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20篇“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关文章
- 一种用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灌流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研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灌流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端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架,支架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端固定连接有营养箱,营养箱下端外侧固定连通有并联连通装置;有益效果为:本...
- 庞政田丽娜杜丽英
-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兔宫腔粘连动物模型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王晶晶
- 一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提取与纯化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提取与纯化方法,涉及外泌体提取技术领域,技术方案为包括以下步骤:S1)收集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培养液;S2)使用缓冲液处理所述培养液得到溶液A,进行初步分离得到溶液B;S3...
- 田爱玲王颖翠花晓敏孙慧王丽
- 熔融堆积3D打印CaCO_(3)/PLA负载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软骨缺损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熔融堆积3D打印碳酸钙(CaCO_(3))/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材料负载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新西兰大白兔软骨缺损的修复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熔融堆积3D打印工艺制备CaCO_(3)/PLA材料,电镜扫描其微观结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荧光定性检测CD90;建立兔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后将24只实验动物兔分为4组,每组6只并分别给予不同处理,对照组给予0.5 mL磷酸盐缓冲液,干细胞组给予0.5 mL细胞悬液(细胞计数约为6.56×106/mL),材料组将3D打印CaCO_(3)/PLA材料填充于关节软骨缺损处,干细胞+材料组将3D打印CaCO_(3)/PLA材料与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并注射0.5 mL细胞悬液,干预8周后进行组织学苏木素-伊红、番红固绿染色。根据染色结果结合ICRS大体评分、改良Pineda评分评估各组膝关节软骨修复情况。结果熔融堆积3D打印CaCO_(3)/PLA材料电镜扫描显示纵横排列整齐,内部为疏松多孔结构,孔道相连续,孔径为580~800μm,微观扫描面呈三维立体结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标记物CD90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呈长梭形,胞内椭圆形细胞核,胞质染为红色,核染为蓝色。对照组ICRS大体评分平均1分,干细胞组平均6.5分,材料组平均5.5分,干细胞+材料组平均10.8分。对照组改良Pineda评分平均13.17分,干细胞组平均4.01分,材料组平均8.01分,干细胞+材料组平均2.66分。结论熔融堆积3D打印CaCO_(3)/PLA材料负载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修复膝关节软骨缺损的能力,且该材料的组织相容性良好,进一步证明了采用组织工程学方法进行软骨损伤修复的可行性,以及干细胞疗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 贾志标李奇王子振彪段炼付昆
- 关键词:软骨缺损3D打印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聚乳酸
- 一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纳米胶囊化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纳米胶囊化方法,涉及外泌体包裹技术领域,技术方案为,包括S1)将脐带血稀释后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S2)将所述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S3)提取所述培养细胞的外泌体;S4)制备丝素蛋...
- 田爱玲王颖翠花晓敏王丽
- 一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纳米胶囊化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纳米胶囊化方法,涉及外泌体包裹技术领域,技术方案为,包括S1)将脐带血稀释后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S2)将所述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S3)提取所述培养细胞的外泌体;S4)制备丝素蛋...
- 田爱玲王颖翠花晓敏王丽
-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 2023年
- 目的探究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BMSCs)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周细胞表达和神经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取雄性SD大鼠共72只,随机分组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干细胞组、干细胞+抑制剂组,每组18只。除假手术组外,剩余各组均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尾静脉注射0.1 mL的磷酸盐缓冲盐溶液(phosphate-buffered saline,PBS),干细胞组尾静脉注射0.1 mL含有2×106个hUCBMSCs的PBS,干细胞+抑制剂组尾静脉注射0.1 mL含2×106个hUCBMSCs的PBS及腹腔注射PI3K/Akt抑制剂LY294002(0.03 mg/100 g),LY294002每天给药1次,直至处死。术后1、3、7、14 d测定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术后7、14 d,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检测大鼠脑梗死面积,尼氏染色检测大脑皮质缺血半暗带正常神经元细胞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皮质缺血半暗带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β,PDGFRβ)阳性周细胞的数量,免疫印迹法检测大脑皮质缺血半暗带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p-Akt及Akt的表达。结果术后7 d,4组各项指标整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大鼠正常神经元细胞数[(55.42±4.75)个vs.(8.50±1.64)个,P<0.001]和p-Akt/Akt(1.00±0.00 vs.0.47±0.06,P=0.002)均降低,脑PDGFRβ+周细胞数量[(1.08±0.29)个vs.(13.67±2.47)个,P<0.001]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干细胞组大鼠的mNSS评分[(6.33±0.71)分vs.(4.78±0.98)分,P<0.001]和脑梗死率(32.66%±1.76%vs.14.60%±0.52%,P<0.001)均降低,正常神经元细胞数[(8.50±1.64)个vs.(23.17±1.77)个,P<0.001]、脑PDGFRβ+周细胞数量[(13.67±2.47)个vs.(28.50±3.19)个,P<0.001]和p-Akt/Akt(0.47±0.06 vs.0.83±0.18,P=0.017)均增加;�
- 范金金丁立张跃亮陈俊张贝李雪清佟旭王云甫艾志兵
- 关键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脑缺血再灌注PI3K/AKT信号通路周细胞
- 一种用于降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氧化应激凋亡的基因抑制剂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降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氧化应激凋亡的基因抑制剂,属于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本发明所提供的基因抑制剂为LINC01097的siRNA;所述siRNA正义链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所述siRNA反义链序...
- 王颖翠魏国庆
-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同基因及异基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同基因和异基因来源的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影响。方法取新生儿脐血,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和T淋巴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和同基因及异基因T淋巴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仪分析其亚群细胞的数量变化。结果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的T淋巴细胞中CD3^(+)CD4^(+)T淋巴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均增多,且异基因来源的CD3^(+)C D4^(+)T淋巴细胞的数量与同基因来源的CD3^(+)CD4^(+)T淋巴细胞的数量相比,数量增多更显著(P<0.05)。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以促进同基因和异基因T淋巴细胞的增殖,为间充质干细胞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数据支持。
- 秦永超姜贺越金荣张羽陈海英张莉
- 关键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T淋巴细胞调节性T细胞
-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艾曲波帕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功能不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艾曲波帕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移植物功能不良(PGF)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在航天中心医院血液科接受allo-HSCT后,发生PGF的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为5例,女性为1例;患者中位年龄为33岁(范围:16~45岁)。根据血常规、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及DNA指纹图谱等检查结果,患者被确诊为PGF。采用脐血MSC(1×10^(6)/kg)联合艾曲波帕(25~75 mg/d)对患者进行治疗。本研究对患者的随访截至2020年3月1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脐血MSC联合艾曲波帕治疗PGF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预后。本研究获得航天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60420-XYZZ-02),并与全部患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本组6例患者的原发疾病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为2例,肝脾T细胞淋巴瘤(HSTCL)为1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LBC/ALL)为2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为1例。所有6例患者移植前均处于未缓解状态。allo-HSCT后,均获造血功能重建,粒细胞植入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3 d(范围:12~14 d),有4例患者治疗前血小板未植入,剩余2例患者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3 d及90 d,所有患者在移植后28 d经骨髓DNA指纹图谱证实为完全供者嵌合。6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均为Ⅲ~Ⅳ度aGVHD,经系统治疗后均获得良好控制。②患者的PGF中位诊断时间为移植后57 d(范围:28~370 d);其临床特征包括血常规检查结果示,2系或者3系血细胞计数持续减少,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骨髓增生减低或者明显减低,巨核细胞少见或者缺如,微小残留病(MRD)检查未见原发疾病复发证据。③患者输注脐血MSC的中位次数为3.5次(范围:2~4次)。治疗后,1例患者无效,5例有效,达治疗有效的�
- 薛松刘夫红张永平谭毅王静波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