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26篇“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的相关文章
-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
- 陶琼华丁蕾梁勇张贵根陈儒夏文晖唐娟黎文雄刘全国孟凡红劳亚陆
- 国际流病学研究显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居全球总人数的第二位。另据专家推测,中国心血管病特别是冠心病在今后的5-10年内将急剧增加。肝素的临床应用已有60余年的历史,到目前为止它仍是预防手术后血栓形成、透析器凝血和治疗急...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钙针剂纤维蛋白溶解剂
-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对唾液腺腺样囊性癌VEGF表达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利用注射用低分子肝素钙溶液培养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83,观察其对VEGF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唾液腺及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VEGF表达。采用10%胎牛血清-RPMI1640完全培养液将低分子量肝素注射液按照0 IU/mL、25 IU/mL、50 IU/mL、100 IU/mL、200 IU/mL梯度稀释,培养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MTT增殖实验检测不同浓度低分子肝素对SACC-83细胞的作用,并将低分子肝素的半抑制浓度作为实验组(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SACC-83细胞作为对照组。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观察低分子肝素对SACC-83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两组细胞中VEGF表达。ELISA检测两组细胞培养液中VEGF含量。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唾液腺组织中VEGF呈低表达,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VEGF呈高表达。MTT结果显示,SACC-83细胞培养72h,不同浓度低分子肝素对SACC-83均产生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IC50为49.34 IU/mL。Transwell侵袭和划痕实验显示,低分子肝素可明显抑制SACC-83细胞的侵袭和迁移。与对照组相比,低分子肝素组VEGF基因、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ELISA检测显示低分子肝素组细胞培养液中的VEGF表达降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低分子量肝素可能通过降低VEGF表达抑制SACC-83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
- 刘慧娟赵圆张天宇侯亚丽刘春艳
-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腺样囊性癌增殖
- 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联合地屈孕酮片治疗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效果及对生殖激素和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与地屈孕酮片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2年5月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地屈孕酮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观察至分娩结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生殖激素水平、凝血功能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较对照组的69.0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研究组孕酮、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分别为(38.46±4.45)ng/mL、(17942.32±54.23)U/mL,均高于对照组的(31.24±3.84)ng/mL、(15024.31±34.36)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研究组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及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1.61±0.21)g/L、(214.58±5.38)×10^(9)/L、(0.31±0.04)mg/L,均低于对照组的(1.86±0.29)g/L、(264.13±7.52)×10^(9)/L、(0.37±0.07)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足月妊娠率为88.10%,较对照组的57.1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产率为7.14%,流产率为4.76%,均较对照组的23.81%、19.05%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地屈孕酮治疗,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可有效调节患者体内生殖激素水平,改善凝血功能,利于达到良好妊娠结局。
- 刘伟
- 关键词:妊娠早期先兆流产低分子肝素钠地屈孕酮生殖激素
-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与泼尼松联合治疗用于小儿肾病综合征临床效果研究
- 2024年
-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泼尼松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安阳市人民医院儿科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肾病综合征患儿72例,依据治疗方式将患儿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n=35)使用泼尼松治疗,观察组(n=37)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与泼尼松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重点观察两组凝血功能和肾功能。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77.14%)(P<0.05);治疗前两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观察组BUN、Scr、Ccr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分别为(7.02±0.53)mmol/L、(75.19±6.08)μmol/L、(65.10±4.69)mL/min及(0.87±0.21)g,均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前两组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及D-二聚体(D-D)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PTT、PT及AT-Ⅲ均明显升高,FIB及D-D降低,且观察组APTT、PT及AT-Ⅲ水平分别为(35.26±5.31)s、(18.26±3.07)s及(106.82±8.14)g/L,均高于对照组,FIB和D-D水平分别为(3.07±0.45)g/L和(0.34±0.09)mg/L,组间对比均P<0.001。结论 小儿肾病综合征治疗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泼尼松可有效改善患儿凝血功能与肾功能,疗效好,具有推广价值。
- 王艳珍
-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泼尼松小儿肾病综合征肾功能凝血功能
- 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20年7月钟祥市中医医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观察组采用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2组持续应用14 d。比较2组干预前后患肢肿胀程度、D-二聚体水平、疼痛评分,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伤口引流量、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结果 干预后,2组患肢肿胀程度、D-二聚体水平、疼痛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伤口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4.00%(7/50)(χ^(2)=5.530,P=0.019);观察组术后7、14、30 d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0%vs. 8.00%,χ^(2)=0.154,P=0.695)。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应用丹参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注射液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缓解肢体肿胀,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症状。
- 朱家旭
- 关键词:下肢骨折深静脉血栓丹参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
- 血府逐瘀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抗凝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抗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该院收治的12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胶囊抗凝,比较两组下肢周径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凝血-纤溶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水平、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大腿、小腿周径差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APTT、PT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两组D-D、FIB、FD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应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可降低下肢周径差、VAS评分和下肢DVT发生率,改善凝血-纤溶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
- 石亚蕊郝闪闪
- 关键词:血府逐瘀胶囊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抗凝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凝血-纤溶
- 益母生化汤加减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和益母草胶囊治疗复发性流产肾虚血瘀证的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观察益母生化汤加减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和益母草胶囊治疗复发性流产肾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将190例复发性流产肾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凝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0.01 mL/kg,12 h/次,皮下注射;益母草胶囊,0.72 g/次,3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母生化汤(药物组成:益母草、当归、仙鹤草、川芎、桃仁、炮姜、炒蒲黄、炙甘草、地榆)加减,水煎,早晚饭后30 min后口服。两组均连续服药至妊娠12周结束。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妊娠8周和12周时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7、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horionic-gonadotropin hormone,hCG)、孕酮(progesterone,P)水平,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41例,有效45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90.53%(86/95);对照组治愈25例,有效49例,无效21例,有效率为77.89%(74/95)。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妊娠8周、12周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同组妊娠8周、12周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妊娠12周较妊娠8周降低(P<0.05)。治疗组妊娠8周IL-37高于对照组,妊娠12周IL-37低于同期对照组;妊娠8周、12周β-hCG、P高于对照组(P<0.05);同组妊娠8周、12周IL-37较治疗前降低,β-hCG、P较治疗前升高(P<0.05),同组妊娠12周IL-37较妊娠8周降低,β-hCG、P较妊娠8周升高(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母生化汤加减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和益母草胶囊治疗肾虚血瘀证复发性流产可提高疗效,缓解症状,减轻炎症,调节性激素水平,安全性高。
- 任亚萍冯理想郭晓莉
- 关键词:复发性流产肾虚血瘀证益母生化汤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中医证候积分
- 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联合血液透析对肾综合征出血热伴急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分析
- 2024年
- 评估肾综合征出血热伴急性肾衰竭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血液透析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住院的82例病人,采用彩色球法进行分组。研究将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针对肾综合征出血热伴急性肾衰竭患者而言,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确切,建议推广。
- 李雪婷何路欣
- 关键词:血液透析肾功能
- 脉络疏通丸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对全膝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红蛋白、D-二聚体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观察脉络疏通丸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对全膝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血红蛋白(Hb)、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190例行单侧TK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5例。两组TKA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抗凝治疗。对照组术后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1次/d,0.4 mL/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脉络疏通丸(药物组成:黄芪、金银花、黄柏、薏苡仁、玄参、苍术、当归、白芍、甘草片、水蛭、蜈蚣、全蝎),12 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后判定疗效。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3、7、14天对比两组不同时间(Hb)、D-二聚体水平和下肢周径差,并观察DVT的发生情况,观察术后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3、7、14天Hb水平较术前均降低,且同一时间点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Hb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第3、7、14天D-二聚体水平高于术前,且同一时间点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14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大腿周径差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出现下肢DVT者共13例,其中对照组10例,血栓发生率为10.53%(10/95);治疗组3例,血栓发生率为3.16%(3/95)。两组血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无伤口严重出血和愈合不良等事件发生。结论:脉络疏通丸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能提高Hb水平,降低D-二聚体水平,有效预防TKA术后DVT的发生,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跃辉陈宾司文腾徐一川李锋侦
- 关键词:全膝置换术血红蛋白D-二聚体
- 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配合常规物理疗法治疗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配合常规物理疗法治疗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贵溪市人民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配合常规物理疗法,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D-二聚体(D-D)水平],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高切全血黏度及低切全血黏度),下肢静脉血栓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凝血功能PT(15.74±2.32)s、APTT(29.76±3.82)s水平高于对照组的(13.90±1.98)s、(26.85±3.46)s;D-D(175.67±29.88)g/L水平低于对照组的(251.43±33.47)g/L;高切全血黏度(3.98±0.24)mPs·s、低切全血黏度(8.23±0.14)mPs·s及血浆黏度(1.38±0.42)mPs·s低于对照组的(4.44±0.38)mPs·s、(9.59±0.28)mPs·s及(1.60±0.47)mP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周及治疗2周后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配合常规物理疗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安全性较高,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毕凌峰
- 关键词:下肢骨折物理疗法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