进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韦婧
关键词:侗族大歌琵琶歌侗歌侗族文化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侗族文化和艺术赋能乡建的价值和路径研究
2025年
广西侗族文化和艺术深度嵌入乡村建设项目,可提升文化底蕴与艺术品位,塑造独特的乡村品牌形象,激发产业经济活力,并赋予乡村空间更具辨识度的文化表达与艺术氛围。在实践中,地方应注重侗族艺术符号在建筑及景观设计中的创新运用,同时依托设计优化乡村公共设施与环境景观,营造富有民族特色且契合现代需求的生活空间。地方还应将侗族艺术精髓与现代设计语言精准融合,使设计方案既符合乡村实际需求,又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
徐茂剑
关键词:侗族文化乡村建设
广西侗族鼓楼传统木构美学在新桂派建筑设计中的诠释
2025年
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分布于湖南、贵州、广西毗连地区和湖北的西南部。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我国侗族人口近35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0.25%。关于侗族的起源尚无定论,从历史发展线索来看,侗族形成于唐宋时期是民族史学界较为一致的看法。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大致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的启蒙、婆洞一线为界分成南北两大方言区,因此习惯上将侗族分为南侗和北侗。有关民族学者的研究认为,南侗的原始文化保持较好,保留有鼓楼、风雨桥、萨坛等传统建(构)筑物;北侗则融合吸收了汉族文化,鼓楼、风雨桥等侗族标志性建筑基本消失,民居建筑以矮脚楼和平地楼为主。广西的侗族属于南侗,保留了丰富的侗族传统文化,主要分布在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融安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兰县等地区,是一个相对聚居、内聚力强的民族。侗族鼓楼是广西少数民族建筑中工艺最为精美和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侗族建筑木构营造技艺作为广西唯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工艺技术,对深入探索新桂派建筑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传承与弘扬广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宋洋
关键词:侗族鼓楼风雨桥侗族建筑广西少数民族建(构)筑物
民族生境之于侗族戏剧发展与流变研究
2025年
任何文化的稳定延续都是相对的,而其变迁则是永恒且不可避免的。一个民族文化事实的产生、发展和演变,都源于生产、生活的需求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围绕生产生活的需要与社会环境的变化,该文化会主动进行调适,以适应新的环境。侗族戏剧的产生、发展与演替也遵循这一规律。只有适应侗族生境的戏剧才会一代代传承下来,随着侗族生境的变迁,侗族戏剧演替也会在延续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与发展。
罗康隆向娟
关键词:侗族侗戏

相关作者

赵巧艳
作品数:68被引量:21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侗族 传统民居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旅游 仪式
皮建辉
作品数:95被引量:486H指数:13
供职机构:怀化学院
研究主题:侗族 苗族 基因频率 活体测量 汉族
胡牧
作品数:58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文理学院
研究主题:侗族 生态审美 生态美学 生态美育 侗歌
罗康隆
作品数:194被引量:826H指数:16
供职机构:怀化学院
研究主题:文化 侗族 生态维护 生态 乡村
罗康智
作品数:52被引量:172H指数:8
供职机构:凯里学院
研究主题:侗族 文化 清水江流域 生态价值 文化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