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63篇“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相关文章
S-100吸收性止血绫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分析在ECC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S-100吸收性止血绫的临床效果.方法该研究是回顾性研究.纳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2020年1月-2022年12月诊治的实施ECC心脏直视手术患者106例.根据术中是否应用S-100将其分成两个组,对照组(n=37,不应用S-100止血)和观察组(n=69,应用S-100止血).统计并比较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CPB转流时间、超滤量、心脏停跳时间、胸腔引流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时间),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自动复跳比例、安置临时起搏器比例、二次开胸比例).结果围手术期指标比较:观察组术后胸腔引流量少于对照组(t=2.160),重症监护时间较对照组缩短(t=2.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1.45%)术后出血,对照组5例(13.51%)术后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0,P<0.05.结论在ECC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S-100止血绫对于彻底止血、促进手术完成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朱一林
关键词:心脏直视手术血液保护S-100吸收性止血绫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护理配合分析
2022年
分析体循环心脏直视手术过程中护理干预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一共纳入80例实验对象,均是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来我院进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利用红绿双色球法进行分组,分为护理1组(n=40,常规护理)与护理2组(n=40,综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相关恢复指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拔尿管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相比,护理2组均较短(P<0.05);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方式满意度评价,护理2组满意度高(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开展过程中,开展综合、全面的护理配合,能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利于促进患者康复,且护理满意度高,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黄蝶婷
关键词: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护理配合住院时间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负压调节器辅助静脉引流的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估负压调节器辅助静脉引流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2017年11月17日—2018年10月1日3个中心的180例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配到负压辅助静脉引流组(VAVD组)和重力引流组(GD组)。在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过程中时,VAVD组完全依赖负压控制器实现静脉引流,GD组采用常规重力引流。主要研究终点为在体外循环开始降温时、主动脉阻断15 min后、复温至鼻咽温36℃时动脉管流量。次要有效性终点包括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浓度、血制品输注等。安全性终点包括游离血红蛋白浓度等。结果最终本试验全分析集共175例患者,其中VAVD组87例、GD组88例。VAVD组患者年龄(52.8±12.0)岁,男性占比55.2%;GD组患者年龄(51.4±12.1)岁,男性占比59.1%。两组人口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体外循环转流中,应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可以提供的动脉灌注流量与常规重力引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次时间点均数:(2.37±0.22)L/(min·m^(2))vs.(2.41±0.25)L/(min·m^(2)),P=0.271],同时,VAVD并未引起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升高。结论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应用负压调节器可以得到有效的静脉引流,同时,不升高游离血红蛋白浓度,不加重血液破坏。
刘刚高思哲王建周纯闫姝洁王茜滕媛刘燕陈彧吉冰洋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手术随机对照试验
负压辅助静脉引流与重力引流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比
2022年
目的:分析负压辅助静脉引流与重力引流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诊治的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98例,根据引流方式不同将其分成负压组(47例)和重力组(51例)。负压组接受负压辅助静脉引流,重力组患者接受重力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血细胞破坏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负压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手术时间、ICU停留时间、术中和术后血制品使用总量、术后48h胸腔引流量、转流中尿量少于重力组(P<0.05),超滤液量多于重力组(P<0.05)。两组患者转流中主动脉开放5min和转流停止时的游离血红蛋白(FHb)和钾离子(K^(+))水平高于转流前15min,且负压组转流中主动脉开放5min和转流停止时的FHb和K^(+)水平低于重力组(P<0.05)。负压组患者肺部感染、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重力组(P<0.05)。结论:负压辅助静脉引流相较重力引流而言能减少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心力衰竭发生风险,保护血细胞,建议使用。
寇安玉孙宁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安全性有效性
红细胞储存时间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儿血液指标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储存时间的红细胞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患儿血液指标的影响,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7月于我院择期行CPB心脏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90例,入选患儿均根据CPB预充所用红细胞储存时间分为新鲜红细胞组(≤14 d,n=49例)和陈旧红细胞组(15~35 d,n=41例)。收集两组患儿手术前后48 h内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血电解质、肾功能、心肌酶谱和凝血功能等指标检测结果,观察指标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PB心脏直视手术后,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前后CRP、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和血小板计数(PLT)、钾离子(K^(+))、钠离子(Na^(+))、氯离子(CL^(–))、钙离子(Ca^(2+))和二氧化碳结合力(CO2)、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儿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纤维蛋白原(FIB)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陈旧红细胞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变化值2.00(–1.65,6.90)s较新鲜红细胞组0.00(–4.30,2.90)s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B预充所输不同储存时间的红细胞对CPB心脏直视患儿血液指标未见明显影响,但输注陈旧红细胞的患儿更应注意监测术后凝血功能。
付晓艳张帅行邵华王孟键张慧敏马曙轩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血液指标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血清淀粉样蛋白A升高与围术期感染的临床研究
2021年
目的:探究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升高在围术期感染的临床诊治中的应用观察。方法:以2021年1月4日—2月28日在我院进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出现围术期感染8例(围术期感染组),未出现围术期感染52例(未感染组),检测患者术后1h、术后24h和72h血清中SAA、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记录所有对象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围术期感染组患者术后1h和24h血清SAA、CRP和PCT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感染组患者术后72h血清CRP和PCT水平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感染组患者术后72h血清SAA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A诊断围术期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低于CRP和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围术期感染和未感染患者血清SAA、CRP和PCT水平均升高,SAA升高并不能作为早期感染的诊断指标。
张金明陈国锋陈乃颖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血清淀粉样蛋白A炎症影响因素
呼吸专项护理策略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呼吸专项护理策略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5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心脏疾病护理干预。将2018年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50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呼吸专项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呼吸功能相关指标及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专项护理策略能够有效促进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呼吸功能恢复,缩短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和VAP发生率。
马燕君林晓璇郑滢丽李琼妹朱天翔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呼吸机相关肺炎
1例合并冷凝集素综合征患者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护理被引量:3
2020年
冷凝集素综合征(CAS)又称冷凝集素病,是自身抗体在较低温度下与红细胞结合引起凝集反应从而导致溶血的一种自身免疫性溶血性疾病,而常规的心脏直视手术是在低温体外循环的条件下完成,对于合并CAS需要行心脏手术的患者在术中一旦发生红细胞凝集,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微循环阻塞,心肌梗塞等,严重者可致死亡。凝集反应的高峰在0~4℃,当温度回升到32~37℃时凝集消失[1]。2018年12月本院收治1例CAS患者并顺利完成了直视下二尖瓣置换+主动脉置换+三尖瓣成形术,因本病较为罕见,现将围术期手术护理报告如下。
谢雪晴胡恵陈青
关键词:冷凝集素综合征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护理
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的血液保护策略被引量:8
2018年
在婴幼儿心血管手术中,特别是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血液供需的利弊问题逐渐引起临床的关注。另外异体输血可能会导致传染性疾病的感染,因而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出血,降低异体血制品的使用频率,同时避免血液破坏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婴幼儿的凝血系统与成人相比较,其发育尚未成熟,而先心病手术日渐复杂化,这使得维持婴幼儿凝血系统的稳态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就当前小儿心脏外科血液保护中的微小化体外循环(CPB)管路、联合超滤技术、负压辅助静脉引流、血液稀释及预充、抗纤溶药物的应用以及自体血液回收的应用进展作一系统性回顾,为完善先心病患儿的血液保护策略提供参考。
蔡璐武婷
关键词:体外循环婴幼儿血液保护心脏直视手术
血栓弹力图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输血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婴幼儿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TEG指导输血组(TEG组)和常规凝血试验指导输血组(对照组),比较2组不同血液成分的输注率和输注量、术后胸腔引流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EG组新鲜冰冻血浆输注率36.6%和冷沉淀输注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和40%,血小板的输注率4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6%(均为P〉0.01);而红细胞输注量(mL)为50.3±31.4 vs 64.7±46.8,新鲜冰冻血浆(FFP)输注量(mL)为25.5±34.2 vs 63.6±50.8,冷沉淀输注量(U)为0.13±0.33 vs 0.35±0.45,血小板输注量(U)为0.93±1.17 vs 0.37±0.89 U(均为P〈0.05);术后胸腔引流量(mL)为59.07±10.13 vs 72.57±15.29(P〈0.05);2组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 TEG指导婴幼儿CPB直视手术围术期的输血明显减少输血(成分)量和术后出血量。
周长平王义桥李元海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婴幼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围术期输血输血量引流量

相关作者

彭乐
作品数:51被引量:103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先天性心脏病 婴幼儿 体外循环 未成熟心肌 心肌保护
马超
作品数:51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先天性心脏病 婴幼儿 未成熟心肌 体外循环 心肌保护
王元祥
作品数:73被引量:165H指数:6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婴幼儿 未成熟心肌 婴儿
潘晓兰
作品数:72被引量:254H指数:9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先天性心脏病 婴儿 婴幼儿 护理 体外循环
张青
作品数:84被引量:176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
研究主题:先天性心脏病 婴幼儿 未成熟心肌 体外循环 心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