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5篇“ 低能离子注入“的相关文章
低能离子注入诱变法选育新硫肽类抗生素166A高产菌株
2024年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产量,以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 sp.TMD166-MU1为出发菌株,采用低能离子注入技术,研究不同离子注入参数对菌株存活率、正负突变率的影响,通过突变株抑菌活性变势参数分析,初步探讨N+离子注入对166A生产菌所产生的诱变效果,并结合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及牛津杯固体发酵高通量筛选,获得高产菌株。方法利用低能N+离子注入技术对出发菌株TMD166-MU1的孢子进行辐照诱变,以卡那霉素耐受性为选择压力,不同诱变条件处理的菌悬液涂布在含有卡那霉素培养基平板上培养后获得单菌落,并以牛津杯固体发酵高通量筛选方法进行高产菌株初筛,之后对高产菌株进行摇瓶复筛,利用高效液相法检测突变株摇瓶发酵的化学效价。结果通过研究30和60 keV能量下不同注入剂量与小单孢菌正突变率的生物学效应关系,确定了在注入能量为30 keV、注入剂量4×10^(13)ions/cm^(2)、卡那霉素抗性筛选浓度为6 mg/L条件下,可获得最高达36.33%的正突变率。复筛效价是出发菌株1.5倍以上的有4株,其中突变株IK-3的166A产量是菌株TMD166-MU1的1.8倍。结论采用低能N+离子注入诱变方式,再结合抗生素抗性筛选及牛津杯固体发酵高通量筛选的集成方法能简单、高效地获得166A高产突变菌株。
戴剑漉李艳青李欣蒋忠科赫卫清孙承航
关键词:低能离子注入诱变高通量筛选高产菌株
一种利用低能离子注入掺杂构建二维横向p-n同质结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低能离子注入掺杂构建二维横向p‑n同质结的方法。机械剥离得到少层二维材料,旋涂PMMA覆盖材料作为掩模层。利用电子束曝光和显影,暴露二维材料的选定区域,未暴露区域仍由PMMA覆盖...
肖湘衡康雨凡李文庆蒋昌忠
低能离子注入诱变酿酒酵母菌胞外代谢产物的差异性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低能离子束诱变重组菌株N6076与原始菌株Kh08在不同发酵时期的差异性胞外代谢产物,并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了相关代谢通路。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两种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存在明显差异,鉴定出VIP>1的15种代谢差异物,其中吲哚3-丙酸不仅作为共同的代谢产物,而且其差异性也最为显著。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差异代谢物的通路分析,结果表明该重组菌株中有四条代谢通路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是:醚脂代谢、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生物合成、泛酸和CoA的生物合成、甘油磷脂。论文研究为进一步认识重组酵母菌的代谢差异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下一步的菌种改良提供可能的驯化方向。
白巧秀欧科王婷杨倩倩刘静李侃社陈福欣毛培宏
关键词:酿酒酵母代谢组学低能离子束
低能离子注入技术培育多功能高效脱硫菌株的研究及应用
2019年
采用低能离子注入技术获得了脱硫性能优良、遗传稳定性高的诱变脱硫杆菌,通过工艺参数控制及过程调控,优化了气液比、停留时间、硫容等关键工艺参数。模试装置上生物脱硫稳定运行试验表明:模拟某含硫化氢气源,在中低潜硫工况下,微生物脱硫菌株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和适应性。模拟含硫化氢气源,在进气量为1.0m^3/h,H2S含量约为1%,液体循环量为27L/h,pH值为8.5-9.0,曝气量为220-240L/h,脱硫菌种固定化浓度为2.7mg/g的条件下,可以使净化气H2S浓度小于20mg/m^3,硫磺回收率为95%。
吴小莲
关键词:生物脱硫低能离子
低能离子注入植物种子深度的研究
2018年
为了研究种子内部空洞大小对注入离子穿行深度的影响,基于注入离子穿行过程的随机性及与植物种子内靶原子碰撞的微观过程,建立注入离子在植物种子内穿行过程的非平衡统计理论模型,求解与广义朗之万方程等价的Fokker-Planck方程,得到穿行深度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注入离子与不同靶原子碰撞所走的平均穿行深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种子内部涨落的存在、引起的注入离子平均穿行深度的变化及植物种子内部空洞占不同体积比时对注入离子穿行深度概率密度的影响等。以入射能量为30 ke V的N^+注入到植物种子糙米中为例,计算了平均穿行深度,比较了空洞大小对N^+穿行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糙米种子内部空洞体积越大,N^+的穿行深度越大。
王斌容由艳华杨晓丽胡海云
关键词:低能离子植物种子非平衡统计理论
低能离子注入介导的异常汉逊酵母菌基因组重复序列的突变研究
2018年
重复序列是真核生物基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物的系统发育与进化、基因表达与调控有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认识低能离子注入对酵母菌基因组结构的辐射效应,在全基因组de novo测序的基础上,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低能离子注入前后异常汉逊酵母菌基因组中重复序列的突变特征进行了研究.在串联重复序列方面,离子注入导致异常汉逊酵母菌基因组中微卫星DNA序列和小卫星DNA序列的总长度分别缺失了147bp和5 487bp;多种类型的SSR的重复基序不仅发生了单碱基和多碱基突变,其数量和拷贝数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优势三碱基重复基序AAC增加了2条,GAG和ATC分别突变为AGG和ATG,四碱基重复基序的GAAT和GTTG分别突变为GTTA和TTCA,五碱基和六碱基重复基序中分别有9种和28种发生了碱基突变;离子注入使高拷贝区的SSR数目增加了1倍,并导致重复单元为47bp和56bp的小卫星DNA序列缺失,同时新增了重复单元为35bp、58bp和59bp的三种小卫星DNA序列.在散在重复序列方面,离子注入导致LTR缺失5条、DNA转座子缺失19个、RC缺失1个,而LINE新增加12条,新增LINE总长度达1 568bp.研究结果为低能离子注入介导的酵母菌基因组突变与进化提供了分子证据,为异常汉逊酵母菌的分子育种和SSR分子标记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张寒玉王婷唐朝冯光文钱卫东蔡长龙毛培宏
关键词:离子注入基因组串联重复序列
低能离子注入对丛枝菌根真菌及其与蒺藜苜蓿共生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低能离子注入对丛枝菌根真菌及其与蒺藜苜蓿共生的影响。[方法]以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为试验材料,以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为寄主,经低能离子注入后,考察丛枝菌根真菌的孢子萌发率和菌丝长度;然后建立蒺藜苜蓿与丛枝菌根真菌的共生关系,并对根的侵染、孢子产量以及根外菌丝的生长进行评估。[结果]低剂量的离子注入能刺激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萌发和早期的生长;高剂量的离子注入则抑制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萌发和早期的生长;在所选剂量范围内,离子注入不影响丛枝菌根真菌与蒺藜苜蓿建立共生关系。[结论]可以利用离子束生物技术对丛枝菌根真菌进行改良;该研究为提高豆科牧草抗逆性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陈浩石磊解继红宋智青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离子束蒺藜苜蓿
低能离子注入介导的沙漠寡营养细菌rRNA基因突变研究
低能离子注入生物体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物理诱变育种技术,该技术一般采用活性氮离子注入生物样品后掺入靶分子形成新物质,引起生物体的变异,从而引发生物学效应。  为了进一步理解低能 N+注入介导外源基因转化沙漠寡营养细...
包珊珊
关键词:低能离子注入基因突变生物学效应
低能离子注入育种中次级效应影响的模拟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低能离子注入育种作为一种有效的育种方法在实践中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其作用机理一直都存在着巨大的争议,特别是射程很短的低能离子如何穿透到种子内部触发生物效应。本研究利用SRIM、CASINO、Geant4模拟程序对低能离子注入生物样品的离子注入深度进行模拟和定量分析,并对次级粒子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定量模拟研究。结果显示,低能离子本身射程一般都小于1μm,选用轻离子、提高注入能量、采用干种子进行注入,都有利于增加穿透深度。次级过程中,反冲质子的最大射程比初级入射离子的稍大,不能显著提升穿透能力。次级过程产生的粒子中只有X射线可以明显提高穿透种子的深度,只要剂量足够大,总会有少量X射线穿透到很深的地方。
李成波李成波
关键词:次级粒子X射线
一种基于PCR技术快速筛选低能离子注入重组菌株的方法
2016年
为拓展基于低能离子注入介导药用植物基因组DNA转化酵母、构建能生产天然产物的酵母重组菌的广泛应用,以目标产物龙胆苦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GGPPS,MECPS和MECT)为分子筛选标记,以基于低能离子注入随机转化重组菌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实现对其高通量初筛,利用HPLC方法对初筛所得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析检测.结果,从1 072株转化酵母菌中初筛出12株候选酵母重组菌,经HPLC复筛后,其中5株重组酵母菌的发酵产物中检测出龙胆苦苷.研究表明,此PCR筛选方法,具有高效、简单、周期短、廉价、易于操作等优点,适用于低能离子注入介导基因组DNA大分子随机转化酵母,构建能生物合成天然产物的酵母重组菌的研究中.
钱卫东周颖欣吴启航蔡长龙
关键词:低能离子注入关键酶重组酵母菌

相关作者

秦广雍
作品数:332被引量:1,675H指数:19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研究主题:小麦 离子注入 离子束介导 离子束 低能离子注入
余增亮
作品数:636被引量:3,181H指数:3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离子注入 离子束 水稻 低能离子 诱变育种
雷明凯
作品数:367被引量:658H指数:12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强流脉冲离子束 奥氏体不锈钢 强流脉冲离子束辐照 超声 核主泵
霍裕平
作品数:118被引量:742H指数:1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离子束 离子注入 静电加速器 离子束介导 小麦
李宗伟
作品数:117被引量:547H指数:1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研究主题:植物乳杆菌 细菌素 诱变 高产菌株 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