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52篇“ 住房供给“的相关文章
“安居”方能“乐业”:租赁住房供给与稳就业
2025年
租购并举解决住房困难是当前稳就业工作的重要抓手,然而,长期以来学界对购房市场极为关注,而对量多面广的租房市场却鲜有涉及。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刻画了租赁住房部门影响劳动要素部门均衡的机制逻辑,实证研究表明,租赁住房供给扩张政策在宏观上可以有效增加租赁住房实际供给量,从而降低实际租金水平,吸引人口流入并扩大从业规模;在微观上能显著提升企业雇佣规模,在租房市场活跃或基本公共服务优良的城市尤其明显,对资本密集型、劳动生产率较高、员工议价强势或福利待遇较好的企业作用更大。租赁住房供给的稳就业效应在横向上对毗邻城市具有溢出性,在纵向上具有滞后性。机制检验发现,租赁住房供给同步作用于劳动力供求两侧,既能为员工租房和租后净工资“减负增收”,也能为企业用工和招聘“降本节流”。此外,扩大租赁住房供给可以提升企业的劳动力配置效率,还能在长期中缓解劳动力成本刚性。以上结论为中国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理顺劳动供求关系和实现稳就业目标提供了经验依据。
唐飞鹏霍文希
关键词:房租房地产
英国公共住房供给结构的演变与启示
2024年
为理解不同的公共住房供给模式,为我国探索多渠道建设公共住房提供国际参考经验,本文基于文献及政策梳理,总结概括英国公共住房供给结构演变。英国公共住房供给结构自1970年代起从市政住房主导转向以住房协会供给及规划配建为主。住房协会供给虽然能够撬动社会资金,但受政策波动、财政投入等影响;规划配建虽然可以保障土地与财政紧张状况下的公共住房供给,但却考验政府谈判能力。
骆逸玲杨晓春汤卫忠
关键词:公共住房住房供给结构
主要发达国家住房供给体系建设经验与借鉴被引量:1
2024年
对主要发达国家住房供给和保障体系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过程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主要发达国家在政府干预强度、住房政策目标、住房供给主体以及住房保障模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都已形成“多主体住房供给、多层次住房结构和多渠道住房保障”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本促进保障性住房供给、大力支持首次购房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注重住房租购市场的均衡发展等建议。
曾辉王静雯虞晓芬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租赁住房住房问题
中国城市保障性住房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保障性住房是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基本住房需求及权益保障的重要物质条件,也是完善城市住房保障制度的必要物质基础。文章在梳理中国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发展演化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性住房供给问题展开研究,着重分析保障性住房供给所存在的问题,并剖析造成保障性住房供给主体单一、供给与需求错配、供给方式不合理、保障性住房质量不高、“进退”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的成因,探索性提出建构多层次主体供给模式、建构多机制融合下的保障性供给方式、建构梯级式层级补贴制度、扩大保障性住房的有效供给、完善保障性住房“进退”机制等政策建议,为完善城市住房保障制度提供有效途径。
韦楚莹
关键词:中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住房供给
中国城市土地与住房供给效率研究
2024年
土地和住房市场在中国经济奇迹的创造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其未来走向也对中国经济实现从高速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本文发现:一方面,住宅土地供给存在严重的空间失调和结构错配。大城市人口增长快、经济体量大,人均住宅面积小,但也正是这些地区所分配的住宅土地供给面积严重不足;发达城市在本就十分有限的住宅土地供给中还存在大比例的低流动性用地。两者叠加大大降低了我国大都市的住房供给弹性,为少数地区房价的“刚性泡沫”提供了支撑,更阻碍了劳动力在区域之间的均衡流动。另一方面,城镇用地的面积配额在城市之间配置不均、用途结构已经过时。在最大化经济效益的目标下,我国部分发达地区的建设用地供给与最优规模尚存在一定缺口,且这一缺口在十年间有所扩大,而偏向工业用地的规划思路虽然曾经行之有效,但随着工业用地分配效率减弱、住宅用地不足日趋严重,已经难以为继。有鉴于此,当务之急是从顶层设计和政策实施上正视人口向大城市流动的客观经济规律,减少对城市住宅用地供给规模的限制并在其中增加自由流通住宅的供给比例。
张健华陈冠丞董懿
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逻辑关联与联动机制构建
2024年
在我国快速而粗放的城镇化过程中,城中村非正规住房发挥了为大城市新市民、青年人提供住房保障的重要功能。当前,我国超大特大城市正在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通过城中村整治提升,以市场化方式大规模提供小面积可支付租赁住房,能够有效破解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过程中的保障性功能和市场化供给之间的矛盾。基于过去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和国企主导的整治提升模式的探索经验,本文构建了城中村整治提升与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的联动机制,通过“政府引导支持+村集体主导实施”的方式,利用城中村存量住房改造,大规模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北京为例测算其可行性,发现该模式下只需整治提升50%的城中村即可满足全体新市民的住房需求。同时,本文对这一过程中房屋安全、租金管控、过程影响等方面的风险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张理政逄瑞
关键词:城中村改造新市民
基于人口结构变化趋势下的超大城市全龄友好型住房供给体系研究
2024年
我国超大城市人口具有年龄结构相对丰富、动态变化趋势明显等特点。一方面,超大城市对年轻人吸引力强,普遍为人口流入城市;另一方面,超大城市通常拥有大量老年居民,且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因此,“全龄友好”应作为超大城市提高宜居性的重要角度。而不同层次年龄人口在城市中是否能够安居是城市全龄友好最基本的问题,同时,超大城市人口结构和变化的复杂度给建设全龄友好的住房体系带来巨大挑战。
张晓婧周静
关键词:住房体系老年居民宜居性人口结构变化
太原市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规模预测研究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城市的青年人和新市民等人群日益增加,大批人口的进入如何融入新的城市,解决住房就是他们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助于尽快务实地解决这些青年人、新市民等的住房需求,这样也能进一步完...
张悦
关键词:GM(1,1)模型
中国城市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制度比较研究——基于住房规划政策视角
2024年
城市住房负担能力和保障性住房供应是全球范围关注的重要问题。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中国住房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部分群体住房负担问题。我国提供了系列保障性住房以解决问题,但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仍有较大的租房负担。随着住房保障体系不断深化,保障性租赁住房成为目前住房保障的供应主体。为探索中国城市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的发展方向,本研究根据房租收入比将重点建设城市分为三类(租房可负担性较好、租房可负担性一般和租房可负担性较差的城市),基于住房规划政策视角,对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中的保障范围、供应配建、运营管理等供给制度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讨以下问题:城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制度间有何差异和特点;保障性租赁住房为谁建、怎么建以及怎么管。结果表明:各城市面临保障范围宽、目标落实难、管理模式不清晰等共性问题;3类城市的政策趋于同质化,但仍有各自症结,其中可负担性较差的城市租金管制亟待加强;可负担性一般的城市筹建渠道单一;可负担性较好的城市政策内容不完整等。针对研究结果,本文从保障范围、供应配建、运营管理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供需匹配,优化政策保障范围、保量提质,加强保租房建设规划等建议,并针对3类型城市提出优化重点。
左进左进苏薇苏薇骆剑承
关键词:住房保障
我国保障性住房供给效率测度及其时空演化分析
2023年
在阐述保障性住房供给效率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采用SBM模型对2009年-2018年中国各省份保障性住房供给效率水平进行测度,基于空间数据分析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识别。研究发现:在研究时段内我国保障性住房供给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具有不均衡的发展态势,形成由中部向外逐渐减弱的空间分布格局;其整体协同效应在不断增加,局部空间自相关以不显著为主,H-H和L-L特征为辅,总体上我国保障性住房供给效率还未实现整体协同发展,仍有较大发展潜力。
王丽娟贾智元王彦骁张坤宁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SBM

相关作者

徐菊芬
作品数:27被引量:96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
研究主题:住房供给 居住分异 城乡空间 农村居民点 居住空间分异
张岩海
作品数:7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公共租赁住房 公共租赁 住房供给 房地产市场 政府决策
吕萍
作品数:178被引量:1,458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住房 宅基地 农民工 农村宅基地 住房保障
汪建强
作品数:39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工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保障房 非营利组织 住房 非营利 非营利机构
刘洪玉
作品数:301被引量:3,640H指数:3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 住房价格 住房市场 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