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4篇“ 作者精神权利“的相关文章
数字作品作者精神权利——规范、技术和条约解读
2019年
数字环境下,作者精神权利的主体身份具有多重性,出现作者与作品使用者同化,甚至是数字技术与作者混同.与传统作品相比,数字作品精神权利客体具有虚拟性,其商业气息越来越浓,数字作品更容易被改动且不留痕迹,作者声誉保护还具有跨境特点,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发展也有利于保护作者声誉,提高作者知名度,甚至是保护读者利益,促进作者精神权保护.针对数字作品制作技术和数字作品传播技术给作者精神权利带来的威胁,首先应该从技术层面完善数字作品权利管理信息,保护数字作品作者身份及数字作品的完整性;其次,法律层面则应明确作者精神权利的司法管辖选择、法律适用,可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因特网条约》、Trips协议等规定进行应对;最后,面对数字技术冲击,应贯彻作者精神权利与公共利益平衡原则,既要保护作者精神权利,又要促进产品和信息的流动.
蔡晓东
艺术品作者精神权利与作品合理使用——英美法与大陆法比较视角
2019年
艺术品作者精神权利与合理使用存在内在的冲突,作者精神权利保护艺术作品原件,合理使用不能限制艺术品原件作者精神权利,作者精神权利具有人格性的特点,合理使用则是限制非人格性的经济权利,作者精神权利的目的具有尊重作者和保护文化的道义性,而合理使用则是激励创作,使得公众获得更多作品的功利主义目的,合理使用四要素不适于作者精神权利
蔡晓东
关键词:作者精神权利功利主义人格权
视听作品作者署名权新论——兼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作者精神权利”的修改被引量:4
2018年
《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有"作者精神权利"的规定,"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表现的作品"是《伯尔尼公约》保护的重要作品类型,电影和电视属于该类作品的代表,视听作品成为可以涵盖该类作品的新概念。"作者精神权利"是作者权体系的特色制度,署名权是表明作者与作品之间关系的作者的重要精神权利。版权体系虽没有视听作品署名权的专门规定,但参与方的署名非常规范。我国著作权法虽有视听作品署名权的规定,但是实践中非常混乱,普遍将视听作品上的"署名"与视听作品的"署名权"混同。《著作权法修改草案》新增"视听作品"概念,以涵盖电影、电视、网络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型作品,"视听作品"署名权的规定有待完善。
李伟民
关键词:电影作品视听作品作者精神权利署名权
作者精神权利保护研究
作者精神权利,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和古希腊时代,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的方法来寻求保护自己的权利。现代意义上的作者精神权利理论发源于法国,在1793年的法国国会上,就著作权是财产权还是人身权问题...
周思嘉
关键词:作者精神权利著作权法法律保护
古罗马作者精神权利
2017年
罗马法保护作者的“名誉”和“声誉”。罗马法的违法行为包括故意侵害他人人格;冒名或者虚假署名行为被看作剽窃,剽窃是一种严重侵权、损害作者声誉的行为。从古罗马开始就保护作品中创作者的人格,不过,那时还没有著作权和人格权保护。面对剽窃的泛滥,古罗马通过禁止剽窃来维护作者的声誉。
蔡晓东
关键词:古罗马剽窃人格权作者精神权利模仿
作者精神权利合理使用制度研究
按照传统的大陆法系观点,作者精神权利作者人格的延伸,本质上体现为一种人身权,因此不得转让与继承,并且不能合理使用。受此观念影响,世界上仅有少数国家的著作权法规定了精神权利合理使用。伴随着数字技术不断革新对作者精神权利带...
袁承
关键词:人身权作者精神权利
文献传递
欧美作者精神权利比较研究
作者与作品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永久性的联系,即作品是作者的“精神产儿”,有人把这种联系称之为“智慧”“人格”和“精神”,与之相关的概念还有独创性、作者身份和创造性。随着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的发展,后现代艺术创作的转...
蔡晓东
质疑精神权利——作者精神权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被引量:4
2015年
本文主要对于作者精神权利的设置、精神权利与人格权制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研究,同时探讨了作者精神权利制度对于艺术创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者精神权利制度的完善方法,主要有扩大精神权利的赋权主体,设置新的著作权制度防止精神权利对艺术投资和艺术创作的影响,在精神权利与人格权权利竞合的情况下赋予作者选择权,以及完善继承人不保护作者精神权利时的救济措施。
陈健
关键词:精神权利人格权艺术创作权利竞合
作者精神权利保护的国际化
2015年
在版权游说和外交谈判的时代,人们更多关注版权(作者经济权利),著作权制度的协调不仅需要履行规则,而且需要考虑跨区域的法律环境、文化环境、法律改革、公共政策、教育,从长远来说,还需要关注法律偏见和文化歧视,经验证明,因为文化差异,相同著作权规则在不同国家实施效果是不一样的。作者精神权利国际协调需要什么样的法律改革,现有的国际著作权条约为协调国际作者精神权利保护提供了基本手段,欧盟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作了大量工作,但是,各成员国缺乏强烈的政治意愿。要适应数字技术的发展,作者精神权利保护和版权保护一样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作者精神权利不仅和数字环境密切相关,而且是重塑未来著作权法的支柱,在后数字时代,版权概念可能过时,但是,作者精神权利一定比以前变得更加重要。
蔡晓东
关键词:作者精神权利
作者精神权利部分穷竭的困境及应对被引量:2
2014年
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对作者精神权利保护所造成的冲击为精神权利部分穷竭原则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该原则因其内涵的抽象性和外延的模糊性,致使其无法解释诸如精神权利穷竭的效力范围、时间范围以及其与精神权利转让之间的界限等问题。而事实上,精神权利部分穷竭原则的本质在于转让作者精神权利。因此,承认作者精神权利的部分转让是解决精神权利部分穷竭原则所临困境的理性出路。
余秀宝
关键词:精神权利转让

相关作者

蔡晓东
作品数:40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商业大学
研究主题:知识产权 TRIPS协议 作者精神权利 国际贸易 知识产权规则
袁泽清
作品数:22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法律保护 知识产权 少数民族 图书馆法 法律制度
胡云红
作品数:42被引量:169H指数:8
供职机构:国家法官学院
研究主题:著作权法 人民陪审员制度 减损 合议庭 域外
李伟民
作品数:15被引量:25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所
研究主题:著作权法 修改草案 电影作品 视听作品 人工智能
刘平
作品数:33被引量:85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商学院法学院
研究主题:知识产权 法律思考 侵权责任 商标法 权利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