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73篇“ 人类学分析“的相关文章
云南迪庆藏医骨伤疗法的医人类学分析
2024年
云南迪庆藏医骨伤疗法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背景,是一种有着浓烈民族色彩的治疗方法。从医人类学的视角展开,以多元医疗为切入点,研究云南迪庆藏医骨伤疗法的形成发展和治疗特征,并探究在迪庆互相竞争又互补共存多元医疗模式中,藏民对骨伤疾病的多元医疗选择,以解读云南迪庆藏医骨伤疗法的受藏文化和迪庆自然环境文化内涵与内在价值。通过研究发现,基于地理文化而发展的云南迪庆藏医骨伤疗法有着易操作、快愈合、少并发症、少痛苦的优势,同时结合身心治疗,构成了云南迪庆地区独特的医患关系的社会信任机制。进一步发扬这种治疗的优势点,能为大众提供更多的医疗选择,促进云南藏医药的多元化发展。
是梦烨段忠玉
关键词:藏医药医学人类学
乡土医人类学分析——以侗族民族医为例
2024年
该文以侗族民族医为例,对乡土医进行人类学分析。乡土医是一种基于传统经验和观察的医疗方法,注重个体的生理特征和疾病的生物机制。同时,乡土医关注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强调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从民族医分析角度看,乡土医是特定民族文化的产物,与侗族的历史、信仰和价值观密切相关。乡土医在现代医中的应用和融合,可以为现代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在侗族民族医实践中,传统医疗方法包括草药疗法、针灸和推拿等,具有独有的特点和效果。乡土医人类学分析对于了解和保护民族医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韦伊
关键词:人类学分析
关于罗刹女仰卧图的人类学分析
2024年
本文根据藏族传统历史文献《柱间史》的相关记载,首先对建造大昭寺过程中经历的纷繁细节进行了梳理。其次,对文献中描述的罗刹女仰卧之状进行了解读。最后,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结合相关的历史背景,揭示吐蕃王朝建立之初应对复杂文化形势和政治形势的策略如何寓于神话之中。
旦增顿珠
关键词:松赞干布人类学
高校博物馆典藏台湾地区少数民族传统织品的人类学分析
2024年
我国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泰雅人具有极高的织布工艺,一直被视为中国台湾少数民族中最杰出者。传统泰雅人织布材料仅为苎麻,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因外界新材料的引入,泰雅人的织布工艺与织品形式产生极大变化,无论材质、色彩、纺织技法乃至衣饰的形式,都极为丰富多元。台湾地区光复后,若干少数民族文物被运至祖国内地,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以各种方式流转至相关高校典藏。本文通过对中央民族大民族博物馆馆藏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泰雅人织品藏品的定性分析,结合田野调查与文献梳理,对于20世纪前期泰雅人衣饰,就其物件工艺、文化意义与社会脉络提出初步的人类学分析
马腾嶽原媛
关键词:织品文化实践
神圣与世俗:仙回瑶族度戒献祭仪式的教育人类学分析
2024年
涂尔干以“神圣”与“世俗”的二元理论深刻阐述了宗教现象的特殊本质,对宗教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本质上说,宗教是人神互构、圣俗交织而成的一种客观社会建制,反映了个体与自我、个体与社会的交互关系,介于圣与俗之间。现代社会不断变迁,科发展、政教分离以及传统制度性宗教的衰落并未剥离个体和社会的宗教性,反而在更高层面上促进了人的世俗性与神圣性的统一。度戒作为道教、佛教与瑶族自身原始宗教融为一体的综合宗教习礼活动,象征着瑶族男子历经灵魂洗礼最终成长为完整个体的过程,是瑶族青年习族史族规、礼仪道德和戒律条文,实现身份社会性转变的一项宗教仪式。度戒在人与神、人与人的对话中控制和建构着瑶族社会共同的信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评价标准甚至是生产生活方式,蕴含着深刻的神圣力量与伦理内涵。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度戒仪式的世俗教化与宗教巫术难以分割,在发扬理想价值的同时,自身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转型与反思同为重要。
罗利群高莹莹谭鑫
关键词:瑶族教化
地方知识与海岸带规划——一个东南渔村环境抗争的人类学分析
2024年
随着全球环境危机的加剧,通过单一的规范性和普遍化知识应对环境冲突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和风险。因此,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环境冲突解决机制应朝着多元主义转向,重点关注地方知识系统与科知识体系在环境运动中的协同价值。文章以一个东南滨海渔村的环境抗争过程为实证案例,考察地方组织、地景叙事等地方知识传统与海岸带规划、环境政策等规范性知识不断博弈互动,以及与普遍性科知识嵌入重组的地方实践,呈现环境议题的复杂性。在此基础上,新时代环境冲突的研究应关注不同利益主体在多元文化情景中生成的地方知识与科知识之间的互动逻辑,转向多元复合型的环境冲突解决机制。
张云鹤张先清
关键词:地方知识权力博弈环境冲突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的视觉人类学分析
2023年
在美术史研究领域,史前彩陶常被作为艺术作品进行分析,从而遮蔽了其作为器物的功能属性。以视觉人类学为研究视域,从实用性和象征性两个维度对人头形器口彩陶瓶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其制作与使用均具有祈福功能和象征意义。视觉人类学视域下对史前彩陶的分析,能够扩充美术史研究的认知视域,从而在实用器物与艺术作品两个层面深化对史前彩陶的认识。
张辰昊朱苗苗
关键词:视觉人类学审美意识
赛马与秩序:基于史诗中“赛马称王”的人类学分析
2023年
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赛马称王”是格萨尔从少年觉如走向岭国王位的重要篇章,是史诗中深受群众热爱与展演的内容之一,赛马这项竞技运动也在历史的发展中成为藏族人民节庆、山神祭祀仪式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因此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成为一种传统民间体育运动得到体育界的广泛关注。文章试图通过对“赛马称王”这一史诗片段的人类学分析,指出赛马这种方式是岭·格萨尔王展现巫术力量构建新秩序的必经过程,回应藏家石泰安对格萨尔王与赛马做出的分析判断,进一步强调这一研究对我们认识与祭祀相结合的赛马,以及广泛开展的以格萨尔王为主题的赛马会等都具有现实意义。
卓玛青措
关键词:格萨尔王
“变工”与互助——青龙山村互惠交换体系的人类学分析
2023年
该文通过对青龙山村互惠交换体系的田野调查作人类学分析,解释“变工”一词作为村民的常用词汇所表达的文化意象,以及阐述变工行为中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变工是以互惠为交换原则的互助行为,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也是普遍的文化现象。青龙山村人的变工,在其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分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工不仅保障了经济与社会的正常发展,而且维系了人们之间的感情,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结。这种自发性的乡村社会互助体系,在乡村治理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同时变工下所产生的循环式的人情往来,成为青龙山村人的一种负担。
焦明艳
关键词:人情互惠
民族服饰文化审美化的人类学分析——以黄平苗族服饰为案例被引量:1
2023年
在现代化和市场化背景下,审美化成为各种文化产品竞争的关注点,民族文化逐渐朝着审美的方向转型,文化审美不仅激发了文化的美价值,更激活了文化的经济价值,推动着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发展。以黄平苗族服饰文化为案例,书写服饰文化传统模式与新内容,分析服饰文化中变与不变的要素,绘制服饰审美化的整体图景,揭示服饰审美的安慰性、缝合性、经济性、交融性功能。苗族服饰审美是传统服饰构型与现代元素的有机结合,使传统与现代在服饰文化区间内实现平衡组合,共同推进传统服饰文化和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龙寸英
关键词:苗族服饰文化审美化

相关作者

马翀炜
作品数:90被引量:736H指数:17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哈尼族 文化 人类学考察 民族文化 村寨
付希亮
作品数:32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图腾 五帝 五帝时代 部落联盟 文化人类学
段忠玉
作品数:48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云南中医学院
研究主题:傣族 医学人类学 人类学分析 传承 傣医药
卢鹏
作品数:41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红河学院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哈尼族 山寨 人类学分析 民俗 现代旅游
周云水
作品数:73被引量:176H指数:8
供职机构: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
研究主题:客家 独龙族 文化 客家人 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