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01篇“ 介入放射技术“的相关文章
- 介入放射技术在复发性肝癌局部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4年
- 本研究旨在评估介入放射技术,特别着重于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消融治疗在复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实际疗效。通过影像CT或MR平扫及增强的前后影像表现来评估介入手术前后的病情变化及疗效,探讨其对患者生存率、生活质量及肿瘤缓解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了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2例复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1例)采用介入放射技术(TACE联合射频/微波消融),对照组(51例)采用传统化疗。梳理并剖析病患基础资料、治疗过程中的影像资料、生化指标、并发症记录及跟踪访问期间存活数据,主要评价指标涵盖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反应率(ORR)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经数据分析,实验组患者的平均寿命明显超过对照组(P<0.05),无恶化生存期也呈现出优势性,实验组的积极反馈率为78.4%,高于对照组的49.0%(P<0.01)。根据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更为明显。在安全性上,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介入放射技术,尤其是TACE结合局部消融治疗,通过影像评估病情变化,提供了更佳的局部控制效果和生存效益,并且对患者的生活品质有积极影响,这种办法确实有效,适宜医疗领域内应用。
- 杨慧萍于清勇周恒琛
- 关键词:介入放射技术复发性肝癌TACE消融治疗
- 合并自发性门体分流道的门脉高压临床处置——介入放射技术的价值被引量:4
- 2022年
- 自发性门体分流(SPSS)为门脉高压患者的常见表现,与门脉高压患者预后直接相关,并可导致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以球囊封堵逆行闭塞(BRTO)及其改良技术为代表的介入放射技术为临床上处理SPSS的有效手段。对于伴有胃肾分流道(GRS)的胃静脉曲张(GV)出血或SPSS相关肝性脑病患者可优先考虑应用,但对伴有高危食道静脉曲张、腹水、门脉血栓的患者则应谨慎应用。针对SPSS的介入放射术式选择,应具体分析、个体化实施,以获得最大收益。
- 张瀚文刘江涛孙刚
- 关键词:门脉高压介入放射胃静脉曲张
- 介入放射技术专业人才培训中“PBL-Seminar”教学模式的应用及实践分析
- 2021年
- 介入放射技术专业属于医学临床影像学专业中的重点分科之一, 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影像诊断专业以及临床专业均具有差异性。根据诸 多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将“PBL-Seminar”教学模式应用到介入放射技术专业 的人才培养中,能够有效强化该专业人才的科研能力以及临床操作能力,同时 还能确保该专业人才的自身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本文通过论述“PBL-Semi- nar”教学模式的含义,研究介入放射技术专业医师的筛选以及相关岗前培训, 并分析“PBL-Seminar”教 学 模 式 在 介 入 影 像 技 术 专 业 人 才 培 训 中 的 应 用 效果。
- 张多
- 介入放射技术在瘘管窦道X线造影中的应用
- 2019年
- 目的探析在瘘管窦道X线造影中应用介入放射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进行瘘管窦道X线造影检查的82例患者,依据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试验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X线造影检查;试验组在X线造影检查时使用介入放射法。对比两组X线造影检查质量以及辐射情况。结果试验组X线造影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剂外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透视时间和辐射剂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瘘管窦道X线造影时采用介入放射技术进行辅助可取得较好效果,可降低辐射剂量,减少对比剂外漏等,并且可以提高图像质量。
- 李天纵杜雪松
- 关键词:介入放射技术图像质量控制
- 郭武华:介入放射技术在肝病诊疗中的应用
- 2019年
- 人物档案郭武华: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介入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介入学组组长,福建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肝脏病杂志编委及临床肝胆杂志编委。
- 陈词郭武华
- 关键词:肝病学分介入
- 介入放射技术在瘘管窦道造影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 :探讨介入放射技术在瘘管窦道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传统造影法所做的55例瘘管窦道造影与介入放射法所做的51例瘘管窦道造影的对比剂外溢发生率、病变全程显示率、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介入放射法组对比剂外溢率、辐射剂量明显低于传统造影法组,瘘管窦道全程显示率明显高于传统造影法组。结论:介入放射法进行瘘管和窦道造影比传统造影方法无论从操作、病变显示及医患双方的辐射防护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完全可以进行技术替代。
- 杨光远
- 关键词:造影技术介入放射技术
- 介入放射技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应用
- 2016年
- 目的研究分析介入放射技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54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介入放射技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门静脉压测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放射技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对患者症状可进行有效改善,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等优点,在临床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刘军侯文忠廖政贤
-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症介入放射技术
- 介入放射技术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中的应用
- 2011年
- 目的探讨介入放射技术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肝移植术后出现肝动脉并发症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对6例肝动脉狭窄(HAS)者采用PTA或支架植入治疗,3例肝动脉闭塞者先行动脉开通,再行PTA或支架治疗,3例肝动脉血栓形成(HAT)者行经导管溶栓治疗,1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盗血综合征(GSS)者行胃十二指肠动脉弹簧圈栓塞治疗。观察即刻、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即刻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4.6%(11/13)。其中HAS的有效率为6/6,HAT为3/3,GSS为1/1,肝动脉闭塞为1/3。近期疗效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肝动脉血流减少或消失,术后3 d丙氨酸转氨酶(t=2.68,P<0.05)和总胆红素(t=2.94,P<0.05)显著下降。随访2~34个月,无肝动脉并发症发生,未出现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结论采用介入放射技术处理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安全、有效、创伤小,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 邵海波徐克张曦彤苏洪英吴刚李宏刘永锋
- 关键词:肝移植肝动脉狭窄肝动脉血栓形成
- 介入放射技术在生物靶向治疗中的应用
- 2009年
- 介入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治疗模式,为一些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契机。随着新世纪生物治疗时代的来临,也为介入医学展示了更为宽阔的用武之地。有高度靶向性的介入技术与靶向输送的生物技术的良好结合,具有创伤小、效率高、治疗效果强、系统不良反应相对小的优势。目前各种生物治疗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应该抓住机遇,拓宽介入放射学的领域。
- 张鑫
- 关键词:生物靶向治疗介入技术
- 介入放射技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进展被引量:4
- 2009年
- 介入放射技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顽固性腹水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用于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已有20年历史,治疗数千例病人,技术成功率达90%,在全球广泛应用。TIPS虽存在肝性脑病和分流道阻塞的问题,近年来覆膜支架的应用显著提高分流道的通畅率。球囊阻塞的逆行胃底曲张静脉栓塞(B-RTO)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另一种介入放射技术,在日本广泛应用,控制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成功率>90%。
- 吴性江黎介寿
- 关键词:介入放射技术门静脉高压症
相关作者
- 邵海波

- 作品数:67被引量:302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介入性 肝肿瘤 放射学 复合纳米材料
- 单鸿

- 作品数:491被引量:2,815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磁共振成像 介入治疗 肝细胞癌
- 张雪哲

- 作品数:268被引量:3,133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CT CT导引 活组织检查 介入放射学
- 黄明声

- 作品数:145被引量:1,122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介入性 肝移植 放射学 肝细胞癌
- 杨建勇

- 作品数:365被引量:1,937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介入放射学 子宫肌瘤 栓塞 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