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63篇“ 体外透皮吸收“的相关文章
大蒜辣素软膏的体外吸收特性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大蒜辣素软膏在离体大鼠肤的吸收特性。方法通过Franz扩散池,建立离体大鼠完整背部肤及去角质层肤的模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串联法(UPLC-MS-MS)测定大蒜辣素软膏吸收液中大蒜辣素的含量,测定大蒜辣素软膏的体外吸收特性,并评价该大蒜辣素累积过量及渗速率。结果大蒜辣素5 h内体外量Q与时间t线性关系较好,均符合Higuchi动力学过程,回归相关系数(r)均达到0.99以上。完整肤的速率J为12.306μg·cm^(-2)·h^(-1),去角质层肤的J为58.353μg·cm^(-2)·h^(-1),去角质层肤的J高于完整肤。结论大蒜辣素软膏有效成分可经,主要以原型形式吸收,角质层厚度是影响大蒜辣素软膏肤的重要因素。
刘红宋百灵马雪红李新霞
关键词:大蒜大蒜辣素软膏透皮吸收
不同寡糖体外吸收荧光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2024年
目的建立乳膏中不同寡糖吸收的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荧光定量分析方法,并考察寡糖体外性能。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以巴马香猪为载体,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9012通则)中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建立不同寡糖的FITC荧光定量分析方法,并测定乳膏中不同寡糖体外含量。结果本文建立了乳膏中壳寡糖(COS)、褐藻寡糖(AOS)、葡寡糖(GOS)的体外吸收的FITC荧光定量分析方法。结果显示,中及下FITC-寡糖的质量浓度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中FITC-COS为0.92~45.83μg/mL,FITC-GOS为0.71~42.44μg/mL,FITC-AOS为0.28~27.85μg/mL(中)、0.28~16.71μg/mL(下),且R^(2)>0.99。该方法准确度、精密度和稳定性考察结果符合指导原则要求。结论建立了乳膏中不同寡糖吸收的FITC荧光定量分析方法,且发现中及下的寡糖含量均为壳寡糖>褐藻寡糖>葡寡糖,其中壳寡糖的中滞留量为(35.81±2.09)μg/cm^(2),过量为(118.72±6.91)μg/cm^(2)。
杨荣荣王力李鑫杨程王世欣李春霞
关键词:体外透皮吸收
消定膏体外吸收及其治疗骨关节炎作用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消定膏中主要成分的体外释放率和经动力学,并对消定膏中成分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以治疗骨关节炎的传统外用膏剂消定膏为研究对象,选用改良版Franz扩散池,分别以析膜及离体大鼠腹部肤为材料,PEG400-95%乙醇-生理盐水(1∶3∶6)为接收液,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接收液中儿茶素、表儿茶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5种成分的含量,计算24 h内消定膏主要成分的累计释放量,绘制24 h内累计释放率曲线,拟合动力学方程;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筛选核心靶点,构建消定膏“成分-疾病-靶点”网络,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预测消定膏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结果:消定膏中儿茶素、表儿茶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体外释放和吸收行为中的单位面积累计释放量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加,动力学拟合方程符合一级方程和Higuchi方程。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消定膏中成分作用TP53、STAT3、RELA、MAPK1、MAPK3、PIK3R1、JUN、AKT1、TNF等核心靶点,通过调控TNF、AGE-RAGE、HIF-1、IL-17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炎、镇痛等作用。结论:消定膏具有良好的释放度和性能,具有长效缓释的特点,初步揭示了消定膏成分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为消定膏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周洁靳子明周晶晶李倩张岩窦霞
关键词:消定膏体外释放透皮吸收网络药理学
滋肾凝胶贴膏剂的制备及其体外吸收研究
2024年
目的将滋肾丸按照处方制成凝胶贴膏剂,探讨其体外特性。方法在预实验的基础上,以初黏力、持黏力、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来优化凝胶贴膏剂的基质处方用量。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以新芒果苷、盐酸黄柏碱、芒果苷、盐酸小檗碱过量为评价指标,考察促渗剂对凝胶贴膏剂体外特性的影响。结果滋肾凝胶贴膏剂基质的处方用量为聚丙烯酸钠NP-7002.55 g,甘油11.04 g,聚乙烯吡咯烷酮K901.13 g,酒石酸0.1 g,甘羟铝0.1 g,高岭土0.3 g,蒸馏水15 g;不同类型和浓度的促渗剂中,5%氮酮的促渗性能最佳,新芒果苷、盐酸黄柏碱、芒果苷、盐酸小檗碱的渗速率依次为1.5338、1.7809、2.3247、20.0899μg·(cm^(2))^(-1)·h^(-1),增渗倍速则为2.4319、1.9408、1.9604、1.4701;药物经吸收曲线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结论所得凝胶贴膏剂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膏体性能良好,释药持续,有着良好的体外性,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成王杰卫禹辰孙晓熙卢昊许汉林
关键词:处方优化透皮吸收
国产复方克霉唑乳膏体外吸收研究
2023年
目的建立复方克霉唑乳膏体外吸收测定方法,并以进口克霉唑乳膏作为参比,分析国产乳膏体外差异情况。方法采用离体猪耳背肤作为试验材料、30%乙醇-生理盐水为接收液,改良Franz扩散池法考察乳膏在32℃环境下吸收规律,分别以LC-MS/MS法测定接收液中克霉唑吸收量随时间的变化、HPLC法测定试验结束后离体肤内克霉唑滞留量。结果3批国产乳膏与进口乳膏量的比值分别为:1.32、1.75、1.62,内滞留量的比值分别为:1.19、1.57、1.32,4批乳膏内滞留量与吸收总量的比例为88.03%~90.19%,内滞留量远高于过量,符合该类药物临床用药特性,但国产制剂的平均粒径远高于进口制剂。结论国产复方制剂体外性能均高于进口制剂,但不同企业制剂间存在差距,有待进一步优化;新建方法适用于复方克霉唑乳膏体外吸收测定,可为半固体制剂质量评价提供依据,同时为其他复方制剂品种的研发和处方工艺优化提供借鉴。
褚信信谢子立李显庆张治军
关键词:克霉唑体外透皮试验FRANZ扩散池
白及多糖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吸收考察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筛选并优化白及多糖脂质体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以及考察其体外吸收效果。方法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白及多糖脂质体,通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和处方,测定最优处方下的白及多糖脂质体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及Zeta电位;析法研究其体外释放情况,采用扩散仪对其体外扩散情况进行测定并对释放曲线进行拟合。结果优化后的脂质体制备处方:磷脂浓度、胆固醇与磷脂比、磷脂与药物比分别为1.44%、1∶2.13、1∶42;最终工艺:乳化时间10 min、水化时间40 min、粒径破碎时间10 min。最优处方下的脂质体Zeta电位为-(18±1.3)mV,平均粒径为(172.2±5.20)nm,PDI为(0.241±0.0104),载药量为(0.93±0.013)%,平均包封率为(69.65±9.7)%,药物质量浓度为(334±7.3)μg·mL^(-1)。白及多糖脂质体在第12小时的累积释放率为52.2%,拟合方程符合Higuchi方程;累积率18.06%,拟合方程符合Higuchi方程;第12小时肤滞留量为33.8μg·g^(-1)。结论所制备的白及多糖脂质体粒径均匀,经过筛选后包封率增加,对比于白及多糖,其脂质体有明显缓释效果,肤滞留量更大,可作为长效制剂。
孙铭洋闫心茹时庆泽张玉洁王中彦
关键词:白及多糖脂质体透皮吸收体外释放
哈本即雾高水光仪对传明酸体外吸收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观察哈本即雾高水光仪的体外能力,对传明酸体外吸收的影响。方法:基于乳猪-Franz cell扩散池体系,采用哈本即雾高水光仪不同档位针对乳猪背部肤进行Franz扩散池渗性实验,采用液质联用方法对传明酸进行定量分析,测定不同时间点(6小时、24小时)扩散池中传明酸的累积渗量Q、扩散百分率P、渗系数Kp,考察样品对离体的小猪背部肤的能力。结果:经吸收测试,对照组涂抹组6 h、24 h时传明酸的累积渗量分别为(0.8 ±0.2) mg、(1.8 ±0.2) mg,渗率分别为3.9%、9.0%;哈本即雾高水光仪–低档6 h、24 h传明酸的累积渗量分别为(1.1 ±0.7) mg、(2.3 ±0.7) mg,渗率为5.5%、11.5%,是对照组渗率的1.4倍和1.3倍;中档6 h、24 h传明酸的传明酸的累积渗量分别为(1.3 ±0.2) mg、(2.6 ±0.5) mg,渗率为6.8%、13.0%,是对照组渗率的1.7倍和1.4倍;高档6 h、24 h传明酸的传明酸的累积渗量分别为(2.3 ±1.2) mg、(4.3 ±1.5) mg,渗率为11.4%、21.4%,是对照组渗率的2.9倍和2.4倍。与涂抹组相比,哈本即雾高水光仪–高档24 h传明酸累积渗量及渗率均有显著提高(p < 0.05)。结论:哈本即雾高水光仪可以促进传明酸的吸收,其中以高档位的作用最强。
屈金艳张仕军张仕强
关键词:透皮体外FRANZ扩散池
不同促渗剂对苦豆子凝胶剂中生物碱体外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促渗剂对苦豆子凝胶中槐定碱和苦参碱吸收的影响,筛选最佳促渗剂。方法:以SD大鼠肤为渗屏障,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吸收实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槐定碱和苦参碱的含量,计算渗动力学参数,评价不同促渗剂及联合使用对苦豆子凝胶剂吸收的作用。结果:3种促渗剂单用时,对苦豆子凝胶剂中槐定碱和苦参碱性能较好的为3%氮酮、4%冰片和4%薄荷醇。联合使用时,优选出的较佳复合促渗剂为1%冰片+1%薄荷脑,两者联合使用优于氮酮、冰片、薄荷脑单独使用及其他组合,其槐定碱和苦参碱24 h单位面积累积过量(Q_(24))可达6.858、7.018 mg·cm^(-2),促渗倍数(ER)可达4.402、3.658,协同作用明显。结论:优选出的复合促渗剂对苦豆子凝胶剂中的槐定碱和苦参碱促渗效果较好,为苦豆子凝胶剂制备工艺及功效研究提供参考。
李军陈海燕陈海燕郝彩琴
关键词:透皮吸收槐定碱促渗剂
活络效灵凝胶贴膏剂的制备及体外吸收研究被引量:12
2023年
活络效灵丹为临床常用活血止痛疗效确切的经典名方,为了使其药效直达病灶以提高疗效,该研究优化了活络效灵凝胶贴膏剂的制备工艺,并进一步评价其体外吸收性能,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初黏力、持黏力、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确定凝胶贴膏剂的基质用量。建立UPLC同时测定贴膏剂中丹参素、阿魏酸、丹酚酸B、丹酚酸A、藁本内酯、丹参酮ⅡA、11-羰基-β-乳香酸(11-keto-β-boswellic,KBA)、3-乙酰-11-羰基-β-乳香酸(3-acetyl-11-keto-β-boswellic acid,AKBA)8种有效成分的含量。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评价并比较不加挥发油、直接加入挥发油和加入挥发油微乳的凝胶贴膏剂的体外吸收性能。结果表明,活络效灵凝胶贴膏剂基质的最优处方为NP7001.35 g、甘油7.00 g、微粉硅胶1.25 g、羧甲基纤维素钠0.20 g、酒石酸0.06 g、甘羟铝0.04 g;贴膏剂中8种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依次为0.48、0.014、0.95、0.39、0.57、0.055、0.35、0.97 mg·g^(-1);体外吸收实验结果发现,直接加入挥发油或加入挥发油微乳均可促进有效成分的吸收,药物过规律符合零级方程或Higuchi方程。通过最优处方制备的凝胶贴膏剂外观性状好,黏附性好,剥离无残留,具有骨架型缓释制剂的特性,便于减少给药次数,为活络效灵丹外用新剂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赵丽辉张雯范若颖宿树兰尚尔鑫钱大玮段金廒
关键词:活络效灵丹
来那度胺纳米水凝胶的制备及其体外吸收研究
2023年
目的:制备性质稳定、质量可控的来那度胺纳米水凝胶,评价其理化性质并考察其体外吸收情况。方法:通过对药物溶解度的增加程度初步筛选用于制备来那度胺纳米乳的油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通过表面活性剂对油相的乳化效果进一步筛选油相;绘制伪三元相图,优化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Km)。用激光粒度测定仪测定来那度胺纳米乳的粒径。将来那度胺纳米乳分散于卡波姆940中制备来那度胺纳米水凝胶,考察来那度胺纳米乳的外观、形态、pH值、Zeta电位、稳定性以及体外性能。结果:来那度胺纳米乳的最优处方为辛癸酸甘油酯/RH40/1,2-丙二醇/水=1∶4.5∶4.5∶6.95(m/m)。以此处方制备的来那度胺纳米乳澄清明,外观亮,pH值为5.20±0.14,平均粒径为(24.76±0.82)nm,多分散指数为0.256±0.088,粒径分布均一,Zeta电位为-47.33 mV,高速离心后无分层现象,耐寒耐热试验前后无明显差异,稳定性良好。来那度胺水凝胶的累积过量显著高于原料药,性能良好。结论:该研究制备的来那度胺纳米水凝胶处方组成合理、性质稳定、性能良好,为进一步研发提供了依据。
侯晶晶邱海莹王婉梅安芳吴燕
关键词:银屑病来那度胺纳米乳

相关作者

陈军
作品数:376被引量:1,715H指数:21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脂质体 马钱子碱 马钱子总生物碱 马钱子 9-硝基喜树碱
王平
作品数:270被引量:1,052H指数:14
供职机构: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研究主题:中药 鹿角胶 呼吸道合胞病毒 透皮吸收 股骨头坏死
董洁
作品数:79被引量:519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中药 中药水提液 脂质体 透皮吸收促进剂 中药挥发油
顾薇
作品数:79被引量:438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研究主题:茵陈蒿汤 9-硝基喜树碱 莪术 脂质体 体外透皮吸收
姚俊宏
作品数:18被引量:152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挥发油 中药挥发油 透皮吸收促进剂 皮肤 体外透皮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