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08篇“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相关文章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被引量:5
2018年
虽然椎前路减压融合已成为标准的式,但是融合手导致椎活动范围减小,邻近节段的间盘退变加速,甚至可能因神经受到压迫而需二次手.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在不牺牲椎活动度的情况下,使病变的椎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赵经纬何达田伟
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颈椎活动度融合手术邻近节段二次手术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2007年
近些年,椎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手(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已成为脊髓型或神经根型椎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仅在美国每年大约有150000余患者接受此种椎前路手,且其手治疗效果好。但ACDF虽然很好地解除脊髓、神经根受压、稳定了病变椎,但是邻近节段椎间盘的活动度代偿性增加,退变加速,
李锋
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颈椎前路减压颈椎前路手术融合手术椎体间植骨神经根受压
基于骨肌多体动力学的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生物力学研究
陈绍田
椎下终板形态对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
2022年
目的:观察椎下终板形态对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行单节段ACDR的椎病患者44例。根据椎下终板穹隆顶点位置将患者分为3组:A组(Ⅰ型),穹隆顶点位置靠前;B组(Ⅱ型),穹隆顶点位置居中;C组(Ⅲ型),穹隆顶点位置靠后。比较患者的临床评分和影像学参数,并按Odom's标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椎体下终板矢状径平均为(17.13±2.62)mm,下终板穹隆高度平均为(2.18±0.75)mm。终板形态分布:Ⅰ型8例(18%),Ⅱ型13例(30%),Ⅲ型23例(52%)。后平均随访(21.73±8.62)个月,VAS、NDI评分较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较前升高,改善率为7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前相比,FSU、SVA、手节段活动度及整体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_(2)~C_(7)Cobb角、T_(1)倾斜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终板形态之间,C_(2)~C_(7)Cobb角在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节段退变(ASD)2例(4.55%)。Odom's标准评定结果:优25例,良13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6.36%。结论:ACDR后短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椎下终板形态对椎整体曲度恢复产生一定影响。
史晓萌李春根柳根哲尹辛成陈超郑皓云祝永刚赵思浩
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临床疗效颈椎曲度
Mobi-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椎减压融合的疗效比较
2022年
目的:对比Mobi-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治疗神经根型椎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对我院于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神经根型椎病共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分别为两种不同的手方法,观察组行Mobi-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CDR),对照组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ACDF),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手时长、中出血量、后恢复下地活动时间及在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半年进行随访,与前相比,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但两组间VAS、JO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置换组整体ROM无明显变化(P>0.05),而融合组整体ROM显著降低(P<0.05),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式均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神经根型椎病,但各自有优缺点,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可更好保留椎活动度,但花费较高;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决定手方式。
刘新伟陆琳松徐阔王浩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ACDF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椎小关节退变的危险因素研究
2022年
目的 探究人工椎间盘置换(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椎小关节退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行单节段Bryan ACDR的椎退行性疾病患者80例,前、后及末次随访时通过椎动力位X线片测量手节段活动度和椎整体活动度,前及末次随访同时进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v index,NDI)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前、末次随访时通过CT影像根据椎小关节定量评分系统评估椎小关节退变程度,在末次随访时进行Odom标准评价分级和痛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 小关节退变与男性(r=-0.263,P <0.05)、高龄(r=0.324,P <0.05)具有相关性,与手节段没有相关性(P> 0.05)。患者前手节段活动度、整体活动度与随访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前小关节退变评分、JOA评分与随访时相比显著降低,NDI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CDR后小关节退变程度与手节段活动度(r=-0.358,P <0.05)、整体活动度(r=-0.363,P <0.05)呈负相关,与JOA、NDI、Odom、VAS评分无显著性相关(P> 0.05)。结论 小关节的退变是椎退行性疾病的常见并发症,ACDR后远期小关节存在轻度退变增加,小关节退变与年龄和性别相关,高龄和男性是其危险因素,小关节的退变程度与患者后临床症状的缓解程度无关,与活动度存在负相关。
张波王晋超姜宇桢宋卿鹏安岩
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变关节
单节段Discover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前路减压融合治疗椎病的长期疗效对比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比较单节段Discover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椎病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西京医院行单节段ACDR和ACDF治疗的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ACDR组(n=21例)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33~58岁(44.0±7.5岁);采用Discover假体,C4/52例,C5/617例,C6/72例。ACDF组(n=25例)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33~63岁(48.2±8.5岁);C3/41例,C4/53例,C5/618例,C6/73例。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对两组患者前/后3个月、1年、2年、5年及末次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利用X线、CT及MRI影像学资料测量和评估ACDR组手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末次随访时的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以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手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DR组随访时间138.9±12.0个月,ACDF组随访时间136.9±10.8个月,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后各随访时间点JOA评分、上肢痛VAS评分、痛VAS评分和NDI均较前显著性改善,与同组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与后2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CDR组后3个月、1年、2年时手节段ROM与前比较显著性增加(P<0.05),后5年和末次随访时与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CDR组末次随访时13例(61.9%)手节段发生HO,其中McAfee分级Ⅰ级1例,Ⅱ级3例,Ⅲ级6例,Ⅳ级3例。ACDR组17个(40.5%)邻近节段发生退变,ACDF组34个(68.0%)邻近节段发生退变,两组ASD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CDR组无二次手患者,ACDF组2例
雷润博李盼甘璐杨雪蕊魏彬曹雄飞李沫罗卓荆
关键词:颈椎病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颈前路减压融合术长期随访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ACDF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椎病的病例观察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CDR)与前路减压融合(ACDF)治疗单节段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椎病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患者手前后各临床随访指标的变化。方法:收集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在新疆医...
杨森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颈前路减压融合术
人工椎间盘角对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
2021年
目的分析人工椎间盘角对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5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78例实施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78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人工椎间盘角度为负值,42例为正值,分别设为正角度组与负角度组。比较两组的人工椎间盘角、椎体整体活动度、手节段活动度、手节段Cobb角度、远期疗效及椎旁骨化发生情况。结果正值人工椎间盘患者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负值人工椎间盘患者(P<0.05);正值人工椎间盘患者的椎旁骨化发生率明显低于负值人工椎间盘患者(P<0.05)。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人工椎间盘角的远期疗效有一定影响,椎间盘角度为正值时的远期疗效较负值更佳,临床在实施手时需注重人工椎间盘角度的调整。
祝元丰
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远期疗效回顾性分析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椎体前方骨吸收的临床研究与机制探索
研究背景:  于20世纪90年代问世的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CervicalDiscReplacement,ACDR)是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病手治疗史中的“里程碑”式创新。ACDR宗旨为保留病变椎间盘...
王晓斐
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骨吸收三维有限元

相关作者

刘浩
作品数:788被引量:1,844H指数:2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研究主题:前路 颈椎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单节段 手术治疗
丁琛
作品数:100被引量:395H指数:1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PRESTIGE BRYAN 颈椎间盘突出症
龚全
作品数:462被引量:1,050H指数:1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前路 手术治疗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单节段 胸腰椎
王贝宇
作品数:108被引量:317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寰枢椎脱位 枕颈
洪瑛
作品数:115被引量:280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人工颈椎间盘置换 颈椎 人工颈椎间盘 PRESTIGE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