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2篇“ 传统农业区“的相关文章
- 天津东丽传统农业区换了科创“新名片”
- 2024年
- 春节假期刚过去,节日的气氛还未消退,一场春雪落入津城。记者一行驱车前往“津滨双城”间的“黄金走廊”天津市东丽区,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器械、航空航天新材料……一路上不断有高新技术企业的园区和厂房映入眼帘,浓浓的科创气息扑面而来。“瑞雪兆丰年!”天津华依汽车检测有限公司试验室经理崔士帅笑着说,“今年不光是农民要丰收,企业也要过个丰收年。”
- 栗雅婷
- 关键词:传统农业区汽车检测航空航天瑞雪兆丰年科创
- 传统农业区村落社会空间演变及其规划应对研究——以盐城市恒北村为例
- 2023年
- 为了探求具有典型性的乡村社会空间,促进中国传统农业发展,以江苏省盐城市恒北村的社会空间演变为例,研究传统村落社会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传统社会空间形态在向现代化形态转换中需要克服社会关系复杂化、人口结构老龄化、就业非农化等问题,应该采取广纳民智从群众出发,提高适老化建设力度,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强化乡村传统内生型公共空间等一系列措施来促进传统农业的发展。
- 吴琼华王玉娟李曙光
- 关键词:村落社会空间
- 传统农业区特色小镇产业融合与业态创新研究——基于南药小镇的实地调研被引量:1
- 2021年
- 传统农业区特色小镇基础设施缺乏、产业结构单一、市场发育不完善、空间扩散能力弱,其特色小镇建设能否挑起乡村振兴的重担,关键在于产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基于广州北部山区南药小镇的实地调研,提出南药小镇打造大健康文旅康养小镇的定位和基于"中草药"和"生态农业"为载体实现产业融合的路径。
- 罗晓君方应波张金良
- 关键词:产业融合业态创新
- 基于脱钩理论的川北传统农业区城镇化水平与耕地安全耦合研究——以绵阳市三台县为例被引量:1
- 2021年
- 基于脱钩理论,构建脱钩模型,测算三台县城镇化水平与耕地安全胁迫指数两者的脱钩弹性系数,划分两者间的脱钩状态。研究表明,三台县2006—2018年城镇化水平稳步上升,耕地安全胁迫指数总体上呈波动式下降趋势;三台县的城镇化水平与耕地安全胁迫指数脱钩态势主要呈强负脱钩、强脱钩、扩张负脱钩、弱负脱钩4种,且呈动态交替变化;从脱钩-耦合关系来看,近13年的脱钩状态变化虽然部分年份存在较消极的状态,但大致上表现为从畸形向理想状态的转变;脱钩状态呈现阶段性特征:2007—2011年,该阶段脱钩状态表现出由极不理想状态逐步改善的趋势,城镇化水平与耕地安全两者间的协调关系表现为前期不合理逐渐优化调整;2012—2018年,该阶段整体表现出脱钩状态振荡稳定在合理状态与较消极状态,城镇化水平与耕地安全两者耦合关系也基本稳定在协调与较协调状态。
- 侯兰功牟月华乔标
- 关键词:城镇化耕地安全脱钩
- 基于新内源性发展理论的传统农业区村落转型发展及其优化调控
-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入量变累积向质变迁跃的转型关键期,广大传统农业区经济社会的历史性变迁成为其中关键一环。身在其中的每个村落都面临着空间从封闭固守向流动开放、功能从单纯农业经济供给向社会共生局面转变的巨大挑战,从单一同质转向...
- 王玉娟
- 关键词:传统农业区
-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及时空格局分析——以传统农业区河南省周口市为例被引量:7
- 2017年
- 针对传统农业区内耕地生态安全状况,以河南省周口市为研究区域,基于人与耕地相互作用机理,运用改进的PSR模型构建适用于研究区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赋权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2001-2013年间全市及下属10个县区的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时空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尺度上看,周口市耕地生态安全综合值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变化且安全值相对较低,相应的安全等级也经历了"较不安全—临界安全—较安全—临界安全"的倒"U"型发展阶段.(2)从空间尺度上看,各县区耕地生态安全状况存在着明显的地带性差异.安全和较安全区主要集中在周口市的中部和西南部地区,并随着安全状况的变化向东部、北部扩展或缩减;临界安全区的分布变动幅度较大,但主要集中在周口市北部、东部和南部6个县区;较不安全和不安全等级仅在2001年和2003年有所分布.2001年较不安全区主要集中在南部的项城和沈丘,但随着环境的继续恶化,到了2003年,该分布范围蔓延到了东北部的郸城和鹿邑,并且项城沦为了研究期内唯一的不安全分布区.
- 樊鹏飞孟悦梁流涛郝均刘志丹段朋辉
- 关键词:耕地生态安全传统农业区组合赋权法
- 陕西传统农业区集镇经济发展:基本逻辑与进路模式——以关中地区四屯镇、五泉镇和哑柏镇为例
- 2017年
- 近年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稳步推进,但陕西传统农业地区发展仍旧缓慢,亟待寻找新的发展模式。集镇作为城市经济形态在农村地区的表现形式,既是农村经济网络的连接点,又是城市经济网络的支撑点,能够有效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基于此,以陕西省四屯镇、五泉镇和哑柏镇为例,从发展动力、发展因素和发展机制等方面,分析陕西传统农业区集镇经济发展的的基本逻辑和进路模式。
- 崔彩贤吕蒙金田林
- 关键词:集镇经济基本逻辑
- 传统农业区企业务工人员居住就业意愿的城镇化政策启示——以皖北地区为例被引量:2
- 2016年
- 文章以文化技能和经济收入相对较好的企业务工人员为对象,围绕居住就业经历、现状及未来意愿,对皖北近58家企业500名员工开展了抽样调查和访谈。研究发现,作为传统的劳工输出地,皖北城镇化发展呈现以下特征及趋势:部分外出人口已回流,并有进一步强化趋势,且人口回流的产业跟随特征突出;与普通农业转移人口相比,在文化技能和经济收入上占据优势的企业务工人员,未来更倾向于在中心城区和县城定居,即不同群体的城镇化目的地存在分层特征;期望子女能受到良好教育以及个人获得更好发展,是推动企业务工人员进城定居的首要动因,因此,提高城镇公共服务水平以及发展城镇产业是皖北地区未来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汪勇政夏永久储金龙
- 关键词:传统农业区
- 基于生态足迹的西北传统农业区发展研究——以海东市乐都区为例
- 2016年
- 生态足迹是一种常用的度量生态承载力的方法,已在我国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以乐都区为例研究了西北传统农业区生态足迹与承载力的现状。乐都区生态承载力主要由耕地和林地提供,生态足迹主要由猪肉生产和能源使用产生,全区生态承载力和足迹水平均较低,但已呈现显著的生态赤字。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乐都区碳足迹比重将不断增加,生态赤字将不断增长。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维护区域环境质量和生态平衡。
- 银森录徐靖周海英王占月刘文静马正举
- 关键词:生态承载力湟水流域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
- 传统农业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北省441户农户的实证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利用湖北省6市(州)传统农业区441户农户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当前大部分农户都有土地流转的意愿。采用Logit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户主的职业、健康状况、家庭总收入中种植业比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中介组织和产权稳定性是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共同因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 胡爱华
- 关键词:土地流转农户意愿LOGIT模型
相关作者
- 焦雯珺

- 作品数:77被引量:816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文化遗产 稻鱼共生系统 国家公园 太湖流域
- 成升魁

- 作品数:355被引量:7,911H指数:4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 食物消费 粮食安全 青藏高原
- 闵庆文

- 作品数:559被引量:6,610H指数:4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GIAHS 稻鱼共生系统 农业
- 邢晓彬

- 作品数:5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传统农业区 中心地 旅游生态足迹模型 旅游生态足迹 旅游可持续发展
- 胡爱华

- 作品数:20被引量:111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北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城市化 土地流转 城镇化 农村剩余劳动力 传统农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