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78篇“ 传统旅游“的相关文章
- 数字文化产品与传统旅游景区的双向融合路径研究——以《黑神话:悟空》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水陆庵为例
- 2025年
- 随着《黑神话:悟空》的成功发售,其丰富的文化元素和实景扫描技术带动了水陆庵等旅游景点的客流量,展现了数字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传播力。数字文化产品与传统景区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前者通过复刻传统景区提升文化价值,后者则借助数字文化产品实现文旅产业的繁荣发展。融合过程中也面临虚拟向现实破壁、传统景区运营模式突破及多行业、多地区、多主体联动矩阵构建等挑战。本文提出了捕捉融合潜力、创新内容体现、多主体共同合作及探索可持续发展等策略,旨在促进数字文化产品与旅游景区的深度融合,实现双方共赢。
- 李姝璟张宏程
-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旅游景区
- 文旅融合下传统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的策略研究
- 2024年
- 随着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众对旅游的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旅游地因其模式固化,难以满足现代游客对新鲜感和个性化的强烈追求,也无法适应新经济时代下游客对旅游休闲与度假的多元化需求。因此,为有效对接并满足游客的新需求,亟须对传统旅游目的地进行深度革新与转型升级,推动其向现代化方向迈进,并赋予其新的特色与内涵,使之符合“旅游”概念的最新发展。文章聚焦于文旅融合背景,系统探讨了传统旅游目的地转型升级的有效策略,为业界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 刘琳徐江燕
- 关键词:传统旅游旅游升级
- 传统旅游目的地爆火属性及参与主体自适应行为研究——以哈尔滨为例
- 2024年
- 基于文本分析法研究哈尔滨爆火属性及参与主体自适应行为,探索传统旅游目的地实现突破式发展创新模式。结果表明:传统旅游目的地爆火属性包括扎实的组织管理、真情实意打造的烟火气、积极开放的区域互动、地区的影响力和厚重感。要深度挖掘核心属性的多样化表现形式并重视细节塑造,这是旅游目的地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非政府参与主体自适应行为是爆火的隐形动力,是旅游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价值共创。
- 杨雪张俊娥余娟
- 关键词:传统旅游目的地多主体
- 传统旅游景区门票经济转型与创新研究
- 2024年
- 近几年,国内旅游业稳定发展,逐渐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国有景区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纷纷降低景区门票售价,几乎与成本齐平,而部分景区主要营收以门票收入为主,如此降价可能会致使景区后续运营艰难,故而为了保障传统旅游景区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从门票经济转型方面开展研究,探索更加多元的营收路径,促进景区及关联产业共同发展进步。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传统旅游景区门票经济转型的背后原因、转型创新阻碍,包括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融合度低;景区体制机制的限制;旅游景区发展扶持政策有待加强;旅游景区经营能力弱;缺少专业性景区运营人才,并提出应对门票经济转型和创新的有效对策,谨供参考和借鉴。
- 何玲
- 关键词:门票经济旅游景区旅游产业
- 短视频对非传统旅游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的赋能
- 2024年
- 随着传播技术的更新迭代、移动终端设备的不断普及,短视频已发展成与大众生活紧密联系的日常化媒介,一批非传统旅游城市在短视频的赋能下成功完成了城市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并一跃成为新晋网红旅游城市。本文通过分析淄博、天水等非传统旅游城市在网络中的“出圈”现象,探寻非传统旅游城市在短视频传播中流量聚集的形成机制,进一步探求非传统旅游城市利用短视频进行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的新思路。
- 徐雯颖
- 关键词:城市形象
- 空间句法下的传统旅游村落空间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以浦江嵩溪村为例
- 2024年
- 传统村落空间形态是旅游体验的载体,蕴藏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依托空间形态对其进行保护与发展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该文突破经验性的描述,以空间句法理论为依托,分析嵩溪村整合度、可理解度、选择度三个变量,结果表明嵩溪村全局整合度较好,但局部整合度、可理解度与选择度较弱。结合实地调研结果,从三个方面提出村落空间形态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嵩溪村旅游规划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 陈恺平
- 关键词:传统村落空间句法旅游产业
- 从“媒体出圈”到“价值共创”:非传统旅游城市目的地品牌生态圈塑造研究被引量:24
- 2024年
- 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催生了“网红打卡”式新兴旅游方式,带火了一批“网红城市”。对于知名度低、传统旅游吸引物匮乏的非传统旅游城市来说,媒体“出圈”容易,却难以形成持续稳定的目的地品牌形象。基于品牌生态圈理论,通过梳理“淄博烧烤”现象的关键事件,探索从单一网红要素到目的地品牌生态圈塑造的经验模式。研究发现,非传统旅游城市品牌生态圈塑造分四个阶段:聚焦“有效治理”的品牌生态圈前期阶段、聚焦“核心IP打造”的品牌核心圈塑造阶段、聚焦“价值共创”的品牌生态圈初步形成阶段和聚焦“适应性演化能力”的城市品牌生态圈可持续发展阶段,不同阶段分别受市场契合性、感官真实性、互动参与性、多主体联动性和情感体验性因素驱动。本研究为非传统旅游城市打造从媒体出圈到目的地品牌可持续发展模式提供了有益借鉴及参考。
- 孙平王德刚
- 户外运动推动传统旅游景区产品转型升级的机理、困境、路径——基于桂林阳朔调查研究
- 2024年
- 该文以国际户外运动胜地阳朔县为研究对象,以户外运动为依托,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传统旅游景区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研究发现,制约景区产品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包括管理方式、认知、政策支持和市场机制等方面。通过进一步研究,该文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一是挖掘户外运动资源优势,合理开发户外项目,构建一体化户外运动产业;二是利用景区资源优势,深入联动户外运动项目,催生新型的户外运动体验形式;三是重视人才内培外引,开拓创新驱动道路,打造高品质户外运动产业。
- 王洪玉李雙
- 关键词:户外运动
- 文旅深度融合成就非传统旅游城市品牌蝶变之路——以“淄博现象”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淄博作为非传统旅游城市,多年来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思想,创新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凭借烧烤流量火爆出圈,一跃成为新晋网红旅游城市。本文聚焦淄博市在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方面的实践经验,梳理了淄博市通过文旅深度融合焕新城市品牌的主要做法,从场景、产品、服务、品牌、传播等五个方面出发总结了淄博市文旅深度融合促进城市品牌蝶变的基本经验,以期为非传统旅游城市的品牌升级提供经验参考。
- 许峰詹崔婧
- 关键词:城市品牌
- 传统旅游目的地影视旅游发展对策探析——以泰宁县为例
- 2023年
- 依托旅游资源建设集旅游、文化、美食、影视为一体的影视旅游基地,是当前国内地方产业发展和升级的重要方向,通过该种方式可以有效整合当地旅游资源并且实现服务产业的深化.基于此,本文以泰宁县为例探讨传统旅游目的地影视旅游发展,首先分析泰宁发展影视旅游的重要意义,其次总结泰宁影视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最后找出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且提出破除困境的针对性策略.
- 洪秀娟
- 关键词:影视旅游传统旅游目的地
相关作者
- 刘和椿

- 作品数:7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成都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传统旅游 游仙诗 淡妆浓抹 园林 传统文化
- 刘雪美

- 作品数:11被引量:44H指数:1
- 供职机构:潍坊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工业遗产旅游 工业遗产 传统旅游 城市工业遗产 形象遮蔽
- 汤英汉

- 作品数:20被引量:128H指数:4
- 供职机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虚拟企业 旅游电子商务 传统旅游 实证研究 经济人
- 林丹彤

- 作品数:24被引量:81H指数:4
-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研究主题:LONG 旅游 开平碉楼与村落 营销组合 产品设计
- 谢贵安

- 作品数:172被引量:287H指数:8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 研究主题:《明实录》 明代 史学 《清实录》 明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