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607篇“ 代谢物组学“的相关文章
- 用于胃癌诊断的代谢物组学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胃癌诊断的代谢物组学及方法,涉及生物信息学技术领域。包括:步骤一、对血浆中代谢物进行检测,完成血浆代谢指纹采集;步骤二、对血浆代谢指纹进行机器学习。血浆中代谢物包括丁内酯、组胺、琥珀酸、乙酰乙酸、乙醇酸、...
- 程向东徐志远钱昆袁莉胡灿黄议达
- 急性心肌炎患者尿液褪黑素及代谢物组学研究
- 龙秀珍
- 用于胃癌诊断的代谢物组学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胃癌诊断的代谢物组学及方法,涉及生物信息学技术领域。包括:步骤一、对血浆中代谢物进行检测,完成血浆代谢指纹采集;步骤二、对血浆代谢指纹进行机器学习。血浆中代谢物包括丁内酯、组胺、琥珀酸、乙酰乙酸、乙醇酸、...
- 程向东徐志远钱昆袁莉胡灿黄仪达
- 代谢物组学和细胞因子谱学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清与颅内动脉瘤组织中与动脉瘤破裂相关的代谢物和细胞因子标志物。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月行单发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动脉瘤组织和血清样本。根据患者入院时是否发生动脉瘤破裂分为破裂颅内动脉瘤和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组。采用靶向代谢组学的方法检测动脉瘤组织和血清中的代谢物,采用46种细胞因子芯片的方法检测细胞因子。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与颅内动脉瘤组织中与动脉瘤破裂相关的代谢物和细胞因子。运用ROC检测代谢物和细胞因子能否区分破裂和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运用l ogi sti c回归分析探讨和颅内动脉瘤破裂相关的因素。结果研究纳入25例破裂和31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非靶向代谢组学和细胞因子谱学分析显示,在破裂和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组织之间,有43个代谢物和5个细胞因子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代谢物和细胞因子主要为脂质和脂质类似物,并参与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靶向代谢组学和细胞因子谱学分析显示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血清中油酸[22.0(12.9~23.5)μm o l/mL vs.41.5(40.5~43.8)μmol/mL,P<0.001]和I L-1受体拮抗剂(I L-1 receptor antagonist,I L-1ra)[398.6(356.6~730.1)p g/mL vs.1589.5(1580.3~1595.5)p g/mL,P<0.001]较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更低,而花生四烯酸[59.9(26.7~76.6)μm o l/mL vs.12.7(10.7~16.9)μm o l/mL,P<0.001]、IL-1β[28.8(28.8~157.5)pg/mL vs.46.7(17.2~61.1)pg/mL,P=0.0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MCP-1)[7.9(3.0~15.3)pg/mL vs.0.7(0.5~1.1)pg/mL,P<0.001]、I L-6[9.8(3.9~15.3)pg/mL vs.2.8(2.6~3.0)pg/mL,P<0.001]和TNF-α[141.9(37.1~555.7)pg/mL vs.345.1(307.8~384.5)pg/mL,P=0.006]的表达水平在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中更高。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中油酸(r 2=0.554,P<0.001)、花生四烯酸(r 2=0.527,P<0.001)和I L-1β(r 2=0.592,P<0.001)与�
- 刘清源姜朋军王硕吴俊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代谢物细胞因子
- 代谢物组学方法解析葡萄多酚提取物对冻藏未漂洗鱼糜品质影响的机制
- 目的:分析葡萄多酚提取物(grape polyphenol extract,GPE)对冻藏未漂洗鱼糜(frozen unwashed surimi,FUS)品质影响的机制,为研发未漂洗鱼糜天然保鲜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
- 刘梦林詹淼付湘晋
- 关键词:代谢组学分子对接
- 基于转录组及代谢物组学分析探究大豆—根瘤菌互作早期的氮阻遏机制
- 共生固氮是大豆在面临氮匮乏时保障自身生存的必要手段。一旦生境中氮素充足,大豆将严格限制根瘤中的固氮活动,即“氮阻遏”现象。目前在成熟根瘤固氮中的“氮阻遏”分子机制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在大豆与根瘤菌的早期信号识别阶段是否...
- 曲德杰
- 关键词:大豆结瘤共生固氮
- 希特林蛋白缺乏症代谢物组学研究进展
- 2022年
- 希特林蛋白缺乏症(CD)是SLC25A13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我国婴儿胆汁淤积症最重要病因之一。CD代谢机制复杂,涉及尿素循环、苹果酸天冬氨酸循环、柠檬酸苹果酸循环、脂肪酸代谢和糖代谢等多个代谢途径。代谢物组学通过分析代谢产物改变,在CD中已有一些应用。本文就CD代谢物组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程艺余紫楠黄新文
- 关键词:代谢物组学
- 干酪乳酪杆菌Zhang VBNC态在不同复苏基质中的代谢物组学研究
- 2022年
-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UPLC-Q-TOF MS)检测分析了干酪乳酪杆菌Zhang(Lacticaseibacillus casei Zhang,L.casei Zhang)VBNC态在液体MRS培养基、脱脂乳二种复苏基质中的代谢物差异。结果显示:在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检测到2735种和1717种代谢物质。采用Metaboanalyst 5.0及SIMCA 14.1软件对代谢物进行分析,结合P<0.05、差异倍数>2和VIP≥1相结合的条件,共筛选出差异代谢物22种,归属于氨基酸、糖类、维生素、脂类和嘌呤类5大类,其中,甘氨酸、L-谷氨酰胺、低聚木糖和烟酰胺等18种代谢物在液体MRS培养基中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脱脂乳,其余4种(S-核糖基-L-高半胱氨酸、乳糖、核黄素和(R)-3-羟基丁酸酯)代谢物在脱脂乳中相对高些,并从成分角度研究分析了这些代谢物在L.casei Zhang VBNC态复苏中的可能作用,为初步探讨L.casei Zhang VBNC态的复苏机理提供了参考。
- 包秋华王会莹张雨虹
- 关键词:代谢组学
- 靶向代谢物组学检测不同日龄断奶仔猪血清中B族维生素含量
- 2022年
- B族维生素(VB)是维持机体健康的重要营养素,在生命体的重要代谢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被作为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畜禽养殖。由于血清成分复杂且部分VB含量极低,现有方法较难准确监测血清中VB的动态变化。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UPLC⁃MS/MS⁃MRM)的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成功检测了不同日龄仔猪血清中VB_(1)、VB_(2)、VB_(3)(Nicotinamide,烟酰胺)、VB_(6)(Pyridoxal,吡哆醛)、VB_(9)共5种VB含量。结果显示,随着日龄的增加,断奶仔猪血清中的VB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35日龄时断奶仔猪血清中的VB含量较28日龄升高,在63日龄时较35日龄降低并高于28日龄断奶仔猪,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断奶仔猪血清中烟酰胺的的含量最高,检出范围为422.95~1805.58 ng/mL;VB_(2)的含量水平次之,检出范围为182.33~561.33 ng/mL;断奶仔猪血清中VB_(1)的检出范围为23.36~72.95 ng/mL;吡哆醛的检出范围为3.48~27.90 ng/mL;断奶仔猪血清中VB_(9)的的含量最低,检出范围为5.22~22.72 ng/mL。综上,本研究利用ULPC⁃MS/MS⁃MRM技术开展靶向代谢组学分析,高效、定量地检测了猪血清样品中5种VB的含量,以期为后续畜禽的VB研究提供参考。
- 陈一波王丽甄锐杨必婧吴绮雯熊云霞蒋宗勇易宏波
- 关键词:B族维生素
- 干酪乳杆菌Zhang VBNC态在不同复苏条件下的代谢物组学研究
- 干酪乳杆菌Zhang是我国一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被广泛应用的乳酸菌,在某种逆境条件下会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这种状态下细菌不能在常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但仍有代...
- 王会莹张雨虹代利霞薄晓宇包秋华
- 关键词:代谢组学
相关作者
- 刘昌孝

- 作品数:585被引量:6,866H指数:46
- 供职机构:天津药物研究院
- 研究主题:药代动力学 标志物 药动学 中药 生物利用度
- 罗国安

- 作品数:797被引量:7,300H指数:42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
- 研究主题:指纹图谱 毛细管电泳 中药 高效液相色谱 微流控芯片
- 王义明

- 作品数:531被引量:5,135H指数:39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
- 研究主题:指纹图谱 毛细管电泳 中药 高效液相色谱 微流控芯片
- 李冰涛

- 作品数:113被引量:836H指数:17
-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葛根芩连汤 代谢组学 胰岛素抵抗 量效关系 代谢组学研究
- 冉小蓉

- 作品数:19被引量:70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代谢物组学 清开灵注射液 安捷伦 化学计量学 LC/MS/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