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26篇“ 伦理学意义“的相关文章
- 卫生之经:道家的养生观及其生命伦理学意义
- 2024年
- 道家提供了一套系统而完整的养生哲学理论,称为“卫生之经”,主要包括养气、养神、虚静、寡欲4个方面。本文以老子、庄子和《淮南子》为主要研究参照点,详细分析了道家养生观的核心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它对现代生命伦理学的启示意义,认为人不仅应该按照自然之道的方式来养生,而且要坚持一种自然无为的价值观,按照自然的原则来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看待生死。
- 李红文
- 关键词:道家养生生命伦理
- 荀子心性论的多元内涵及其伦理学意义
- 2023年
- 荀子“心性论”是儒家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荀子思想理论体系的根基。荀子认为,人的天性本善,但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各种诱惑和压力,人容易违背本性,因此需要通过修养和教育来调整和提升自己的心性。荀子的心性论有着多元的内涵,既包括对人性的宏观把握,也涉及对个体的微观分析。该文分析了荀子的心性论包括3方面的内涵:一是人性中存在本能的善恶之分,这种善恶不仅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也与后天的环境和社会因素有关;二是心性的高低有别,高尚的心性能够克制低级的欲望,保持道德的纯粹性;三是心性的修养需要通过自我反省和社会教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个体不能仅仅依靠自我意志力来进行改造。该文还提出荀子的心性论对于伦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强调了个体的自我修养和道德教化的相互作用,为后来中国儒家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王瑞王新利
- 关键词:荀子心性论伦理学善恶儒家思想心性修养
- “出生入死”:庄子的生死观及其生命伦理学意义
- 2023年
- 庄子对生命与生死的认知和思考,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而且深刻地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生命世界。庄子以一种“出生入死”的方式来思考生命,建立了完整而系统的生死观,包括生死物化观、生死命定观、生死一体观、生死俱善观、生死顺化观及生死通达观六个方面。他的生死观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三个层次展现出清晰的逻辑思辨力量。庄子的生死观对于建构当代中国生命伦理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坚持生命伦理的终极关怀,以“道法自然”的方式来看待生老病死与养生之道,从而超越西方狭隘的生物医学伦理研究范式。
- 李红文
- 关键词:庄子生死观生命伦理学
- 德性秩序的回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伦理学意义
- 2023年
- 启蒙现代性智识所指引下的世界秩序强调自由、民主、人权,成为既有国际事务裁决的道德标准。这种标准更多的是基于政治的或经济的衡量,仅能够反映个体在政治和经济层面的利益却无法反映个体对于公序良俗、美好生活的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深刻反思了这种理性至上的伦理思维,人类的文明实践指明人类需要兼具理性与德性的伦理基础,全球政治实践需要理性思维,亦需要崇高的道德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了人类构建公序良俗的“公正世界”的蓝图,有效地克服了启蒙现代性理性至上的伦理思维给予现代人的人文危机,勾勒了人类美好生活的未来愿景。
- 袁祖社郑波
- 关键词:伦理学意义
- “科学与人生观论战”的伦理学意义
- 2023年
- 20世纪20年代初中期爆发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亦称“科玄论战”,是继“东西文化论战”之后中国学术界发生的一次规模大且影响深远的学术讨论。论战中形成的科学派、玄学派和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三家,围绕着科学与人生观、科学与伦理、理性与直觉、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复杂关系展开了深刻的探讨和激烈的学术论争,对20世纪中国伦理思想和伦理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从伦理思想和伦理文化的发展而言,“科学与人生观论战”有着对科学万能论和道德万能论的诸多反思和批判,对“科玄分涂”之必要性的深刻论证和对“分涂”之后果效应的诸多忧思,对“科玄统一”之合理性的关注和对其矛盾如何化解的诸多忧虑,初步标揭出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伦理思想以及二者相结合的价值建构意义。
- 王泽应
- 关键词:科学人生观唯物史观
- 方舱医院的创举及其伦理学意义被引量:1
- 2020年
- 疫情防控阻击战环境下的方舱医院已不是通常所谓的战时移动应急医院,而是一种具有全新标志意义的生命之舟,成为我们以举国之力抗击疫情、护人权于急难之中的一个重要象征。在建设之初,不少人对其安全性表示担忧、质疑:这么多人集中,鸡犬相闻,一个人咳嗽引起此起彼伏,心理互相影响,如何看护?病人身处其间是否会加大交叉感染的风险?有些人联想到了"难民营""集中营",甚至发网帖称初听提出建方舱医院就感到恶心、厌恶,其中或暗示或明示方舱医院就是当代奥斯维辛。
- 王文东
- 关键词:疫情防控伦理学意义奥斯维辛集中营
- 论舍勒对康德先天论的批判及其伦理学意义
- 2019年
- 舍勒情感现象学的起点是对康德哲学的批判,这一批判所指向的是康德哲学中的先天论。针对康德认识论中的"形式先天",舍勒试图代之以"质料先天";针对康德伦理学中的"理性先天",舍勒试图代之以"情感先天"。由"质料先天"与"情感先天"主张所构成的新"先天论",确立了舍勒情感现象学的基础。通过强调"情感先天",舍勒试图将伦理学建基于"情感"之上,以克服康德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理性主义倾向,实现伦理学的精神转向。舍勒对康德先天论的批评昭示了伦理学理应充满对人的关怀,直面人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深入揭示情感的本质和意义,并使人在情感活动中服从本心的召唤。
- 汤波兰
- 关键词:舍勒先天质料情感
- 皮浪怀疑主义的伦理学意义
- 皮浪怀疑主义是对希腊晚期哲学思想的否定式总结,在把伦理学作为理论归宿的晚期希腊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他主张追寻人生的幸福,通过悬搁判断达到心灵的宁静。
- 任睿
- 关键词:怀疑主义伦理宁静
- 皮浪怀疑主义的伦理学意义
- 皮浪怀疑主义是对希腊晚期哲学思想的否定式总结,在把伦理学作为理论归宿的晚期希腊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他主张追寻人生的幸福,通过悬搁判断达到心灵的宁静。
- 任睿;
- 关键词:怀疑主义伦理宁静
- 文献传递
- 技术统治与艺术拯救——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及其生态伦理学意义被引量:4
- 2017年
- 在海德格尔看来,世界成为图像是现代的本质。现代的进程即人对世界进行控制和征服的过程,而科学和技术正是达到这种现代之本质的最重要的道路之一,因此对技术统治的反思构成海德格尔后期哲学关切的最迫切的任务。海德格尔对现代技术的"解蔽"与"座架"本质进行了揭示,对技术统治造成的"存在遗忘"和"存在离弃"的危险进行了勾画,也为技术的拯救开启了通向"开端之思"和"诗意艺术"的道路。海德格尔的技术之思具有重要的生态伦理学意义,因为它关心技术时代的自然的现状,以及由技术引起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追问技术时代"是否和如何还能有家园"的问题,指向让物作为物、让人作为人、让自然作为自然存在的"存在之真理",也即指向人在大地上的"诗意栖居"。而"栖居"与"住所"正构成原初的生态伦理学的主题,重新思考海德格尔的技术与艺术之思对于生态美学、文化研究以至整个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赵奎英
- 关键词:生态伦理学诗意栖居
相关作者
- 郭照江

- 作品数:158被引量:711H指数:13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医学伦理学 医德 伦理学 伦理 肿瘤
- 冯大鹏

- 作品数:3被引量:14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伦理学意义 伦理学 腹式呼吸 功能性消化不良 对治
- 李小妮

- 作品数:13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辨析 教育 职业教育思想 伦理学意义 学而优则仕
- 陈来

- 作品数:326被引量:2,041H指数:24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哲学系
- 研究主题:儒学 中国哲学 冯友兰 儒家 孔子
- 李登贵

- 作品数:13被引量:2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学术座谈会 伦理学意义 斯宾诺莎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文化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