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79篇“ 人才评价机制“的相关文章
以高校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助推教科人一体改革发展
2025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人才是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根基在人才、关键也在人才。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重要结合部,既是人才的培养高地,也是人才的集聚高地。
赵全军
关键词:人才评价体系国家创新体系人才评价机制人才强国战略统筹推进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评价机制探析
2025年
进入新时代,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特别是破解高校人才评价机制问题势在必行。文章结合文献调研的文本分析和参与式观察的实地调研,深入分析我国高校人才评价机制的理论基础和特点、改革现状与具体措施等问题,提出了人才分类管理和科研质量优先的原则、人才解决实践问题以及产学研融合的趋势、强化新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完善建议。理论方面,有助于全面了解人才评价机制的内在逻辑和理论内涵,丰富研究框架;实践方面,有助于促进高校人才评价机制的优化完善,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朱宝善倪阳陈晓红
关键词:高校人才评价机制
人才评价机制激发人才活力的实践与探索
2025年
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和组织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才评价是促进人才发展的重要环节,有效的人才评价机制能够激发人才的潜力与活力,故而称之为“人才指挥棒”。人才评价作为一种管理工具,不仅是对员工能力和绩效的衡量,更是激发员工潜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分析人才评价的内涵与重要性,探讨了如何通过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来调动人才的积极性,进而提升组织的整体效能,提出优化人才评价体系的具体策略,为企业实现人才价值最大化提供参考。
任婧
关键词:绩效管理
五育融合视域下商科“湖湘工匠”人才评价机制研究
2025年
在新时代背景下,建立完善的五育融合视域下商科“湖湘工匠”人才评价机制,可以引导商科教育的教学实践朝着五育融合的方向深入发展,激励学生全面发展自身素质,提升商科人才培养的质量与适应性,为湖湘地区商业经济的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与智力支持,同时也为传承和弘扬湖湘工匠文化开辟新的途径与载体。因此,通过深入剖析五育融合的理论内涵以及商科“湖湘工匠”的特质,全面审视现有商科人才评价机制的现状与问题,进而构建涵盖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相关实施路径。
廖洪富郝倩
关键词:商科人才评价机制
基于ORTCC模型的某三级综合医院人才评价机制的建立与优化
2025年
人才评价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和人才发展的导向,也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打造好医院的人才队伍,才能实现医院高质量快速发展。兴化市人民医院运用精细化管理的ORTCC模型,从“目标、规则、培训、考核、文化”5个层面入手,梳理医院人才评价机制建设的难点和困惑,准确定位人才评价机制建立的目标,制定人才评价方案及管理规定,从员工到科室层面进行评价指标培训,建立一整套人才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进行监督管理,旨在营造公正透明、全员参与监督的人才评价环境。
沈小芳戚春梅张彤茆广绪朱虹
关键词:人才评价机制
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吸引各方英才在海西建功立业
2024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作为全省推进产业“四地”建设的主阵地,将重点围绕人才强省战略,把人才评价作为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才资源开发管理及使用的前提,在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方面积极探索,着力解决人才评价分类不细、标准单一、手段趋同、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不够等堵点,有效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壁垒,建立起与全省“一心两区”人才示范区海西产业人才集聚区相适应的人才评价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青海篇章的海西实践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周学武
关键词:体制机制改革人才评价机制人才强省战略人才集聚
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构建政策服务坐标——成都以城市级人才分类目录吸引集聚八方英才
2024年
近年来,成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发布实施“成都市人才分类目录”,明确6大类共224项人才支持类型,加快形成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着力构建立体化精准化的政策服务坐标,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更大规模、更加坚实的人才智力支撑。
关键词:人才评价体系体制机制改革人才评价机制智力支撑精准化
中国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趋向、问题挑战与对策建议被引量:1
2024年
基础研究的特点决定了对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其特殊性,而国内目前对“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人才”等有关概念界定尚未清晰,相关研究尚未根据基础研究的特点对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机制进行考量。为此,在当前中国开展基础研究人才评价试点改革的大背景下,阐述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梳理中国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机制改革进程,总结得出其主要经验包括明确了差异化分类评价原则,推行代表作成果评价更加注重创新价值、能力和贡献维度(以下简称“三大维度”),以及具体实施方案更加精细等;通过调研5家改革试点单位发现,目前中国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机制在确立三大维度指标,统筹规划评价频次和周期、个体评价与集体评价的关系,完善评价过程规范化,以及“立新标”等方面仍存在不小的挑战。最后,通过梳理借鉴有关国际经验,为进一步优化中国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机制,从进一步引导正确认识基础研究特性、逐步向基于信任的基础研究人才评价机制转变、优化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更加科学合理确定评价周期等方面提供对策建议。
杨芳陈劲
关键词:人才管理
哲学社会科学人才评价机制改进优化研究
2024年
优化人才评价机制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策略。为此,应采用问题导向综述方法,聚焦于“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人才评价”这一议题,系统搜集并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概括提炼该领域的关键议题与核心论点,审视研究进展、现存问题及改进路径。当前,人才评价机制中存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偏重短期成效评价而缺乏长期贡献考量、评价标准趋于单一化而未能构建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及理论评价比重过高而实践评价相对不足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亟须加快构建以“价值导向、能力评估、贡献衡量”为核心的人才评价机制,强化以质量为根本的评价基准,建立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周期相适应的评价办法,实施学科分类与人才分层评价策略,并融入更加多元化的价值评价维度等。
戈艳霞
关键词:人才学哲学社会科学
优化营商环境对人才评价机制的影响
2024年
随着全球经济竞争的不断加剧,营商环境的优化已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在这一背景下,人才评价机制作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备受关注。本文探讨了优化营商环境对人才评价机制的影响,并通过深入研究优化营商环境对人才评价机制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机制,提出构建适应营商环境的人才评价机制的建议,旨在为政府部门、企业以及相关研究者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人才评价机制与营商环境优化相互促进,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刘金凤
关键词:人才评价机制

相关作者

孙一平
作品数:35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职称制度 统筹城乡 人力资源 职称 青年科技人才
萧鸣政
作品数:186被引量:1,147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人力资源 领导干部 实证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 品德
李世文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山东省人事考试中心
研究主题:人才评价机制 人事考试 干部人事工作 人才强国战略 执业资格
齐荣坤
作品数:16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研究主题:知识产权 企业 科技激励机制 人才评价机制 经济全球化
何巧云
作品数:32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研究主题:科技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实证研究 高职院校教学 T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