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25篇“ 体感诱发电位“的相关文章
体感诱发电位联合血清学指标对AIS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联合血清学指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在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接受药物干预和标准化康复治疗的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急性期接受常规内科药物及肢康复治疗。测定急性期的SEP和血清指标,于患者发病后48h、3w、12w采用Fugl-Meyer评定法(FMA)和改良Rankin评分(mRS)评定患者上肢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分析SEP、S-100β及两者联合时的曲线下面积(AUC),确定预测指标最佳截断值、敏性和特异性。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44例。患者48h、3w和12w的FMA和mRS评分具有中等以上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均≥0.585,P<0.001)。患者48 h内的FMA评分与3 w和12 w时的FMA评分均强相关(P<0.001);患者48h内的mRS评分与3 w和12w时mRS评分均显著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N20潜伏期和S-100β是影响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N20潜伏期对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预测的最佳截断值为22.03ms;S-100β的最佳截断值为151.82ng·L^(-1)。当两者联合时,对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预测的敏性为73.57%,特异性为91.16%,AUC为0.917;其中AUC大于N20潜伏期和S-100β单一预测(Z=5.427和5.516,P<0.001)。结论AIS患者的FMA评分和mRS评分具有相关性,急性期的N20潜伏期和S-100β是影响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具有预测价值。当两者联合时,预测价值更高。
仝霖万万罗辉孙贇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体感诱发电位S-100Β
脊髓手术患者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及肌图监测对术后脊髓功能状态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脊髓手术患者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及肌图(EMG)监测对术后脊髓功能状态的预测作用。方法选取2022-01—2023-06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脊髓肿瘤患者58例,均行脊髓肿瘤切除术,术中采用SEP及EMG监测,记录SEP潜伏期、波幅以及腓总神经与胫神经的传导速度(NCV)与远端潜伏周期(DL),分析术中监测阳性预测术后脊髓功能的敏度、特异度。结果58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长(3.27±0.52)h,术中出血量(1253.84±564.92)mL。术中监测正常26例,发生SEP报警32例,其中10例波形发生不可逆改变;发生EMG报警28例,均经适当处理后波幅恢复,继续完成手术。以术毕SEP报警波幅仍未恢复者为监测阳性,以术后觉评定为脊髓功能预后标准,术中监测敏度60.00%,特异度86.79%,ROC曲线下面积0.734(95%CI:0.469~0.999),P>0.05;以术后肌力评定为脊髓功能预后标准,术中监测敏度50.00%,特异度86.54%,ROC曲线下面积0.683(95%CI:0.428~0.938),P>0.05;以术后觉与肌力任一功能为脊髓功能预后标准,术中监测敏度55.56%,特异度89.80%,ROC曲线下面积0.727(95%CI:0.519~0.934),P<0.05。结论术中SEP及EMG监测可有效预测术后脊髓功能状态,提高脊髓手术的安全性。
胡静李海林叶明高觉民吴颐
关键词:脊髓肿瘤脊髓手术体感诱发电位肌电图神经电生理脊髓功能
一种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体感诱发电位刺激仪,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以及内部的刺激仪本,刺激仪本内包括依次连接的主控单元、脉冲信号单元、源单元和信号传输与控制单元,主控单元和脉冲信号单元呈上下堆叠式布置,...
周涛汪红亮王璐谢能刚杨明星查显干周捷查本义
椎板切除减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预测模型的建立
2024年
目的探讨影响椎板切除减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脊柱骨科行椎板切除减压术的120例脊柱椎管狭窄患者的SEP监测资料。根据有无发生SEP信号改变将患者分为SEP改变组(n=21)和对照组(n=91)。采用Lasso回归、交叉验证法、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预测因素。绘制预测SEP改变的列线图,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来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出血量、温、刀使用情况是影响SEP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模型的验证中,列线图的AUC为0.914,说明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最优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和实际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临床决策曲线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结论超重、出血量、温、刀使用情况是SEP变化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SEP变化的列线图,使脊柱科医师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增加神经生理监测的准确性。
汪红亮周涛王璐查本义周捷
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椎板切除减压术列线图超重出血量神经电生理
一种基于体感诱发电位信号的阴茎背神经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体感诱发电位信号的阴茎背神经检测方法。采集早泄患者阴茎背神经分支的体感诱发电位信号,并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将其从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对得到的频域信号进行频域幅值提取,如果存在≥0.4毫伏的幅值,取该...
赵军
子生物反馈对急性脑梗死上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子生物反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参照组(康复治疗)和试验组(子生物反馈治疗)各53例,测定两组干预前后的SEP参数、运动功能(FMA)、神经功能缺损(NIHSS)、平衡能力(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CA)以及上肢肌力,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SEP参数无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N9波幅、N20波幅均高于参照组(P<0.05),N9潜伏期、N20潜伏期均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FMA、NIHSS、BBS、FCA无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FMA、BBS、FCA高出参照组,但NIHSS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Ⅰ级、Ⅱ级发生率低于参照组,但Ⅲ级、Ⅳ级、V级发生率高出参照组(P<0.05)。结论子生物反馈可显著患者偏瘫侧上肢SEP,促进肢肌力与平衡能力增强,改善神经功能,使得运动能力恢复,值得应用。
张景思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上肢体感诱发电位肢体功能
基于腰椎管狭窄症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基线不足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基于腰椎管狭窄症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基线不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1-01—2022-12采用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160例腰椎管狭窄症,收集患者术中SEP信号采集信息与临床资料,分型术前患者相关特征(年龄、质量指数、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下肢神经功能检查情况、下肢肿胀情况),以确定影响术中基线SEP信号不足的危险因素。依据所测得SEP信号基线最小振幅是否足够分为可靠组与对照组。结果本次研究对象160例,其中可靠组78例,不可靠组82例。两组在年龄、质量指数、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下肢神经功能检查异常情况、下肢肿胀情况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单因素分析中,质量指数、吸烟史、高血压史、下肢神经功能检查异常情况、下肢肿胀情况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回归分析中,并结合多因素回归分析森林图发现质量指数、下肢神经功能检查异常情况、下肢肿胀情况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管狭窄症中患者质量指数、下肢神经功能缺损、下肢水肿是术中SEP基线不足的危险因素。
汪红亮轩冲周捷查本义李健周涛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体感诱发电位
不同病程脑卒中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觉、运动功能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脑卒中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与觉、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21年6月到2023年10月,连续纳入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脑卒中患者177例,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组(14 d之内,n=25)、恢复早期组(14 d~1个月,n=110)和恢复中晚期组(1~6个月,n=42)。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行SEP检查,记录N20潜伏期和振幅;采用单丝和两点辨别工具分别测试患者手的单丝触觉和两点辨别觉;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估运动功能。分析各组SEP与觉和运动各项指标评分的相关性。结果3组单丝触觉和两点辨别觉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期组SEP与觉和运动功能不相关(P>0.05)。恢复早期组N20潜伏期与单丝触觉呈负相关(r=-0.267,P=0.005),与两点辨别觉呈正相关(r=0.220,P=0.021);N20振幅与单丝触觉(r=0.328,P<0.001)和FMA-UE评分呈正相关(r=0.418,P<0.001),与两点辨别觉呈负相关(r=-0.405,P<0.001)。恢复中晚期组N20潜伏期与FMA-UE呈负相关(r=-0.313,P=0.044),N20振幅与单丝触觉(r=0.598,P<0.001)和FMA-UE评分(r=0.393,P=0.010)呈正相关,与两点辨别觉呈负相关(r=-0.591,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恢复中晚期患者单丝触觉的评分与N20潜伏期水平呈负相关(β=-0.510,P=0.046),FMA-UE评分与N20振幅水平呈正相关(β=0.313,P=0.026);恢复早期患者两点辨别觉评分与N20振幅水平呈负相关(β=-0.270,P=0.039)。结论病程越长,SEP与觉和运动功能的相关性越显著。
杨世宁马将李红郭立颖刘先莹张莉芳
关键词:脑卒中体感诱发电位神经电生理
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评估脑卒中患者肢功能及预后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脑卒中可损害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通路,造成患者肢功能障碍。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能够在早期从神经生理角度对脑卒中所造成的觉、运动功能障碍进行客观判断,补充了影像学及评分量表的不足,并对预测患者的功能结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对SLSEP评估脑卒中患者肢功能及预后进行综述,为临床工作提供判断依据。
张小妍谷有全
关键词:卒中诱发电位躯体感觉肢体功能
神经肌肉刺激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研究
2024年
探讨神经肌肉刺激疗法(NMES)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排列表法将我院2022.6-2023.6收治的82例ACI患者分为各含41例的对照组(常规疗法)与NMES组(NMES+常规疗法),比较两组SEP测定结果、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评分;NMES组另根据刺激部的不同分为单侧组(n=20)与双侧组(n=21),比较两组SEP测定结果。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与NMES组的N9与N20潜伏期与波幅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NMES组N9与N20的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波幅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NMES单侧与双侧组的N9与N20潜伏期与波幅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NMES双侧组N9与N20的潜伏期均短于单侧组,波幅均高于单侧组,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评分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NMES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而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NMES对ACI患者上肢SEP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使其上肢运动能力提升,存在较高的应用价值。
崔利君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神经肌肉电刺激上肢体感诱发电位神经功能

相关作者

胡勇
作品数:165被引量:290H指数:9
供职机构:香港大学
研究主题:体感诱发电位 体感 诱发电位 电刺激 脑机接口
邱勇
作品数:1,460被引量:4,199H指数:29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研究主题:脊柱侧凸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特发性脊柱侧凸 强直性脊柱炎 矢状面
沈宁江
作品数:197被引量:995H指数:16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内固定 骨密度
燕铁斌
作品数:376被引量:5,330H指数:3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研究主题:脑卒中 功能性电刺激 康复治疗 康复 脑卒中患者
马薇薇
作品数:199被引量:621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研究主题:脊柱侧凸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特发性脊柱侧凸 体感诱发电位 术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