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 篇“ 人化教育 “的相关文章
个人化 教育 咨询系统 一种个人化 教育 咨询系统,包括连接网络、并且提供使用者操作界面的计算机,一个或多个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及数据库服务器,还包括战略性定位意见模块,学生头脑风暴文件模块,学生资料模块,诊断预测报告模块,录取机会分析模块,和学生... 马振翼 魏崇舜文献传递 论个人化 教育 知识及其建构 被引量:7 2009年 教师的培养与发展是构建个人化 教育 知识的过程。这个命题关乎现代社会中日益发生的知识与人的分离、认识与伦理的分离。教育 学知识是独立于个体经验的理论知识,教育 知识是本原在主体之中的实践知识,是高度个人化 、德性化的知识。实践乃是善的实现活动,指导教育 知识的是实践的、反思的认识旨趣。区别于普遍性的知识,个人化 教育 知识具有经验与反思的品质,情境与情感的品质,内在与多元的品质,意向与规范的品质。区别于理论知识的可教性,个人化 教育 知识是做了才有的知识,是不断增长的教育 经验,它是个体在实践过程中整合而建构出来的知识。无论是职前还是职后教师教育 ,这一建构过程依赖于广义的教学做合一,实践性学习是其基本的学习方式。 朱小蔓 严开宏关键词:教育知识 个人化 教师教育 反思与重构:人化 教育 及其时代使命 被引量:2 2008年 人化 教育 的时代内涵,即通过教育 发展人的主体性、情绪智慧、创新精神和崇高的价值观,从而实现精神立国的教育 使命,完成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一国家现代化战略的奠基工程。 潘涌关键词:人化教育 关于“非指示性”语文教育 理念的思考——把“非人化 教育 ”转变为“人的教育 ” 2008年 前言作为一名刚刚从教不久的语文教师,笔者突然之间由“满怀豪情”变得“痛彻心扉”,这缘起于一次对学生的调查。笔者在几年间对教授过的十几个班级进行了“对我校语文课看法”的走访,得到的答案出乎意料,大致有以下几种:“不喜欢,一上语文课就想睡觉”、“老师分析的很细致,但是总感觉难以接受,记不住”、“对文章的分析太枯燥了,没意思,比如《荷塘月色》”、“就老师一个人讲, 刘嘉铭关键词:语文教育理念 人化教育 《荷塘月色》 语文课 “中和”——人化 教育 的价值理念 2005年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 要以人为本,重视“尚中贵和”的中华文化传统教育 的古老精华。使处在社会转型发展时期的高校学生能理性认识我国儒家传统教育 理念“中和”的现实社会价值。让“中和”教育 思想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 中培德砺志的重要内容。 何永胜关键词:人化教育 “尊重的教育 ”是人化 教育 的需要 被引量:3 2001年 当我们刚刚跨入新世纪之际 ,东北师范大学根据学校的性质和多年办学的实践经验 ,提出以“尊重的教育 ”作为东北师范大学新世纪的教育 理念。它的提出既有来自对教育 现实的反思 ,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尊重的教育 ”的本质是一种教师教育 的导向思想和教育 精神 ,即主导、倡导、引导、指导学校和教师在教育 教学活动中产生合规律、合价值、合人性的教育 教学行为的思想与精神 ;它的核心是在这种新的理念的指导下 ,重建师生关系 ,重建教师和学生在教育 过程中的地位 ,重建教育 教学环境 ,为学生创造精神的形成和创造人才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 ,使素质教育 真正得到实现。值此本刊创刊 5 0周年之际 ,我们组发了“尊重的教育 ”笔谈 ,期望广大师生积极关注和参加讨论。 杨忠关键词:教育理念 人化教育 高等师范院校 教育改革 教师 拟人化 教育 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 2014年 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以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拟人化 教育 是针对幼儿的“泛灵”心理,将世界人格化,使幼儿将周围同化,引起幼儿注意和兴趣,以此期待教育 结果、达到教育 目的一种教育 方式。 毛玲芳关键词:人化教育 幼儿 身心健康 思想感情 语言能力 教育结果 教育目的 运用拟人化 教育 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2012年 什么是幼儿心理的发展?幼儿心理的发展是幼儿语言、感知觉、注意、情感、情绪等诸方面的发展,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为促进小班幼儿心理各方面的发展,注意观察3—4岁幼儿的行为,研读关于3-4岁幼儿的方方面面的书籍,摸索出了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齐颖关键词:幼儿心理 拟人化 教育 效果好 2004年 教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引路人,如何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教育 方法很重要。本期聊天室我们请4位教师谈了他们在工作中的教育 心得和体会,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示。 叶菲关键词:教育方法 教育效果 拟人化 聊天室 定向动机流——二语动机理论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3 2016年 定向动机流(D?rnyei et al.2014,2015)是二语学习动机理论新概念,指能够引发和支持长期行为的强大驱动力。本文首先阐释定向动机流的构成维度,然后指出这一概念对二语学习动机理论的主要贡献。该理论框架对于外语教学和动机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外语教师要着眼于的学生全面发展,实施全人化 外语教学;外语学习动机研究者宜从动态角度对外语学习动机进行多维度、跨学科及多层次的综合考察。 常海潮关键词:动机 外语教学 动态系统
相关作者
陈仁 作品数:21 被引量:78 H指数:6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启蒙 教育 教育启蒙 教育现代性 启蒙现代性 杨忠 作品数:87 被引量:1,277 H指数:17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隐喻 语法隐喻 英汉 英语 认知语言学 杨兆山 作品数:87 被引量:857 H指数:16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教育 启蒙 农村 农村教育 义务教育 罗家英 作品数:4 被引量:11 H指数:2 供职机构:济宁师范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个性教育 素质教育 高校德育 高校 网络影响 迟希新 作品数:47 被引量:273 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班主任 德育 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