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7篇“ 体位复位“的相关文章
体位复位靶点穿刺技术在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比较常规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体位复位和靶点穿刺技术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水泥弥散情况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268例老年性单椎体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PVP组和靶点PVP组。常规双侧入路PVP组(常规组)138例,男26例,女112例;年龄(72.9±4.0)岁;采用双侧入路传统PVP治疗。靶点PVP组130例,男23例,女107例;年龄(72.2±7.0)岁;采用俯卧牵引按压整复法先整复骨折,再用手术床使脊柱过伸维持椎体复位和骨折间隙靶点穿刺推注骨水泥。根据影像检查评价骨水泥是否在骨折间隙内充分填充。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率及渗漏类型、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填充情况、骨水泥注入量、胸腰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骨折椎体局部后凸Cobb角。结果:常规组的手术时间(43.9±5.7)min、骨水泥充填量(5.3±1.5)ml,高于靶点组(39.3±3.6)min、(4.1±1.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率、渗漏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点PVP组骨折区域均得到充足骨水泥填充,常规PVP组34例出现骨水泥在骨折区域填充不充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前胸腰背疼痛VAS、ODI及骨折椎体局部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靶点组的VAS(3.64±0.94)分、ODI(11.50±0.38)分,优于常规组(4.69±0.78)分、(15.06±1.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靶点组局部Cobb角(7.51±5.37)°,小于传统组(11.68±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位复位技术和靶点穿刺在老年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技术中应用,有以下优点:利用体位复位技术恢复椎体高度,避免椎间软组织张力过高;骨折间隙靶点穿刺技术有效固�
吴浙陈建良李英周许勇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术前体位复位联合术中提拉复位辅助Mis-TLIF技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
2024年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结合术前体位复位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其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60例腰椎峡部裂型滑脱患者,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35~72(51.32±4.24)岁。依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35~71(51.80±6.38)岁;病程12~60(24.17±1.98)个月;L4滑脱18例,L5滑脱12例;Meyerding分级Ⅰ度滑脱20例,Ⅱ度滑脱10例;采用术前体位复位联合术中撑开复位后经Quadrant通道Mis-TLIF。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36~72(50.00±4.24)岁;病程12~60(23.70±1.53)个月;L4滑脱16例,L5滑脱14例;Meyerding分级Ⅰ度滑脱19例,Ⅱ度滑脱11例;采用传统后路开放椎体融合术治疗。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放射线暴露时间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腰椎评分标准)评估临床效果,随访复查X线及CT评估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2个月的随访。两组在手术时间、腰痛VAS、滑脱角、滑脱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出血量(165.50±15.56)、(59.17±10.59)ml,均少于对照组(259.33±35.32)、(165.33±29.56)ml(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3.53±0.68)d,少于对照组(5.20±0.41)d(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椎间隙高度、滑脱角、滑脱率、ODI、VAS、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观察组与对照组ODI[(9.93±1.11)%vs(10.93±1.11)%]和JOA[(26.07±1.01)分vs(25.43±1.2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治疗中,术前体位复位联合术中提拉复位辅助Mis-Tlif技术相比传统开放性手术具有创伤小、出�
陆联松孙韶华李豪杰胡勇马维虎
关键词:体位复位
体位复位联合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4年
研究体位复位联合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体位复位联合单侧入路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但目前临床中关于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来说,可通过单侧入路和双侧入路,入路方式不同,得到的手术效果也各不相同,故本文旨在分析体位复位联合单侧入路的应用效果,现做出如下研究。
何忠平
关键词:体位复位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
体位复位与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对比性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体位复位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性,并对比体位复位减压内固定术与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医学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134名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患者。所有患者ASIA评分结果为C或D。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A和B两组。A组(n=66例):行体位复位减压内固定术治疗;B组(n=68例):行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ASIA评分、VAS评分、ODI评分和手术并发症。结果13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9.5±5.3个月;其中A组为24.4~34.5个月,B组为24.2~34.8个月;A组男37例,女29例,平均年龄(42.21±23.93)岁;B组男38例,女30例,平均年龄(46.80±27.4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前和术后2年随访时,A组与B组相比,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百分比分别为([50.00±11.26)%vs.(46.26±14.50)%,P>0.05],([13.74±3.33)%vs.(18.19±1.78)%,P<0.05],Cobb角分别为([37.65±2.26)°vs.(37.13±1.59)°,P>0.05]、([12.38±1.25)°vs.(15.76±1.45)°,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51.36±5.65)min vs.(74.81±9.29)min,P<0.001],术中失血量分别为([56.80±13.97)mL vs.(188.38±61.15)mL,P<0.001],术后3天的背部疼痛VAS评分结果为([5.44±0.50)分vs.(6.49±0.50)分,P<0.05];两组间比较,术前、术后3天、术后1年和术后2年随访时ASIA评分、下肢疼痛VAS评分、ODI评分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内比较,手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体位复位减压内固定术和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都是治疗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安全有效方法。但是,对于ASIA评分为C级和D级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而言,体位复位减压内固定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以及术后早期腰背部疼痛轻的优点。
于同矫健航姜炜博王中汉王洋伍旭辉吴敏飞
关键词:胸腰段爆裂性骨折脊髓损伤内固定
置管侧侧卧联合对侧扭头体位复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颈内静脉异位12例护理体会
2024年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因置入途径安全,留置时间长,并发症风险低,现已广泛用于临床[1],尤其是需要长期全胃肠外营养或癌症患者。导管异位是PICC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可高达约16.7%[2]。导管异位会导致液体渗漏、静脉炎、堵管、血栓等发生[3]。我院PICC门诊在穿刺置管过程中有12例患者出现导管异位到颈内静脉,采用常用的复位方法失败3次以上后,采用置管侧侧卧联合对侧扭头体位重新送管成功复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潘恋俊吴苏光董丽萍
关键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颈内静脉护理体会
后路体位复位联合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固定治疗A3、A4型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对比
2023年
目的对比后路体位复位联合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固定治疗A3、A4型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后路体位复位联合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固定治疗的66例A3、A4型胸腰椎压缩骨折病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40例,女26例,(48.14±5.73)岁(26~60岁)。A3型骨折37例纳入A3组,A4型骨折29例纳入A4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手术临床效果,比较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角及局部后凸Cobb角等。结果病人随访11~18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见感染、神经损伤、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两组术后随访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3组术后3天的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角分别为89.14%±4.79%、6.67°±2.13°,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且显著优于A4组的85.72%±5.17%、8.36°±2.49°,在随访期内,各项数值均显著优于术前,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随访期内,局部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体位复位联合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固定治疗A3、A4型胸腰椎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且A3型骨折在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凸角改善方面均优于A4型骨折。
蔡弢艺陈志达张哲明林斌蒋元杰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体位复位
体位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研究体位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宿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2例老年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体位复位结合PVP治疗方式。分析对比两组患者VAS、ODI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和各项身体恢复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的VAS、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比高于对照组、Cobb角、椎管占位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体位复位结合PVP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机体疼痛。
朱发军柯明池胡东臧红春吴新淼
关键词:体位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
体位复位结合经皮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术前体位复位结合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不伴明显的神经损伤,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观察组患者行体位复位后,进行经皮椎弓根钉棒内固定;对照组不行体位复位,术中使用钉棒复位。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的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均获得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棒技术可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伤椎形态、恢复并稳定脊柱的生理序列,结合术前良好的体位复位更有利于伤椎形态的恢复,可明显增加术中复位的成功率,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何跃李果顾祖超王崇文
关键词:体位复位胸腰椎骨折
体位复位后经皮椎体成形术微量骨水泥注入对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疼痛评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4
2023年
目的 探讨体位复位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微量骨水泥注入对脊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疼痛评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收治的OVCF患者400例,均行体位复位后PVP治疗,根据PVP术中骨水泥注入量分为常量组(207例)和微量组(193例)。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治疗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常量组的手术成功率(97.10%)及手术时间[(30.58±4.97)min]与微量组[分别为97.93%、(31.06±5.19)min]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常量组的骨水泥注入量[(5.19±0.41)ml]多于微量组[(3.24±0.27)ml],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Cobb角均小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ODI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微量组明显低于常量组(P<0.05)。术后1h两组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低于术前,且常量组明显低于微量组,而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术前,且常量组明显高于微量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微量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量组(P<0.05)。结论 体位复位后PVP微量骨水泥注入治疗OVCF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减轻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宋扬高全有钱澍周程沛袁一方郭时空高浩然钱济先
关键词:体位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疼痛评分
活血化瘀汤联合微创椎弓根螺钉+体位复位治疗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神经功能、下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汤联合微创椎弓根螺钉+体位复位治疗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神经功能、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9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微创椎弓根螺钉+体位复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活血化瘀汤加减治疗。统计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肌力分级,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JOA腰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TNF-α、IL-6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ODI指数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肌力等级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rankel分级为E级患者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结论活血化瘀汤联合微创椎弓根螺钉+体位复位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可明显减轻机体炎性反应状态,改善神经功能、下肢功能和腰椎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王新刚卫建民杨俊松王自立冯万立夏斌吕会强
关键词:活血化瘀汤神经功能

相关作者

梁成民
作品数:83被引量:332H指数:13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
研究主题:后凸畸形 椎体后凸成形术 体位复位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椎弓根螺钉
于海洋
作品数:186被引量:528H指数:14
供职机构:阜阳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后凸畸形 后路 关节镜 临床疗效 内固定
孙韶华
作品数:229被引量:617H指数:15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研究主题:内固定器 颈椎 后路 下颈椎 椎弓根螺钉
马维虎
作品数:747被引量:2,299H指数:20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六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后路 椎弓根螺钉 下颈椎 枢椎
龙浩
作品数:107被引量:301H指数:9
供职机构: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管狭窄症 经皮椎体成形术 胸腰椎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 治疗胸腰椎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