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6篇“ 人文知识分子“的相关文章
- 陈平原:最具完整意义的人文知识分子
- 2024年
- 陈平原是中国当代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人文学者,他在学术史研究、教育史梳理、文学写作实践和社会文化服务等方面均有重要建树。当然,这种完整意义不只是说在知识结构和研究领域上的开拓,更是在学问、思想、实践三位一体的学术体系的完整建构。用钱理群先生的话来说,陈平原是中国“学院派知识分子的主要代表”,是“平原式的学院派”。我有一个不甚准确的判断:一个学者在本专业有知名度是知名学者,在本学科有知名度是著名学者,而在跨学科有知名度,是“大学者”。
- 张福贵
- 关键词:人文知识分子学术史研究人文学者写作实践教育史学术体系
- 人文知识分子的信念与品质——孙昌武先生80寿辰的体悟与思考
- 2016年
- 2016年孙昌武先生80岁了。贺寿者都是孙先生遍布海内外的学生。我与孙先生为南开大学中文系同事而非师生,但是,借此机会,我愿意回亿这许多年我和孙先生的交往和隋谊。借助我尊敬的孙先生,思考入文知识分子该有怎样的信念和品质?
- 刘俐俐
- 关键词:人文知识分子信念体悟中文系
- 全球化时代的人文知识分子与大学人文教育——鲁晓鹏教授访谈录被引量:2
- 2015年
- 引言:2013—2014年间,我在美国加州大学访学,听课、学习之余暇,跟鲁晓鹏教授多有接触,对他的学术抱负和成就也是心向往之。2014年4月14日下午,在加州大学戴维斯校区人文学院鲁晓鹏教授的办公室,就有关知识分子和人文教育的话题,我专门采访了他。从传统知识分子到全球化时代的新知识分子,再到当下的中美人文教育,
- 鲁晓鹏李焕征
- 关键词:人文知识分子人文教育访谈录传统知识分子
- 人文知识分子的犬儒化倾向及其反思——评阎真长篇新作《活着之上》
- 2015年
- 当今中国文坛上,阎真是少数几个兼学者和小说家于一身的人。他受过完整良好的学院体制教育,曾经留学加拿大,后又长期任教于大学中文系,这无疑培养了一种高标出尘的经典意识和敏锐纯正的艺术嗅觉。他的长篇小说《曾在天涯》《沧浪之水》《因为女人》每每相隔四五年,选取的都是作者熟悉的生活领域,立意高远,社会批判意识锋利,叙事绵密,细节精彩,情节跌宕起伏,人物个性鲜明而且文化底蕴丰厚,因此屡屡挑动着文坛的兴奋点。
- 欧阳澜汪树东
- 关键词:人文知识分子活着犬儒主义《沧浪之水》官场小说
-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人文知识分子被引量:1
- 2013年
- 知识分子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在制度变迁与社会变革中具有重要作用。从制度与发展的关系来看,人文知识分子充当思想解放的先锋,引导观念转型,最终促成了制度变迁和社会变革;从制度变迁的模式来看,人文知识分子作为政党核心力量参与领导制度革命和献身社会改良。同时,这一群体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包括身份的"双重性"、乌托邦情节以及受文化变迁的内敛性制约等等。
- 杨晓敏
- 关键词:人文知识分子
- 对于人文知识分子的命运及存在意义的探寻——评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
- 2013年
- 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在二十世纪风云变幻的背景之下,展现了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命轨迹。无数个"陆焉识"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一次又一次的被击倒,但他们始终怀抱着希望有所追求,始终在坚守血液中最后一点傲骨,最终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知识分子的价值与意义,也为自己寻找到了真正的心灵归宿。
- 李丹
- 关键词:《陆犯焉识》知识分子
- 对“钱学森之问”的一点思考——兼论人文知识分子的缺失被引量:1
- 2013年
-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钱学森的疑问,笔者经过长期思考得出了一些原因:中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制度,学生为了升学要面对各种考试,长期的压抑自己,经过高考后,得到所谓"自由"导致不愿意再去研究学术,同时还存在的教育腐败等问题。进入新世纪中国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由文字思考转向图像引导,学生仅仅追求"百度知道"。没有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作为人生的指导。精神理想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被慢慢磨灭。丧失追求梦想的动力,不能达到"自我实现"。
- 陈皓钰
- 关键词:中国教育媒介引导价值观
- 当下人文知识分子对农村介入的困境及出路
- 2011年
- 纵观历史,人文知识分子对农村的介入是十分必要的,但是由于当下人文知识分子自身定义的模糊,自身诉求的不同,以及其文化资本与政府政策的脱节,导致了人文知识分子与农村关系的"断裂"。"和合"是解决人文知识分子介入农村的较好手段。要达到两者的"和合"局面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轴;促进教育改革,吸引并留住外来人才;保障"文化资本"向经济、社会资本的转化;放宽体制的钳制等。
- 梁涛
- 关键词:人文知识分子农村介入
- 人文知识分子在当代中国社会作用之研究
- 2010年
- 人文知识分子在当下中国社会究竟该如何定位,是做一名专业的学术研究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还是"以笔为旗"、继续发扬知识分子的社会批判的传统,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当代人文知识分子。本文尝试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有关理论与实践经验,提出个人的看法,那就是知识分子应当扮演学者或思想者,但无论扮演哪种角色,都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或成为"有思想的学术",或成为"有学术的思想"。
- 闻兵
- 关键词:人文知识分子社会作用
- 学术明星的崛起与人文知识分子的现时定位
- 2010年
- 学术明星是消费社会的必然产物,但中国人文学界的学术明星却充当了特定时期"文化母亲"的表征符号,遭遇的非难更多。学术明星的成长历程折射出了人文知识分子自我认同的复杂性。作为社会的顺承者还是批判者,这是一个值得人文知识分子深思的现实与理论问题。
- 颜敏
- 关键词:学术明星人文知识分子自我认同
相关作者
- 陶东风

- 作品数:206被引量:1,106H指数:16
-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 研究主题:文化研究 主编 大众文化 公共性 启蒙
- 王岳川

- 作品数:371被引量:1,876H指数:20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 研究主题:书法 文化输出 中国文化 文化 中国书法
- 刘士林

- 作品数:332被引量:1,165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城市化 都市化 都市化进程 都市文化 江南文化
- 王晓华

- 作品数:192被引量:648H指数:11
-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
- 研究主题:身体 生态主义 主体性 中国文化 身体美学
- 韩钟恩

- 作品数:25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音乐学院
- 研究主题:音乐美学 话语系统 中国音乐美学 音乐美学研究 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