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83篇“ 人工气道管理“的相关文章
- 巨大胸骨后甲状腺肿伴气道狭窄围术期人工气道管理1例
- 2025年
- 1病例资料患者,女,65岁,身高155 cm,体重66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Ⅲ级。因“活动后气促1年”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活动后气促,停止活动后休息可缓解,当时未予以重视。近半年发现颈部肿物生长明显,呼吸困难加重。遂转入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进一步诊治。
- 郭哲源苏泽耿李林桂张顺才许晓玲尹玉花徐翔
- 关键词:胸骨后甲状腺肿困难气道清醒气管插管
- 气道干预小组联合集束化气道干预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5年
- 目的:研究气道干预小组联合集束化气道干预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痰液黏稠度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神经重症科收治的100例开放人工气道的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气道干预小组联合集束化气道干预,对比两组的痰液黏稠度、血氧饱和度、入住ICU时间及并发症(刺激性咳嗽、痰痂、气道堵塞、VAP等)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痰液黏稠度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其入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气道干预小组联合集束化气道干预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改善血氧饱和度,缩短入住ICU时间,降低VAP等并发症发生率。
- 耿钰娟马颖君尹庆
-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人工气道
- 个性化护理策略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 2025年
- 探讨个性化护理策略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9月-2024年9月收治的94例老年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对比临床治疗中人工气道管理效果。结果 B组患者的排痰间隔与氧合指数为(3.67±0.42)h、(382.53±21.87)mmHg,均高于A组的(2.51±0.35)h、(357.42±22.09)mmHg;ICU停留时间为(10.16±2.62)d,低于A组的(14.15±3.83)d;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8.51%)低于A组(23.40%),P<0.05。结论 在老年危重症患者护理中,采用个性化护理可提高人工气道管理效果,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 王婷婷
-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危重症人工气道
- 人工气道管理小组护理干预对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肺部微生态以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管理小组护理干预对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肺部微生态以及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治疗的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8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人工气道管理小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血气分析指标、肺部微生态、炎性因子、肺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明显比对照组低,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aO_(2))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革兰氏阴性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以及真菌阳性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用力呼气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以及FEV1/FV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以及气道黏膜出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人工气道管理小组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可以明显改善其血气指标以及肺部微生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马小柳
- 关键词:重症肺炎
- 5E康复模式在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5E康复模式在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1日~2022年8月1日收治的82例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气道护理,研究组实施5E康复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效率、护理前后口腔健康[采用汉化口腔健康评估量表(OHAT)]、肺功能[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患者口腔健康、FEV_(1)、FVC、PEF水平均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人工气道管理应用5E康复模式,可提升患者肺功能及口腔健康状态,防止不良反应发生,同时能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保障患者就医安全。
- 孙艳芳练志梅沈巧芬尤月
- 关键词:人工气道管理气管切开肺功能
- 个性化护理策略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策略在老年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12月三明市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加重期老年危重症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人工气道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痰液引起的刺激性咳嗽、胃内容物反流及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人工气道堵管以及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吸痰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策略在老年危重症患者气道管理中的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 罗春霞邓娟柳香梅黄福娣曾丽云
-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老年患者危重症人工气道管理
- 整体化护理在ICU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2024年
- 本文主要是ICU危重症患者开展人工气道管理工作期间,开展整体护理操作的疗效做多方面的调研。方法 研究中纳入的调查目标都是ICU危重症病患,70例全部来自本院科室,在对病患实施人工气道管理时,将病患通过数表法形式完成小组划分,一组是对照组(常规护理,35例),二组观察组(整体护理,35例),全部病例中,男性病患50例,女有20例,患者年龄(63.6±8.4),入院时GCS评分(7.28±2.67)。比较小组间护理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调研临床指标状况,全面分析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更优;不良事件统计,对照组出现例数较多;综合对比生活质量,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临床指标情况,对照组部分患者恢复不佳(P<0.05)。结论 对于ICU危重症患者应该加强整体化护理,能够确保人工气道管理有效性,缩短病患住院时间,让其早日脱离险情。
- 程方园
- 关键词:整体化护理ICU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管理
- 针对性护理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收治的94例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人工气道护理,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心理状态,住院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气道管理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可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改善心理状态。
- 匡蕾蕾龙然丘焕宜
-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神经外科危重人工气道
- 人工气道管理小组在ICU人工气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探究人工气道管理小组在ICU人工气道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ICU进行人工气道护理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常规护理)和试验组(人工气道管理小组),各50例,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护理1周后,试验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 2)、血乳酸(Lac)水平低于参照组,酸碱度(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 2)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吸痰间隔时间长于参照组,每日吸痰次数少于参照组,堵管时间短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气道管理小组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延长吸痰间隔时间,减少每日吸痰次数,缩短堵管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值得应用。
- 韩静梁淑玲梁利胡兰兰杨小云
- 关键词:人工气道ICU患者护理效果
- HFMEA模式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HFMEA)模式应用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8月于医院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人工气道管理,观察组行HFMEA人工气道管理。比较两组管理前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改良Marshall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pO_(2)),以及两组管理期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用时,重症监护室(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管理后APACHEⅡ、改良Marshal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ra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后PaO_(2)、Sp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用时、ICU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人工气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MEA模式应用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管理的效果确切,可改善临床机械通气效果,为患者术后康复提供稳定氧气供给,并可在促进疾病康复的同时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
- 韩芳
- 关键词:有创机械通气人工气道
相关作者
- 单荣芳

- 作品数:93被引量:122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ICU 护理 神经外科 ICU患者 体核温度
- 黄金兰

- 作品数:30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人工气道管理 护理 危重病患者 ICU 护理体会
- 蒋雅琼

- 作品数:108被引量:128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ICU 护理 人工气道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 危重病患者
- 李峰

- 作品数:94被引量:256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感染性休克 创伤 人工气道管理 危重病患者 休克
- 徐志华

- 作品数:54被引量:20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出气冷凝液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 清肺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