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09篇“ 介入封堵治疗“的相关文章
- 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及系统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介入封堵治疗的植入物及系统。系统包括植入物、传输管、传输导丝、分离点和分离器。传输导丝推动植入物向目标腔体的方向移动,通过观察植入物的显影标记,判断分离器断开传输导丝和植入物的分离点的时刻。植入物包括封堵...
- 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 经皮与经胸介入封堵治疗婴儿大型动脉导管未闭
- 2024年
- 目的 鉴于婴儿大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的介入治疗充满挑战性,主要原因是婴儿外周血管细,组织稚嫩,而所需封堵器大、输送鞘粗,造成经皮封堵的难度和风险增大。本文旨在探讨经胸与经皮介入封堵婴儿大型PDA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45例婴儿期大型PDA患者(PDA直径≥4 mm)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PDA直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手术相关数据等指标,根据介入途径的不同,将患儿分为DSA引导下经皮组(95例)和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组(50例)。观察两组患儿的手术疗效。结果 两组患儿均取得良好的手术成功率,7~12月龄的两组患儿中,经胸组肺动脉侧缺损平均直径(5.80±1.29)mm(范围4.00~10.00 mm);主动脉侧缺损平均直径(8.14±2.16)mm(范围5.20~15.00 mm),封堵器大小为(8.12±1.65)mm(范围6.00~12.00 mm);经皮组肺动脉侧缺损平均直径(5.14±0.94)mm(范围4.00~9.50 mm);主动脉侧缺损平均直径(6.66±1.25)mm(范围4.00~12.70 mm),封堵器大小为(7.83±1.93)mm(范围6.00~10.00 mm)。以上数据以及两组患者的术后的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 PASP)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0~6月龄的两组患儿中,经胸组肺动脉侧缺损平均直径(5.14±1.51)mm(范围4.00~10.00 mm)、主动脉侧缺损平均直径(6.68±1.80)mm(范围4.00~10.00 mm);经皮组肺动脉侧缺损平均直径(5.11±1.24)mm(范围4.00~8.40 mm),主动脉侧缺损平均直径(5.92±0.63)mm(范围5.00~7.00 mm);两组的封堵器大小分别为(7.63±1.67)mm(范围6.00~12.00 mm)和(6.83±1.34)mm(范围6.00~10.00 mm),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果显示,并未有封堵器脱落、心律失常及残余分流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胸及经皮微创封堵婴儿期大型PDA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体质量低、低月龄患儿,若外周血管纤细、穿刺及置管困难的,可采用经胸微创封堵的手术路径。
- 孔中政高植孙士彬李红昕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心脏病
- 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早期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
- 皮浩
- 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室间隔缺损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观察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纳入本院收治的216例室间隔缺损先心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介入组(116例)行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和手术组(100例)行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与手术组相比,介入组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输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69、11.677,P<0.05)。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28%和9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7,P>0.05)。介入组术后气管插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比手术组更短(t=19.278、13.148,P<0.05)。两组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8,P>0.05)。两组手术前后心室肌除极时间(QRS间期)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68,P<0.05)。介入组术后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手术组(t=10.078,P<0.05),但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手术组(t=14.343,P<0.05)。介入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7.00%,显著高于介入组(χ^(2)=8.392,P<0.05)。结论: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小儿VSD的疗效确切,术后严重并发症少,但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术中有必要合理控制封堵器与重要传导系统的安全距离。
- 刘慧敏陈梅闵卫红孟影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心律失常
- 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的疗效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4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2)、对照组(n=32)。对照组实施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实施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舒张功能[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峰值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最大运动E'峰峰值之比(E/E')、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峰值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峰值之比(E/A)]、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E/E'水平为(10.09±1.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1.37),E/A水平为(1.24±0.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为(1.69±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术后1个月的LVEDD、LVESD水平分别为(30.43±3.18)mm、(20.41±2.05)m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90±3.20)mm、(23.23±2.50)mm,LVEF水平为(58.40±3.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03±2.91)%,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具有显著的疗效,改善舒张功能与心功能,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行推广。
- 李安馨张松跃荣星夏天和吴蓉洲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舒张功能心功能
- 房间隔卵圆孔未闭患者右心声学造影表现及其与介入封堵治疗效果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讨房间隔卵圆孔未闭(PFO)患者右心声学造影(ASCE)表现及其与介入封堵术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8月于海口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70例房间隔PFO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介入封堵术治疗,记录术前、术后ASCE表现及分级情况,并随访12个月,评估有无残余分流;对比术前、术后头痛影响测定-6量表(HIT-6)评分变化。结果:70例PFO患者的ASCE图像特征以及卵圆孔形态中,Ⅰ型22例(占31.42%),卵圆孔直径<1 mm,未闭卵圆孔呈细针样;Ⅱ型28例(占40.00%),卵圆孔直径2~3 mm,未闭卵圆孔呈隧道样;Ⅲ型20例(占28.57%),卵圆孔直径≥3 mm,未闭卵圆孔呈囊袋样。70例患者术后复查ASCE,Ⅰ型、Ⅱ型及Ⅲ型患者封堵器位置良好,与房间隔紧密贴合;所有患者未见残余穿隔血流。术前ASCE右向左(RLS)分级显示,静息RLS0级20例(占28.57%),Ⅰ级25例(占35.71%),Ⅱ级14例(占20.00%),Ⅲ级11例(占15.71%)。瓦氏动作后分级显示,RLSⅠ级30例(占42.85%),Ⅱ级25例(占35.71%),Ⅲ级15例(占21.4%)。术后ASCE的RLS分级显示,所有患者均无RLS,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783,P<0.05)。70例患者中,ASCE结果显示RLS0级患者的左心房前后径明显小于RLS≥Ⅰ级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783,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出血、感染、血栓栓塞、卒中、封堵器脱落等不良事件。70例患者术前HIT-6评分(73.85±5.79)分,术后1、6个月评分分别降至(50.82±6.57)分和(39.06±4.69)分,术后1个月与6个月HIT-6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83,P<0.05)。术后1、6个月复查ASCE结果显示70例患者均无RLS分流现象,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结果显示2例患者存在RLS分流。结论:PFO患者行ASCE,静息状态检查联合瓦氏动作后检查可以明确分流等级,对于术前评估病情及术后判定疗效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罗彦冰邹秋果杨暖张植兰
- 关键词:房间隔介入封堵
- 婴幼儿期室间隔缺损的经皮介入封堵治疗及随访研究
- 李宁杰
- 经导管主动脉瓣瓣中瓣置换术后多发性瓣周漏介入封堵治疗1例
- 2023年
- 患者2年前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瓣中瓣置换术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术后并发中度瓣周漏(PVL),后进展为重度PVL、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Ⅳ级、慢性心力衰竭。进行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成功封堵多漏口,PVL改善为轻-中度。半年后复查,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PVL改善为轻度,治疗效果满意。本例提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前影像评估应对PVL进行可能性分析,预计发生概率较大时,可针对性选择瓣膜以预防或改善PVL,并做好同期PVL封堵术准备;充分利用CT 3D重建、计算机辅助3D打印技术对多隧道PVL直观、立体和精准显示,对于合理选择封堵器和导丝,指导封堵策略,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价值。
- 刘伟丽李大成刘松屈占军李燕超唐国璋江磊
- 关键词:介入封堵治疗
- 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治疗偏头痛的集束化护理应用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偏头痛患者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治疗的6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行集束化护理,均持续干预至患者出院。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美国疼痛协会病人结局问卷修订量表(APS-POQ-Modified)]、舒适度[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及介入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影响、疼痛信念和疼痛控制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影响和疼痛信念评分低于干预前,疼痛控制满意度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的疼痛程度、疼痛影响和疼痛信念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控制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治疗偏头痛的集束化护理应用可提高患者舒适度,缓解疼痛程度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刘小红颜琼夏青霜涂邦燕
-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偏头痛
- 介入封堵治疗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 目的:介入封堵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对卵圆孔未闭合并偏头痛的效果。方法:通过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于江西省人民医院结构性心脏病区诊断为卵圆孔未闭的患者,行卵圆孔封堵术,...
- 谭永斌
-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偏头痛
相关作者
- 程应樟

- 作品数:270被引量:211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室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封堵器 射频消融
- 吴清华

- 作品数:592被引量:993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室间隔缺损 射频消融 介入治疗 心肌营养素-1 封堵器
- 程晓曙

- 作品数:1,082被引量:1,874H指数:19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高血压 射频消融 高血压患者 心肌营养素-1 室间隔缺损
- 李运德

- 作品数:80被引量:67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介入封堵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封堵 室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 陈智

- 作品数:89被引量:191H指数:7
-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动脉导管未闭 儿童 介入治疗 肺动脉高压 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