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982篇“ 人文社科专业“的相关文章
- 基于国家项目的全国人文社科专业出版能力分析
- 2025年
- 统计、整理、分析全国人文社科类出版单位获得历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出版物奖数量和入选历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数量、首批“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数量,采用静态与动态相兼顾、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加以研究,分析其专业出版能力,梳理出头部出版单位的专业出版产品线,为全国同类出版单位确立专业出版产品线、增强专业出版能力提供启示和借鉴。
- 吴明华
- 关键词:出版基金出版规划
- 论新文科环境下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建设路径
- 2024年
- 产学合作教育项目顺应行业迅速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大学与企业在人才培养、行业实践等方面的优势,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人才培养与教师培养同步进行,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的协作双赢。本文以新文科建设需求为导向,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通过对国内外各大院校在这一领域的实施状况的调查,总结出一套具有普适性和实用性的新文科背景下的人文社科专业的实践类课程体系的改革优化方案。
- 芮唱
- 关键词:高校人文社科
- 本科生专业逃离行为研究——以人文社科专业为例
- 2024年
- 专业逃离作为一考定终身人才选拔模式的补充,缓解了本科生专业兴趣错配的问题。为探究专业逃离后的发展状况,本文以专业逃离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质化研究方法,对专业逃离行为进行分析后发现:专业逃离分为逃离前期望、实施逃离、逃离后发展三个阶段;本科生希望通过专业逃离满足家庭的期望、实现个体与专业的匹配、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而专业逃离后现实与期望之间产生冲突,出现专业竞争异化带来的自我落差、社交场域转变呈现相安的疏离、学业压力骤增带来反噬自身的困境。基于此,本文提出实施大类招生、提升专业认知、设置专业冷静期等完善措施,促进专业逃离的本科生更好地发展。
- 陈小满樊小冬柯思凡
- 关键词:本科生学业压力
- “新文科”视域下创新高校人文社科专业
- 2024年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我国高等学校已从本世纪初的综合性发展向开展优势学科和特色办学转变,学科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双一流”大学建设计划又引导了各层次高校的共同进步。在日趋激烈的竞争格局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产教融合,但普遍存在实力弱、学科失衡等问题,问题的产生多源,主要与文化创新氛围不浓、创新发展理念不深入等问题密切相关。
- 种法胜秦昆仑
- 关键词:特色办学优势学科创新氛围
- 构建人文社科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 2023年
- 在国内外轰轰烈烈的创业大潮下,在国家高度重视创新创业、万众创业、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背景下,在人文社科专业学生面临就业和创业形势严峻的前提下,文章尝试从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创业教育模式出发,探讨提出培养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核心竞争力的举措。文章主要论述了构建核心竞争力创业教育模式的意义,并从课程体系、品牌活动、教师队伍、文化氛围几方面进行提升,着力培养富有人文特色的,具有独特气质与理念能力的人文社科专业学生,以期为实现人文社科专业学生个人未来发展之路提供参考。
- 俞师
- 关键词:人文社科专业核心竞争力创业教育
- 师范院校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研究
- 2022年
- 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上升,就业压力日愈增大,如何帮助学生就业成为高校研究重点。许多高校更重视理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对于人文社科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培养明显不足,这就使得人文社科类的学生在就业方面远远比理工科学生要困难许多,显然当前这种教育模式并不适合社会的高速发展,所以,重视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该文主要对培养师范院校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创业意识的意义、创业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 牟迪冯文娟龚映怡覃袁缘
- 关键词:师范院校人文社科专业创业意识
- 新文科建设下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被引量:11
- 2022年
- 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标新文科建设目标要求,研究发现我国高校人文社科专业大学生“双创”教育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课程体系单一、师资力量短缺、培养模式滞后等问题,制约了人文社科专业学生“双创”教育质量提升。为此,研究提出应当完善“双创”教育组织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丰富多元化跨学科的教育课程体系。
- 张建公云龙李效顺
- 关键词:人文社科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
- 中医院校人文社科专业教师锤炼高尚师德的意义和路径
- 2022年
-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文章从师生共同发展的角度,以中医院校人文社科专业教师为研究对象,指出该人群在中医院校锤炼高尚师德的意义,并提出锤炼高尚师德的三条路径。
- 金沛沛
- 关键词:中医院校高尚师德
- 生态文明理念与人文社科专业素养双元融合的“浸润式”教学模式探析
- 2022年
-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创新《国际战略学》《政治学研究方法》等课程教学模式,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课程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围绕价值引领、知识汲取和能力提升三个维度确立教学目的;重构基于前沿、实用和延续的双元融合的教学内容,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数字化交互式课堂、“生疑+质疑+释疑”循环的问题导向式课堂、“价值+知识+能力”联动的教学浸润式课堂的三种课堂教学方式,并构建与教学相匹配的评价模式,这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理念和政治学专业理论素养双元融合的“浸润式”教学的可行模式和路径。
- 范雪杨达
- 关键词:生态文明
- 地方高校人文社科专业知识价值导向分配的实现与风险--来自知识经济视阈的考察
- 2021年
- 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是新时期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地方高校实现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初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其中,社会科学专业在知识的生产方式、交换与消费方式等方面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其知识价值实现的方式也必然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以知识经济有关概念和理论为切入视角.结合地方高校的使命与任务,同时兼顾社会科学专业自身在知识生产等方面的特点,从经济系统运行整体考察不同经济环节中地方高校社会科学专业参与知识生产、交换、分配各阶段各类参与者的角色定位与行动,通过构建市场化的知识经济系统来实现社科专业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方式实现路径。同时,以市场经济中市场失灵的视角.探讨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方式实践路径的探索与有关的制度构建中提前预判与重视其可能面临的多种市场失灵风险。
- 张磊时立荣
- 关键词:地方高校人文社科专业
相关作者
- 俞斌

- 作品数:23被引量:91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
- 研究主题:比较优势 反倾销 反补贴 除碳 氧化铁
- 王光明

- 作品数:11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重庆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地方本科高校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教育 低迷 合作办学
- 王亚茹

- 作品数:3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农科类 人文社科专业 Q值 重置成本 托宾Q理论
- 邵荣荣

- 作品数:4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精准 脱贫 农科类 人文社科专业 云南藏区
- 许能峰

- 作品数:2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 研究主题:医学教育 医科院校 医科 公共卫生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