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6篇“ 传染机制“的相关文章
基于企业间关联网络的流动性风险传染机制研究
2025年
文章运用文献分析和理论推演方法,从行为金融学视角剖析了企业间信用关联网络的形成特征与其传染性,从资产关联和交易关联两个方面阐释企业间关联网络中流动性风险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从企业行为偏好、投资者情绪、供应链关系三个角度解析企业间关联网络中流动性风险的传染机制。研究发现:(1)企业间关联网络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企业间因担保、债务和股权形成的资产关联、因业务和交易形成的交易关联;(2)受企业风险偏好、企业影响力、企业资信水平与企业风险认知水平影响,易造成流动性风险通过“担保圈”进行快速蔓延;(3)认知偏差是导致债券投资者情绪波动的根本因素,且供应链上各个企业间的微观活动以及高层管理者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都会加强流动性风险在关联企业间的传染
王磊林文娟陈庭强徐涛
关键词:传染机制行为金融
我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传染机制——基于SIRS模型分析
2025年
银行业是金融业的核心,研究其系统性风险传染性对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剖析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运用SIRS模型来分析银行业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效应,分析初始高风险机构数量和风险处置时间对风险最终严重程度的影响,以探讨风险早发现与早处置对银行系统性风险传染的影响,并从防范风险传染、维护金融稳定的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李林文钱东平谢益
关键词:银行业系统性风险SIRS模型
基于跨境金融市场互联性的金融风险传染机制探究
2025年
借助跨境金融市场的互联性内涵、形成机制与测量方法,通过将静态测量与动态模型相结合,分析金融市场如何相互联系以及这些联系如何随时间发生变化。进而展开金融风险传染机制的基础研究,通过风险识别、传染的途径、度量以及动态变化,揭示跨境金融市场互联性导致金融风险传染的加剧,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增强跨境金融监管合作和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在应对全球金融动荡时,认清市场互联性及风险传播机制,可以为政策制定者和市场参与者提供有益的指导。
张宁
供应链视角下互联网平台跨界金融化信用风险传染机制研究 ——以SN平台为例
随着我国优质数字经济发展政策的不断出台,平台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23年4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提出“加强融合数字经济顶层设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进数实融合,打造高质...
张岩杰
关键词:互联网平台信用风险传染机制
流动性风险形成与传染机制研究——基于银行间关联网络视角
2024年
银行在金融市场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其稳定性受流动性风险的直接影响。本文从银行间关联网络视角研究银行流动性风险,分析直接关联与间接关联影响下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形成机理,进而从直接关联网络和间接关联网络视角研究银行流动性风险传染机制。研究发现,单个银行的流动性风险极易通过银行间关联网络传染至其他银行,甚至波及整个银行系统。随着银行关联业务的迅速发展,银行间关联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银行间关联性越强、对市场变化越敏感,引发流动性风险的概率越大,风险传播速度和广度也越大。此外,银行流动性受政策调整、国际局势变化以及媒体情绪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金融市场稳定性产生波动,一些重要性事件容易增加银行流动性风险,并在银行间通过关联网络传染和扩散。
王磊蒋建旺王冀宁王晓雨
关键词:传染机制
谣言传染机制下银行挤兑的模型
2024年
针对因谣言的传播导致银行挤兑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储户对社交网络信息依赖的程度将储户分为冲动型和冷静型两种,同时引入谣言求证率在ISR谣言模型的基础上构建改进的挤兑传播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冲动型储户参与挤兑与恢复储蓄的速度都较冷静型储户快;冲动型储户的占比的增加不仅加重了银行挤兑的程度也加快其速度,是影响我国银行出现挤兑的重要因素;谣言传染率对银行挤兑的影响远高于其他参数的变动。
龚书雯
关键词:银行挤兑复杂网络
新关联网络下金融科技风险传染机制被引量:1
2024年
本课题基于金融技术的高速发展而产生的风险传染问题,通过分析新关联网络下金融市场活动者的经济行为,交叉研究金融科技风险的产生根源,传播形式及其相关因子,根据对影响金融科技风险因素的分析结果,提出金融科技风险传导渠道假设,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来收集信息,并立足于“互联网 + 金融”的特点,研究金融科技风险的传染路径,通过对恒生电子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和回归来剖析风险传染的机理,并对金融科技风险的传染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王悦谭中明伏欣雨
关键词:金融科技风险传染机制
不安全行为信息在建筑工人群体中的传染机制被引量:2
2024年
为探究不安全行为信息在建筑工人群体中的传染路径与影响效应,根据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传染理论,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假设,构建以工友不安全行为信息为自变量,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3种行为认知因素,以及不安全行为意向为中介变量的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信息传染机制理论模型。通过开发测量量表、编制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基于271个有效样本,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建模分析方法实证检验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工友有意不安全行为和工友不安全沟通行为通过6条传染路径诱发新的不安全行为;相较于工友不安全沟通行为,工友有意不安全行为作为传染源时的传染效应更强;管理者通过控制传染信息源和弱化传染媒介可有效抑制不安全行为信息在建筑工人群体中的传染效应。
倪国栋倪国栋安瑶瑶郑雨茁
关键词:建筑工人传染机制
我国金融风险传染机制与防控策略研究——基于复杂网络下非连续治疗策略的SIRS模型
2024年
本文以我国42家上市银行2011—2021年财务报表数据为样本,构建复杂网络下非连续治疗策略的SIRS模型,通过Copula函数、门槛回归等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分析系统内的风险传播过程,进一步探讨当前我国政府对于银行救助策略的合理性,仿真模拟不同救助策略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研究表明:(1)在银行救助过程中应当优先救助市场参与集中度高的银行,重要的银行网络节点处于风险不可感染状态是达到风险稳态的关键;(2)目前我国采取的银行救助策略可以解决当前银行风险高位问题;(3)在实现银行救助目标的前提下,当前的救助策略可降低强度57.55%。研究结果带来的启示:(1)完善金融市场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应对突发危险的能力;(2)加强对市场参与集中度高的机构的监管;(3)根据市场风险结构的变化不断调整风险应对策略。
王韶华杨铭张伟李庆怡
关键词:金融风险防控策略
基于体育健康传播视角的肥胖社会传染机制与纾解路径
2024年
肥胖的社会传染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厘清肥胖社会传染的发生机制十分必要。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建构肥胖社会传染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认为:1)肥胖的社会传染最初发生于以家庭环境为代表的生活网络,子女在与父母共享相同的物质、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基础上,模仿父母行为、接受父母认知,进而形成肥胖的代际传染;2)肥胖者因受现实社会价值、规范、标准的规训,容易陷入互联网拟态环境的信息茧房,在与茧房中的他者互动时,容易放松对致胖行为的警惕,导致肥胖的次级群体传染;3)肥胖者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出现自我认知的转变,通过自我传播说服自己做出非本意的选择,导致“免疫力”的下降,进而加剧肥胖。基于体育健康传播的视角,提出肥胖社会传染的纾解路径:1)发挥体育健康传播的具身性,传播者与受众可以在参与体育活动中完成信息的传递,使肥胖者获得更明确的体育参与动机,提升减肥效果;2)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肥胖者通过频繁接触体育健康相关信息,逐渐形成健康的价值认同,进而松动、甚至破除致胖的信息茧房;3)基于体育运动进阶性所提供的自我效能,受众能在自我互动中坚定减肥的信心,并将体育健康信息传播给群体中的他者,完成体育健康的人际传播与社会面传播。
李怡舟李有强
关键词:肥胖

相关作者

陈庭强
作品数:106被引量:625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食品安全 信用风险传染 传染 风险传染 CDS
王冀宁
作品数:206被引量:1,451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食品安全 演化博弈 网络层次分析法 ANP 中小企业
秦海波
作品数:3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传染机制 开放经济 次贷危机 传染效应 金融一体化
王磊
作品数:35被引量:128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食品安全 信息透明度 网络层次分析法 风险传染 食品安全监管
魏乐
作品数:11被引量:37H指数:2
供职机构:赤峰市委组织部
研究主题:并购 企业并购 传染 社会网络分析 并购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