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221篇“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相关文章
不同培养时长的外周血淋巴细胞G显带染色体制备的优化
2024年
目的:探索外周血淋巴细胞经培养不同时长后制备可用于临床诊断的G显带染色体的可行方法。方法:外周血接种后常规培养68~72 h为对照组,根据培养时长分24、48、96、120 h组共4个实验组,对接种细胞培养时间、秋水仙素作用浓度、接种细胞浓度共三个因素进行三轮比较实验,比较不同实验组的分裂指数、染色体显带效果,摸索不同培养时长组的最佳实验条件。结果: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48 h组接种22滴外周血、秋水仙素工作浓度0.14μg/mL组和培养96 h组接种20滴外周血、秋水仙素工作浓度0.06μg/mL制片效果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结论:不同培养时长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可通过调整接种细胞量和秋水仙素的工作浓度达到常规培养68~72 h的制片和分析效果,应用临床可实现弹性化批量标本处理,极大提高实验室检测效率。
彭海英罗清炳罗清炳张颖
关键词:外周血淋巴细胞
低剂量辐照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对相同辐照剂量下不同辐照次数处理模式时的辐照敏感性差异,为免疫性疾病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采集志愿者外周血,分离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用总剂量为300 mGy分别辐照6次(50 mGy/次)、3次(100 mGy/次)、2次(150 mGy/次),每次照射间隔24 h,每个剂量最后一次照射后24 h检测凋亡、增殖、周期、细胞因子。结果与对照比较,经照射处理后的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在50 mGy/次照射剂量组中CD3^(-)CD56^(+)NK>CD3^(+)T>CD3^(-)CD19^(+)B细胞,细胞因子分泌量呈现上升趋势;100 mGy、150 mGy/次照射剂量组中CD3^(-)CD56^(+)NK>CD3^(-)CD19^(+)B>CD3^(+)T细胞,细胞因子分泌呈现下降趋势。50 mGy、100 mGy和150 mGy/次的X射线照射处理后,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抑制,阻滞在G0/G1期。结论相同剂量不同辐照次数的低剂量辐照诱导凋亡处理模式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呈现不同的辐照敏感性,可抑制部分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细胞因子分泌功能,阻滞淋巴细胞在G0/G1期。
梁笑星杨璐马铭梓陈兴慧孙莉萍郝艳梅汪德清
关键词: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表面多重蛋白定量方法
2023年
随着流式细胞检测技术的发展,仪器检测灵敏度、精度与稳定性不断提升。藻红蛋白(phycoerythrin,PE)荧光标记蛋白的定量检测结果已得到普遍认可。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测定样品单细胞表面蛋白的定量有明确临床意义,流式蛋白定量检测的需求正在增加,但是常用的BD QuantibriteTMBeads PE荧光定量方法局限于PE定量标准品,仅能使用PE荧光抗体,无法适应目前多色流式检测的需要。介绍了在多色流式检测中使用系列抗体定量捕获微球QuantumTMSimply Cellular?微球(QSC微球)进行单细胞表面多重蛋白定量的方法。QSC微球最初设计用于细胞表面蛋白定量,但因为其定量结果不稳定且与经典方法差距巨大,无法实际应用。通过比对多种实验条件探索解释并克服QSC微球蛋白定量技术的缺陷。介绍了改进后的多色流式细胞表面蛋白定量方法并展示了新方法获得的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25、CD27、CD28、CD45RA、CD127和CD197蛋白的定量数据,尽管这一技术还有待优化,但其应用前景广阔,可以使多色流式获得跨平台可比较的单细胞多重蛋白表达数据,可以为单细胞多组学研究提供蛋白质指标间的量化关系数据,并且可用于自动荧光补偿计算、荧光溢漏扩散计算、抗体质量监测、多色荧光方案设计等。
徐晓雪田师宇韦皓洁户乃丽邹林樾孔璐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单细胞分析荧光定量淋巴细胞
一种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基
本发明属于细胞培养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基。本发明培养基主要包含以下成分:RPMI 1640培养基粉末,碳酸氢钠,HEPES游离酸,硫酸庆大霉素,肝素钠,巯基乙醇,谷氨酰胺,钙离子,铁离子,钛离子,植...
谭鸿浩王强
同种异体骨体外外周血淋巴细胞活性与增殖效应评价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采用CFSE法与CCK-8法评价同种异体骨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活性与增殖效应。方法:通过新鲜外周血淋巴细胞与供试品(脱钙骨基质与冻干型组织工程骨)浸提液共培养后,采用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的活性水平。通过CFSE标记的新鲜外周血淋巴细胞与供试品浸提液共培养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CCK-8法试验结果表明,脱钙骨基质组的吸光度值与培养液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冻干型组织工程骨组的吸光度值与培养液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表明冻干型组织工程骨提高了淋巴细胞的活性。CFSE法试验结果表明,与培养液对照组相比,冻干型组织工程骨组的淋巴细胞增殖相关指标(Dil、PF、EI、RI)以及淋巴细胞亚群增殖指标Dil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冻干型组织工程骨未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产生显著性影响。结论:与培养液对照组相比,冻干型组织工程骨提高了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活性,但是未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产生显著影响。CCK-8法主要反映的是细胞活性,而CFSE法可以更客观地反映细胞有无增殖。
邵安良穆钰峰陈丽媛陈亮徐丽明
关键词:脱钙骨基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活性
X射线照射对外周血淋巴细胞miRNA表达谱影响的初步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X射线照射外周血淋巴细胞后miRNA表达谱的变化,为寻找新的辐射损伤生物标志物奠定基础。方法采集健康成年男性外周血,给予2Gy与4Gy X射线照射后分别于12h和24h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各组细胞总RNA,采用Taqman低密度流体芯片技术检测照射组与对照组的miRNA表达谱差异,并选取4种miRNAs进行PCR单管验证。结果2Gy与4Gy X射线照射外周血淋巴细胞12h可诱导283种miRNAs表达上调,473种miRNAs表达下调;2Gy与4Gy X射线照射外周血淋巴细胞24h可诱导464种miRNAs表达上调,331种miRNAs表达下调。其中,2Gy与4Gy X射线照射后,有20种miRNAs同时表现出时间反应性,即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其升高倍数为0.25~27.43倍;8种miRNA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下调倍数为0.11~13.84倍。其次,照射12h与24h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仅发现2种miRNAs表现出剂量反应性,即随着照射剂量的升高而升高,其升高倍数为0.16至1.12倍;24种miRNAs随着剂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下调倍数为0.08~45.34。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经2Gy与4Gy 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可筛选出多种差异表达的miRNAs,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s表现出一定的时间和剂量反应性,可能是辐射损伤评估的潜在指标。
宋秀军卢敬泰牛冬梅赵广利吕进王硕李娜张阳东
关键词:X射线外周血淋巴细胞MIRNA生物标志物
共济失调毛细管扩张突变基因对氢醌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及S期阻滞的影响
2022年
目的 探讨共济失调毛细管扩张突变基因(ataxia telangiectasia-mutated gene, ATM)对氢醌(hydroquinone, HQ)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JHP)DNA损伤及细胞周期S期阻滞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HQ(0、1、5、10μmol/L)处理JHP 12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活细胞成像技术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释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DNA损伤标志蛋白γ-H2AX、抗氧化相关蛋白Nrf2、HO-1、NQO1以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A、CDK2、CyclinE的表达;利用ATM化学抑制剂KU-60019预处理JHP 1 h,以10μmol/L HQ处理12 h后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1)与0μmol/L HQ组相比,随着HQ浓度的增加,ROS释放水平逐渐升高,ATM、γ-H2AX及抗氧化相关蛋白Nrf2、HO-1、NQO1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加,CDK2蛋白表达呈剂量依赖性降低(P<0.05);10μmol/L HQ组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Cycli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0μmol/L HQ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HQ组相比,HQ+KU-60019组ROS的释放水平显著升高,S期阻滞减轻(P<0.05);HQ+KU-60019组γ-H2AX、Nrf2、HO-1、NQO1和CDK2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HQ可诱导JHP的ROS释放,促进ATM蛋白、DNA损伤标志蛋白γ-H2AX以及抗氧化相关蛋白表达升高,诱导细胞发生S期阻滞;ATM表达抑制后,ROS释放增多,γ-H2AX以及抗氧化相关蛋白表达进一步升高,S期阻滞减轻。
孙蕾杨晓涵孟祥敬郭素梅董双燕张晓霞李超贾强单永乐
关键词:DNA损伤
交通相关PM_(2.5)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为探讨交通相关PM_(2.5)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可能机制,为交通相关PM_(2.5)的免疫毒性提供实验依据,采用0、50、100、200μg/mL PM_(2.5)对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24 h和48 h染毒,FITC-AnnexinV/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早期凋亡和坏死;采用0、20、80、320μg/mL PM_(2.5)浓度分别染毒外周血淋巴细胞24、48、72 h,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内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特异蛋白水解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3,Caspase-3)和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含量。结果表明,50、100、200μg/mL PM_(2.5)染毒细胞24 h和48 h后,淋巴细胞早期凋亡和坏死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具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20、80、320μg/mL PM_(2.5)染毒细胞24、48、72 h后,各剂量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除80μg/mL PM_(2.5)染毒72 h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20μg/mL PM_(2.5)染毒细胞24、48、72 h后,细胞内cAMP含量均比生理盐水组升高(P<0.05)。PM_(2.5)染毒72 h后,CREB表达水平随PM_(2.5)浓度的升高而降低(P<0.01)。可见,交通相关PM_(2.5)可诱导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凋亡,且细胞内cAMP和CREB参与了凋亡的调控。
田家瑜郭丽丽郭丽丽乔果果张志红
关键词:淋巴细胞凋亡CASPASE-3环磷酸腺苷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用于估算离体模拟局部照射剂量的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利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估算局部照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例外周血样本,每例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不照射,另一部分再分成两组分别于1和5 Gy的60Coγ射线下离体照射,剂量率为1 Gy/min。将来自同一样本的照射与未照射按1∶3或3∶1比例混合以模拟局部照射,共分析8组混合样中双核淋巴细胞微核(MN)率,利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推荐的Dolphin's模型推算混合中受照的微核率,并采用卫生行业标准(WS/T 178—1999)推荐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局部照射剂量。结果:各组混合样MN分布均不符合泊松分布。1 Gy照射组估算的局部剂量与实际照射剂量偏差较大,5 Gy照射组估算的局部剂量与实际照射剂量较接近。结论:离体情况下,MN能较好的用于估算局部照射剂量,且MN可能更适用于较高剂量的估算。
陆雪田雪蕾赵骅蔡恬静田梅刘青杰
关键词:局部照射淋巴细胞微核电离辐射
利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估算离体模拟局部照射剂量
2021年
多数电离辐射事故均为局部照射。对于局部照射剂量估算,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推荐采用Dolphin’s模型,该模型需推算出照射部位染色体畸变率,再代入离体均匀照射情况下建立的剂量效应曲线来估算局部照射剂量。准确推算照射部位染色体畸变率对于估算剂量十分重要,选用合适的剂量效应曲线对估算剂量也同样重要,而对于局部照射,关于不同剂量率剂量效应曲线对估算结果影响的报道还十分有限。基于此本研究利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估算离体模拟局部照射剂量,分析不同剂量率剂量效应曲线对估算结果的影响。利用^(60)Coγ射线离体照射外周血样品(样本A和样本B),剂量分别为1 Gy和5 Gy。将照射与未照射按25%和75%比例混合以模拟局部照射,分析混合样中淋巴细胞的双着丝粒染色体(dicentric chromosome,dic)加着丝粒环(r),利用Dolphin’s模型估算局部照射dic+r率,并用剂量率不同的两种剂量效应曲线估算局部照射剂量。结果显示,大部分混合样dic+r分布不符合泊松分布,为过离散分布。利用与实际照射剂量率一致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的样品受照剂量大多与实际照射剂量比较接近,相对偏差在10%以内,但两样本的1 Gy 25%组的估算受照剂量与实际照射剂量偏差较大。利用与实际照射剂量率不一致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的样品受照剂量与实际照射剂量相对偏差均超过10%。结果表明dic+r分析用于估算离体模拟局部照射的剂量有可行性,采用剂量率和照射剂量率一致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的结果更为准确。
田雪蕾陆雪蔡恬静田梅刘青杰
关键词:局部照射染色体畸变

相关作者

刘青杰
作品数:179被引量:30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电离辐射 基因表达 核质 染色体畸变 线粒体
孔志明
作品数:103被引量:833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彗星试验 微核试验 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 微核
苏燎原
作品数:134被引量:306H指数:9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
研究主题:低剂量辐射 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亚群 电离辐射 单克隆抗体
孙立伟
作品数:18被引量:194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彗星试验 DNA损伤 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毒理学研究 兽药添加剂
杜泽吉
作品数:53被引量:147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
研究主题:低剂量辐射 淋巴细胞亚群 抗辐射菌 淋巴细胞 DEINOCOCCUS_RADIODUR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