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9篇“ 伦理限度“的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提供家庭支持的伦理限度及其哲学省思被引量:1
2024年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家庭生活的伦理需求为人工智能的家庭应用开辟了现实通道。然而,基于生物特性的情感私密性与基于数据算法的技术公共性之间的本体区分致使技术与伦理的融合困境在家庭领域中凸显。从技术应用的现实应对层面看,在家庭中合乎伦理地应用人工智能需要工程师、伦理审查者、家庭成员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从伦理观念的未来省思层面看,计算主义入侵情感领域、机器隐喻与家庭隐喻的兼容困境以及个体与实体关系呈现“崩坏”或“新模式”等可能状况仍然不容忽视。考虑到人工智能的家庭介入可能改变现有的家庭伦理存在形态,对人工智能能否为家庭提供伦理支持的回答,一种警惕伦理主体性变革的保守主义立场是必要的。
胡盛澜
关键词:人工智能情感交互家庭伦理
家庭伦理的道德起源与未来面向——基于对家庭伦理限度的考察被引量:2
2024年
家庭伦理作为伦理的一个原初性元素,对于伦理的整体建构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从学科归属来看,家庭伦理只能以伦理学为唯一的学科归属,即只能以伦理学为限。在伦理前冠以“家庭”二字,只是表明讨论伦理问题可以以家庭为切入点,但不意味着家庭伦理可以独立于伦理学之外,否则,伦理学就会出现内部分裂和自我否定。在早期西方,血缘纽带被早早冲破,伦理的原初含义尽管保留着与家庭相关的“居留”、“住所”之意,但指向的是有精神寓意的“好生活”。因此,关于“居留”、“住所”的伦理学通向的是存在的真理。在古代中国,家庭是血缘共同体,由此衍生出父权至上、孝德为先的家庭伦理。在强大的血缘背景之下,以孝德为先的家庭伦理进而推演出以忠君为先的国家伦理。通过对中西家庭伦理的缘起以及未来面向的考察可知,以血缘为底色的家庭伦理排斥他者的照面,具有内敛性,从而表现出一定的限度。在逐渐步入现代化的今天,只有明确家庭伦理限度,才能够有参照地保留住传统家庭伦理中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部分内容,最大程度地发挥家庭伦理在全国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刘燕
关键词:家庭伦理孝德伦理限度
自由市场的伦理限度:基于“有益品”的反思
2024年
自古典自由主义发展到新自由主义以来,自由市场以其“无形之手”的调节作用在资本主义国家备受推崇。自由市场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必然需要规则和限制才能正常运作,并需要政府充任干预角色。自由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学上争议颇多,基于哲学—政治经济学视角的“有益品”概念或许能为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之间的关系提供解决路径,即政府干预本身是自由市场繁荣的必要条件。
黄秋萍
关键词:有益品伦理限度马克思主义
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伦理限度研究
2024年
目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给当今社会带来深刻变革,对现代职业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目前人工智能已成为一种广泛而有效的教育手段,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学工具,还涉及教育和伦理问题。方法:文章首先采用基于TensorFlow的CNN模型构建的表情识别和基于OpenFace2.0的姿态识别,完成一套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课堂评价开发系统。其次,通过智能数据分析与对比记录师生成长轨迹,对比传统评价和人工智能评价高等教育课堂教学遇到的问题与优势,论述高等教育课堂教学评价和教育伦理的关系。结果: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等教育课堂评价存在伦理过度与伦理不及的现象,同时提出正确的人工智能赋能课堂评价伦理限度原则。结论:在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课堂教学评价实践中认真考虑这些伦理挑战,可以确保评价体系的公正性和全面性,更好地服务教育的真正目标,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吴纲吴颖
关键词:人工智能高等教育课堂评价伦理限度
数智赋能高等教育教与学的现实向度与伦理限度
2024年
纵观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史,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始终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循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鉴于此,高等教育“为谁培养人”的初心和使命不变,但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的教育价值论和“怎样培养人”的教育认识论则会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而发生变化。
温军英王伟宜
关键词:国家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现实向度伦理限度教育价值论为人民服务
数智赋能高等教育教与学的现实向度与伦理限度被引量:8
2024年
为回应数智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从教育哲学观的视角追问高等教育的根本问题,明确社会需求导向的教育价值论和知识观驱动的教育认识论,并从不确定性知识观中的智慧知识引发对数智化高等教育教与学的辩证思考。数智赋能高等教育的现实向度中,教学模式从二元统一转为多元协同,具体表现为基于数据驱动的精准化教学决策、基于具身认知的情境化教学空间、基于高阶思维的创生性教学设计;学习范式从集中被动走向自主个性,其特征包括基于智适应的个性化学习形态、基于认知负荷的多元化学习路径、基于自监督的“高意识”学习策略。描述数智赋能高等教育的教与学新生态,阐明教学模式与学习范式的变革特征及其内在机理,有助于进一步厘清可能产生的师生关系伦理、算法决策伦理和信息安全伦理,为此应坚守“人师”独有价值、提升算法决策可解释性和坚决弥合信息鸿沟。
温军英王伟宜
关键词:教育模式学习范式师生关系
ChatGPT的教育审思:他异关系技术的教育挑战及应用伦理限度
2023年
ChatGPT教育应用的前提问题:过程性的还原与快进 ChatGPT作为一般性的技术与教育的技术将承担不同的职能,作为一般的技术是以跨越过程性的效率提升为目的的,而作为教育的技术则是以向学生呈现过程性、促进学生思考与认知为目的的。所以,ChatGPT能否适用于教育,明确过程性的还原或快进是前提性问题。
张敬威
关键词:伦理限度教育挑战GPTCHAT
ChatGPT的教育审思:他异关系技术的教育挑战及应用伦理限度被引量:32
2023年
ChatGPT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对包括教育在内的多个领域造成了巨大冲击,并引起了人们对其应用伦理的热烈讨论。ChatGPT是一种他异关系技术的新形态,同时具备了诠释学技术与背景技术的多重功能,相较于一般性技术其具有更强的他者性,并以居间作用不断转化人们经验的格式塔结构。ChatGPT在应用中产生了一种工具性的主客互换,并且限定了使用主体可认知的范畴,进而增强了技术对主体的“凝视”,影响着人发展的实然走向。在教育应用中,技术“跨越过程性”的效率指向与教育“聚焦过程性”的育人指向矛盾的调和是评判教育技术适用性的标准,对ChatGPT不加限制的应用可能剥夺学生的认知过程。为应对这一挑战,ChatGPT的教育应用伦理需以技术意向性与教育目的性的统一为前提,辅助教学完成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聚焦与归纳思维的保护,同时应警惕作为他者的ChatGPT对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冲击。
张敬威
关键词:凝视过程性主体性
自我牺牲的伦理限度被引量:4
2022年
自我牺牲意味着自主放弃自我利益甚至生命,以满足他人或者社会的需求。自我牺牲的伦理特质在于非功利性、绝对主体性、利他主义道德倾向以及主观偏好依赖性。自我牺牲之所以需要划定伦理限度,根本原因在于这一行为可能导致对自我的否定、伤害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群体的利益、陷入道德相对主义误区。因此,自我牺牲应该成为迫不得已的行为选择,应以人际平等为前提,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必须符合道德理性的普遍共识。
周谨平
关键词:自我牺牲伦理利他主义
当代民间手工艺雅化的伦理限度
2022年
雅化是推动当代民间手工艺发展的常用举措。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它涉及生产主体、生产资料、生产技术及审美边界的合伦理性问题;作为一种权力,它以“有限性”和“有限制性”两种方式平衡民艺美学与精英美学话语之间的伦理博弈。民间手工艺雅化是有边界的,以守护民间手工艺的手工性与非遗文化性为底线。在限度内,民间手工艺雅化还应遵守审美公平、公正,材料合规、守道,技术适宜、适度,目的求真、至善四项基本原则。
黄本亮
关键词:民间手工艺雅化伦理限度

相关作者

吕耀怀
作品数:134被引量:816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伦理 隐私 道德 社区管理 隐私问题
王艺涵
作品数:19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
研究主题:民族志 浪漫主义 学术史 伦理限度 电影音乐
王伟宜
作品数:82被引量:587H指数:14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高等教育 社会阶层 子女高等教育 性别差异 实证调查
杨文兵
作品数:34被引量:169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企业 道德资本 道德 道德行为 伦理限度
向玉乔
作品数:126被引量:436H指数:11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道德 伦理 分配正义 伦理意蕴 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