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143篇“ 体育课程评价“的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公共体育课评价改革的价值、困境与策略
2025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高校公共体育课评价中的应用逐渐成为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公共体育课评价改革的价值、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认为,人工智能赋能高校公共体育课评价改革具有多重价值:一是提升评价效率与精准性,实现多维度动态评估;二是促进个性化发展,增强教育公平性;三是推动评价反馈形成闭环,促进教学改革与质量提升。然而,也存在一些困境:一是技术僭越导致育人本质弱化;二是“算法偏误”可能破坏评价的公正性;三是“数据泄露”侵犯评价对象的隐私安全。据此,提出以下优化策略:一是回归育人本质,确立技术的辅助地位;二是消除算法偏见,构建公平的评价机制;三是强化数据保护,筑牢隐私安全防线。
田小玲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
“五育融合”视域下高校体育课评价变革的价值表征、现实困囿及纾解方略
2025年
“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为高校体育课评价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立足于“五育融合”的视角,对高校体育课评价变革的价值表征及其现实困囿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纾解方略。研究发现:当前高校体育课评价变革的价值表征主要体现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高校体育课评价变革主要面临着评价标准模糊、评价工具单一、过评价手段不足、评价主体单一和师资素质参差不齐等现实困囿,导致评价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也无法为教学改进提供有效反馈。据此,提出以下纾解方略:(1)引入多元评价维度,实施差异化评价机制;(2)开发多元化评价方法和过评价工具;(3)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打破评价主体局限;(4)强化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促进教师综合评价能力提升;(5)引入动态评价反馈机制,推动反思与改进。
张伟曹国创田祥成
关键词:体育课程评价
新时代高职院校体育课评价的现实审视与优化策略
2025年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开展高职院校体育课评价相关研究。厘清高职院校体育课评价的内涵、全面发展的价值基础、健康第一的价值目标、增强综合素质的价值追求等价值意蕴。审视新时代以来政府强化优质高职制度建设,以及普通高职存在的推行不足、评价无体系与监督不问责等问题。研究提出以下建议:明确政策研究基础与基本思路;设计以政府对学校、学校对部门和师生共同参与的新时代高职院校体育课评价内容;建立政-校-师-生相结合的评价运行策略。
赖锦松程鹏
关键词:体育课程评价现实审视
生态健康视域下绘本融入乡村幼儿园体育课评价的模式探索
2025年
当前,我国幼儿“运动贫穷”和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生态健康视域下的幼儿体育课评价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立足生态健康理念,将富有童趣的绘本融入体育课评价体系,构建“绘本+体育+评价”的多元融合模式,不仅能丰富评价方式,更能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山东省东营市区域内乡村幼儿园通过实践探索,形成了“绘本引领、活动体验、多元评价”的实践路径。基于此,本文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解决乡村幼儿“运动贫穷”的问题提供新思路。
郭燕玲
“五育并举”视域下高职公共体育课评价体系优化研究——以广东财贸职业学院为例
2025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教育需全面落实党的方针,坚持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当前,高职院校在综合素质教育中面临诸多挑战,亟需通过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路径。本研究以广东财贸职业学院为例,探讨公共体育课评价体系的创新方向,提出多元化评价模式与个性化发展策略。实证数据显示,改革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显著提升,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现状及挑战,并提出针对公共体育课设置的改革建议。研究表明,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基础,设置应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力求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李云凤
小学体育课评价体系的创新构建
2024年
在小学体育教学领域,依据新标准创新构建评价体系,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至关重要。该评价体系应综合考量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过评价记录学习进中的持续进步,通过拓展性评价激发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及通过团队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评价内容应涵盖体育品格、运动能力和健康观念等多个方面,以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在田径、体操和集体项目等体育活动中应用多样的评价方法,能够细致追踪学生的成长和能力提升。建立这一评价体系将显著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学业成就,并积极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
李丹丹
关键词:体育课程评价小学体育教学
贵州省中学体育课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以惠水县中学体育课为例
2024年
中学体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对于提升中学生身体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惠水县中学体育课为例,探讨了贵州省中学体育教学中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的意义,并由此提出了构建策略:明确体育课评价的目标,满足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克服单一评价标准的弊端,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树立以学生为核心的评价观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量化体育课评价标准,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希望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提高贵州省中学体育课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李苹苹
关键词:课程评价体育课程
基于泰勒模式的大学体育课评价体系研究
2024年
大学体育课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体系也在逐步完善。该文分析了体育课评价体系的现状,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通过分析发现,体育课评价体系存在以下问题: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与行业需求脱轨;教学内容更新滞后,与实践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师生缺乏互动;评价主体单一且过分依赖量化评价。为解决以上问题,构建泰勒模式的评价体系: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选择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教育内容;组织有序的教学活动;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孙志强
关键词: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CIPP模式视角下高校体育课评价体系研究
2024年
《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显著下降趋势。体育课评价是高校体育课中的关键部分,在督促和引导学生增强体质、磨炼意志品质,培养“终身体育”思维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CIPP评估模型构建了高校体育课评价体系,并通过实证研究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切实需求设置合理的评价指标、完善建设,确保评价目标和方法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相匹配,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
刘平
关键词:大学体育
基于CIPP模式的科技体育课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2024年
评价具有导向、诊断、改进、激励等多种功能,科学、有效的评价走向常态化实施的关键环节。CIPP评价模型与科技体育课评价具有适切性,借助“背景评价—投入评价—过评价—结果评价”系统分析框架,构建含有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44个三级指标的科技体育课评价指标体系,能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技体育课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有效开展科技体育课评价提供有益启示。
黄彬祝旖镅王小兰
关键词:课程评价体系科技体育CIPP模式

相关作者

潘雯雯
作品数:24被引量:225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普通高校 体育课程 大众体育 公共 体育非营利组织
路晓东
作品数:31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长春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大学生 体育教学 高校体育 体育教育 高校
刘巍
作品数:27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
研究主题:高校体育 体育公共服务 地方政府 高校 评价指标
张宏伟
作品数:25被引量:170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审计大学
研究主题:高校体育 高校 城乡体育 高校公共体育 公共体育
尹燕涛
作品数:20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科技学院体育部
研究主题:轮滑 教学模式 高校 户外拓展训练 户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