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94篇“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相关文章
显微镜下颈椎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临床疗效
2025年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颈椎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4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颈椎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CDR)的1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2例患者采用显微镜下CDR(MCDR组),49例患者采用传统CDR(TCDR组)。后随访收集患者颈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对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同时收集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JOA)评分;复查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CT及MRI,测量患者C2~7 Cobb角及手节段活动度,同时观察手节段异位骨化(HO)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9~48个月,平均(16.3±12.0)个月。末次随访时,MCDR组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0(0,3.0)分,上肢疼痛VAS评分中位数(四分位数)为0(0,1.0)分,NDI中位数(四分位数)为5.0(2.0,8.0)分,C2~7 Cobb角为9.2°±9.3°,手节段活动度为10.8°±6.8°,5例患者后发生HO;其中3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mJOA评分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6.5(16.5,17.0)分,mJOA评分改善率中位数(四分位数)为85.7%(75.0%,100%)。TCDR组患者颈部疼痛VAS评分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0(3.0,4.0)分,上肢疼痛VAS评分中位数(四分位数)为2.0(1.0,3.0)分,NDI中位数(四分位数)为6.0(3.0,8.0)分,C2~7 Cobb角为9.0°±9.2°,手节段活动度为11.5°±7.5°,15例患者后发生HO;其中1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mJOA评分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6.0(16.0,16.5)分,mJOA评分改善率中位数(四分位数)为75.0%(50.0%,83.3%)。与TCDR组相比,MCDR组患者后颈部及上肢疼痛VAS评分更低,mJOA评分及改善率更高,HO发生率更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传统CDR相比,MCDR临床疗效更佳,后HO发生率更低。
夏天周非非潘胜发陈欣赵衍斌孙宇
关键词:显微镜非融合技术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被引量:1
2024年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在减压的同时保留了手节段的活动度,该项技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适应证、手操作和围手期管理均不同于传统的前路减压固定融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颈椎疾病健康管理与加速康复专业委员会组建专家组,结合文献分析和专家组反复讨论,形成本共识,旨在规范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手适应证和病例选择、指导手操作和围手期管理,以提高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临床疗效,供业界同仁参考。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颈椎疾病健康管理与加速康复专业委员会孙宇赵衍斌周非非
关键词:颈椎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手术适应证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价值与前景被引量:3
2022年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ACDF)长期以来被视为颈椎病外科治疗的金标准,临床应用已有70余年,但其自身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如后可能因植骨不愈合导致假关节形成、手节段活动度(ROM)丧失、邻近节段退行性变加速、邻椎病等。
陈雄生
关键词:颈椎颈椎病脊柱融合术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
2022年
目的评估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TDR)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7月采用CTDR治疗并获10年以上随访的31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患者神经功能。采用影像学资料评估C_(2-7) Cobb角、节段活动度(ROM)、椎间盘退行性变Pfirrmann分级及异位骨化(HO)McAfee等级。记录后神经功能恶化、脑脊液漏、HO、人工假体相关并发症、邻椎病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0~138(128.26±5.82)个月。末次随访时,C_(2-7) Cobb角无明显变化;VAS评分、JOA评分及NDI均较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置换节段ROM较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邻近节段及非邻近节段ROM较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邻近节段及非邻近节段Pfirrmann分级均较前显著进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发生HO 12例(38.71%),包括McAfeeⅠ级2例,Ⅱ级4例,Ⅲ级6例;随着时间延长,HO发生率趋于稳定,但McAfeeⅢ级比例仍持续升高。后出现假体下沉前移2例(6.45%),置换节段ROM均轻度下降,无神经功能恶化或后凸畸形,未予外科处理。结论CTDR在改善神经功能、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和保留手节段ROM方面具有良好的长期疗效;虽有HO、假体相关并发症及邻近节段退行性变发生,但并未导致邻椎病、神经功能恶化或后凸畸形,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赵寅唐一钒孙延卿周盛源贾连顺陈雄生
关键词:颈椎颈椎病假体和植入物
Prestige LP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颈椎病的远期疗效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Prestige LP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TDR)治疗单节段退行性颈椎病的远期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采用Prestige LP CTDR治疗单节段退行性颈椎病患者31例,其中脊髓型颈椎病(CSM)1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15例,混合型颈椎病3例。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在X线片上测量颈椎曲度(C_(2-7) Cobb角)、手节段及邻近节段活动度(ROM);采用X线片及CT观察是否发生异位骨化(HO);采用MRI观察邻近节段退行性变(ASD)程度。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0.2~11.0年。后各随访时间点患者NDI、JOA评分、颈部和上肢痛VAS评分较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上下邻近节段ROM与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手节段ROM与前、后3个月和后2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有13例(41.9%)患者发生不同程度HO,10例(32.3%)发生ASD,但并未发生颈痛、根性疼痛等不适症状。末次随访时发生HO患者的手节段ROM比未发生HO的患者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restige LP CTDR治疗单节段退行性颈椎病具有良好的远期临床疗效,假体能在保持颈椎ROM的基础上减少手相邻节段椎间盘的过度活动,但易发生HO而导致手节段ROM下降。
祝静雨倪斌杨军许天明陈飞
关键词:颈椎假体和植入物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ACDF)是治疗颈椎病的经典式,疗效明确,但因责任节段融合引起相邻节段椎间盘压力及未融合节段活动范围增加,导致后手关节活动度(ROM)欠缺、邻近节段退行性变(ASD)加速等。针对融合式存在的弊端,非融合技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TDR)应运而生,应用于颈椎病的治疗,疗效可靠,可在完成神经减压后保留手节段ROM,恢复椎间盘高度,降低邻近节段ASD的发生率.
石维陈雄生
关键词:颈椎病假体和植入物脊柱融合术
Prodisc-C Vivo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零切迹Zero-P融合治疗单节段颈椎病早期疗效比较
2022年
目的比较研究Prodisc-C Vivo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零切迹Zero-P融合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及其对颈椎节段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56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方式分为研究组(27例,采用Prodisc-C Vivo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和对照组(29例,采用零切迹Zero-P融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颈椎病类型、病程、累及节段及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手节段活动度、上下相邻节段活动度、颈椎整体活动度及颈椎曲度等一般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时间、中出血量、后住院时间、后恢复工作时间及临床疗效指标(VAS评分、JOA评分、NDI及各评分改善率)和影像学指标(手节段活动度、上下相邻节段活动度、颈椎整体活动度、颈椎曲度及假体位置、骨质吸收、异位骨化等)。结果两组手时间和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后住院时间和后恢复工作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4个月,平均26个月。均未出现肢体脏器功能损害、内植物失败及相邻节段退变严重需再次手等并发症。后各时间点两组VAS评分、JOA评分及NDI均较前显著改善(P<0.05),后各时间点两组间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各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后不同程度维持了手节段活动度,对照组后手节段活动度基本消失,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研究组上、下相邻节段活动度与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上位相邻节段活动度较前明显增加(P<0.05);两组颈椎整体活动度及颈椎曲度在后3个�
马宇龙王文豪官志平黄永灿俞莉敏
关键词: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椎间融合相邻节段退变
Discover^(TM)假体高度对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置换节段生物力学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Discover^(TM)假体高度对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TDR)置换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在全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建立采用5、6、7 mm 3种不同高度Discover^(TM)假体行C_(5)/C_(6)单节段CTDR的颈椎模型,比较不同高度假体对置换节段活动度(ROM)、假体与骨终板接触面的应力分布及邻近节段椎间盘应力的影响。结果3种高度的假体在不同方向上均能较好地维持或增加置换节段ROM。假体与骨终板接触面在各个方向上的应力随着假体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后伸时,与5 mm假体相比,6 mm假体与上、下骨终板接触面的平均应力分别增加了52%和260%,7 mm假体分别增加了242%和720%。3种高度的假体均在后伸位的上终板接触面应力最高,5 mm假体在后伸位与骨终板接触面的应力在上终板两侧最大、后侧最小;6 mm假体与骨终板接触面的应力变化与运动方向基本一致;7 mm假体在后伸位与骨终板接触面应力在上终板后侧最大。在前屈位上,邻近节段应力随假体高度的增大而减少,在后伸、左右侧曲及左右旋转时,相邻节段应力则随着假体高度的增大而增大。结论CTDR能较好地维持置换节段ROM。在维持合适椎间高度前提下,需选取较低高度假体以减小假体与骨终板接触面的应力,从而降低后异位骨化及邻近节段退行性变的发生率。
刘伟聪周盛源陈博苑博贾连顺陈雄生
关键词:颈椎假体和植入物
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再手原因及疗效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Bryan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TDR)后再手原因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2月—200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Bryan CTDR且随访期内接受再手治疗的6例患者为研究组,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法,选取30例年龄及性别相匹配、在同一时间段接受Bryan CTDR且随访期内未再行颈椎手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初次前影像学特征,评估研究组的再手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初次前颈椎X线片退行性变评分高于对照组,发育性椎管狭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手治疗后,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JOA)评分较再手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较前虽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Bryan CTDR治疗的患者,如果前颈椎退行性变程度较重,合并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则后因复发性颈椎病而接受再手治疗的风险较高。针对复发原因采取恰当的式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障碍。
李舒扬王波波周非非赵衍斌张凤山潘胜发刘晓光孙宇
关键词:颈椎假体和植入物再手术
颈椎动态稳定器植入与Prestige LP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1年
目的比较颈椎动态稳定器(dynamic cervical Implant,DCI)植入与Prestige LP人工椎间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因颈椎间盘突出症在我院手治疗的病人49例,按式分为两组,A组DCI植入,B组采用Prestige LP人工椎间盘置换。比较两组病人VAS、JOA、SF-36评分量表和活动度。结果A组22例,平均随访24.5个月。B组27例,平均随访25.8个月。两组病人VAS、JOA和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2~7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B组手节段活动度大于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于A组末次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I近中期临床效果与Prestige LP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相当,但前者理论上在一定程度上对手节段小关节具有保护作用,具有更宽的适应证。
邹黎戎鑫丁琛刘浩
关键词: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动态稳定器颈椎间盘置换术非融合

相关作者

孙宇
作品数:297被引量:2,167H指数:2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 BRYAN 异位骨化
潘胜发
作品数:138被引量:1,012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 BRYAN 异位骨化
周非非
作品数:119被引量:823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 异位骨化 BRYAN 加速康复外科 脊髓型颈椎病
张凤山
作品数:133被引量:913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颈椎病 颈椎 BRYAN 脊髓型颈椎病 异位骨化
刘忠军
作品数:506被引量:4,105H指数:2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研究主题:脊柱 手术治疗 颈椎 脊柱肿瘤 脊髓型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