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03篇“ 低渗透砂岩油藏“的相关文章
- 低渗透砂岩油藏不同流体驱油效率实验
- 2025年
- 准噶尔盆地东缘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开发效果变差,含水率变高,需要新的有效开发手段,选取不同流体开展驱油效率实验。利用天然岩心组合成长岩心并模拟地层条件,进行全程水驱及水驱至油藏目前采出程度后转注N_(2)、CH_(4)和CO_(2)的驱油实验,并对不同流体注入前后,进行岩心核磁共振扫描及原油赋存孔隙直径反演。研究结果表明,CO_(2)驱可提高原油采出程度21.58%,驱油效率及原油动用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O_(2)、CH_(4)、H_(2)O和N_(2)。N_(2)主要动用较大孔隙中的原油,动用孔隙直径下限为170.9 nm;CH_(4)主要动用中—大孔隙中的原油,动用孔隙直径下限为48.7 nm;CO_(2)可以动用各个尺寸孔隙中的原油,动用孔隙直径下限最低,为27.8 nm。油田现场建立CO_(2)驱先导试验区,注CO_(2)后产液量上升,含水率下降,产油量增加,研究成果在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 陈超陈超罗晓静甄延明
- 关键词:低渗透砂岩油藏气驱驱油效率
- 一种低渗透砂岩油藏窜流通道定量识别方法
- 本发明属于油田开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低渗透砂岩油藏窜流通道定量识别方法。包括分层压降测试获取数据、生产动态试井、绝对渗透率计算、关联度计算、实际劈分产水量计算、窜流量计算、窜流通道体积计算。通过以注水井分层压降试井和油...
- 黄天杰段永伟孙艳宇曲景学吴茜王佩华熊伟王振何定凯李天奇
-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自发渗吸-水驱原油动用规律研究
- 2025年
- 压驱注水技术解决了胜利油田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注不进、采不出”的问题,但压驱的焖井和水驱过程中油水置换规律以及各尺度孔隙中原油动用规律尚不明确。针对上述问题,以东营凹陷特低渗透砂岩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自发渗吸实验和水驱实验,采用高温高压核磁共振仪研究自发渗吸和水驱过程中油水分布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东营凹陷特低渗透砂岩饱和油T2谱主要分为单峰和双峰,其中双峰又分为左峰高和右峰高2类。T2谱呈单峰分布、孔隙结构呈网状分布的砂岩,通过焖井过程中的自发渗吸可以大幅度动用孔隙中的油相;对于T2谱呈双峰分布、孔隙结构呈树枝状分布的砂岩,自发渗吸后仍有大量油相未被充分动用,通过水驱可进一步提高采出程度。自发渗吸更多动用的是微孔和中孔中的油相,而大孔中油相的采出程度对采收率的贡献较小。自发渗吸后转水驱,采出程度可进一步提高,此时更多的是动用大孔和中孔的油相,而微孔中的油相采出程度则较低。
- 陈辉
- 关键词:核磁共振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提高采收率
- 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特征勘察及匹配开采技术研究
- 2025年
- 为提升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的开采,本文研究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特征勘察及其匹配开采技术。综合运用地质勘察、恒速压汞测试、流体性质测试以及井测试等方法,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进行勘察。基于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所呈现出的特征,提出了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技术。同时,为进一步确保开采质量,在开采流程中引入氮气作为辅助手段。实验结果表明:该勘察与开采技术能够保证孔隙体积、油藏压力、井口产油率勘察精度,提升开采的渗透率与采收率,能够为油藏开采技术提供新思路。
- 马国良
- 关键词:蒸汽辅助重力泄油驱油效率采收率
-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CO_(2)驱原油动用特征及埋存机理
- 2025年
- 以江苏油田特低渗透油藏L区块为例,基于CO_(2)-原油体系长细管驱替实验、注入能力测试和高温高压在线核磁共振驱替等实验,揭示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气传质规律和原油动用机理,明确CO_(2)驱替过程中CO_(2)埋存孔隙范围和混相程度对原油动用特征及CO_(2)埋存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O_(2)驱油过程划分为CO_(2)顶替阶段、CO_(2)突破阶段和CO_(2)抽提阶段,原油膨胀和黏度降低是CO_(2)驱顶替阶段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制,CO_(2)突破后通过抽提、萃取原油中轻质组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CO_(2)驱过程中,大孔内原油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率达46%以上,中孔内原油为增油的接替储备,CO_(2)突破后小部分抽提的原油被CO_(2)裹挟进入纳米级孔隙成为较难动用的剩余油;随着混相程度的提高,CO_(2)前缘推进更稳定,波及范围更广,CO_(2)埋存范围和埋存量更大。CO_(2)完全埋存阶段对整体埋存量贡献最大,CO_(2)逸散阶段埋存机理为部分原油在初始赋存孔隙范围的原位埋存和CO_(2)裹挟原油进入更小孔隙从而增大埋存量,CO_(2)泄漏阶段随着原油产出CO_(2)大量泄漏,埋存率急剧降低。
- 刘希良陈浩李阳祝仰文廖海婴赵清民周显民曾宏波
- 关键词:特低渗透油藏
- 一种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分类评价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渗透砂岩油藏储层分类评价方法,包括:归纳总结低渗透油藏宏观、微观储层特征,结合典型区块的动态开发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初选分类参数;利用灰色关联优化法和相关系数法确定最终分类参数;通过概率累积法,得到每种参...
- 张辉李忠诚王洪学边朝亮吉雨孙若瑶彭天实王海忠杜怡奎郭晴
- 探讨低渗透砂岩油藏提升采收率的技术措施
- 2024年
- 低渗透砂岩油藏由于其复杂的孔隙结构、低渗透率和非均质性,使得其采收率的提升成为一项技术挑战。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多种技术措施被应用于低渗透砂岩油藏,以期实现采收率的显著提升。基于此,从低渗透砂岩油藏的成因机制和地质特征分析入手,明确了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压裂技术、水平井开发技术、注采工艺创新、化学驱油技术以及纳米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这些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为低渗透砂岩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了采收率的显著提升。
- 马骥
- 关键词:低渗透砂岩油藏
-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规律及稳产对策分析
- 2024年
- 此次研究主要围绕低渗透砂岩油藏展开探究,首先立足于油藏见水见效特征分析了影响其水驱规律的相关要素,然后在此基础上借助相应的方法手段探讨了相应的开发技术政策和尝试进行了控水稳油对策的制定,方法手段包括油藏工程方法、矿场统计方法,还包括数值模拟方法等,接着对开发效果和对策实施效果进行了客观全面的评价,最后针对低渗透砂岩油藏提出了有效的水驱开发规律及中长期稳产对策。研究结果显示,在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开发中,显著影响开发难度和效果的关键因素有沉积韵律、储层非均质性和物性,还有河道发育特征和开发技术政策,针对这些因素进行相应的开发政策的制定,能够极大程度地实现控水稳油。油藏内的采液强度太高时,会导致其含水率快速上升,但当注水强度太大时,又会导致其含水率大幅度递减,这组矛盾在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普遍存在。因此,通过深入全面地分析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储层特征和其特定的沉积环境,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开发对策,对油藏开发效能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效果。
- 白晶李娜宋彬
- 关键词:低渗透砂岩油藏稳产
-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微观剩余油评价方法与发展方向
- 2024年
- 低渗透砂岩油藏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一直是国内外老油田注水开发的焦点。但在长期水驱的背景下,低渗透砂岩油藏含水率越来越高、开采难度越来越大。为了充分开发低渗透砂岩油藏,提高原油采收率,明确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是研究的基础。基于文献调研,梳理了低渗透油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多种评价方法,归纳了水驱油渗流机理与剩余油描述的研究方法,总结了表面活性剂的驱油机理以及对剩余油的影响。研究发现,现有的微观孔隙结构评价方法基本为定性评价,缺少定量评价;现有的微观渗流机理与剩余油描述方法存在可优化的空间;表面活性剂还需要提高其在高温高盐条件下的表现。最后,阐述了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驱微观剩余油未来的评价方法与发展方向,为低渗透砂岩油藏研究提供方向性意见。
- 于洪敏王友启黄凯祝仰文王彪温馨王鹏吕朝辉代全齐
- 关键词:低渗透砂岩油藏表面活性剂
- 低渗透砂岩油藏CO2驱开发及埋存方案研究
- 王杰
相关作者
- 王瑞飞

- 作品数:115被引量:1,168H指数:18
- 供职机构: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东濮凹陷 致密砂岩 孔喉 砂岩油藏
- 谭俊领

- 作品数:79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SUB 气体 气窜 表面活性剂 热水驱
- 曾联波

- 作品数:242被引量:2,206H指数:3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研究主题:裂缝 储层裂缝 低渗透储层 发育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
- 毕义泉

- 作品数:39被引量:255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 研究主题:东营凹陷 渗吸 砂砾岩体 扇三角洲 水平井
- 孙志刚

- 作品数:62被引量:580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
- 研究主题:物理模拟 低渗透油藏 页岩油 孔隙结构 渗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