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3篇“ 交感神经末梢“的相关文章
NADPH氧化酶2介导心力衰竭时心脏交感神经末梢功能异常
心血管疾病(CVD)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心肌梗死(MI)是心力衰竭(HF)的主要原因,心肌梗死后心衰时,心脏交感神经激活,而心脏交感神经末梢密度减少和功能降低。活...
朱宗凤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肌梗死NADPH氧化酶
文献传递
交感神经末梢、Cx43的分布与阵发性房颤的相关性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房颤的发生率与交感神经末梢和缝隙连接蛋白分布的关系。方法测定犬右心耳(RAA)、左心耳(LAA)、左房(LA)、右房(RA)、左上肺静脉(LSPV)、左下肺静脉(LIPV)、右上肺静脉(RSPV)和右下肺静脉(RIPV)的不应期(AERP),并给予诱发房颤。随后取上述组织做成石蜡标本,HE染色确定基本结构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交感神经末梢、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分布。结果犬的房颤诱发率与缝隙连接蛋白分布数量有关。交感神经与缝隙连接蛋白43(Cx43)之间有相关性。结论逢隙连接蛋白的空间分布不均性及其表达,排列方式的变化,是房颤发生的基质,交感神经可能通过影响缝隙连接蛋白43来促进房颤的发生和维持。
张亚艳张萍
关键词:房颤交感神经缝隙连接蛋白
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化学性交感神经末梢损伤的防护作用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 观察神经生长因子 (NGF)对 6 羟基多巴胺 (6 OHDA)引起的大鼠去交感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经腹腔为大鼠注射 6 OHDA(80mg/kg体重 ) ,制作化学性交感神经末梢损伤模型后 ,立即肌肉注射NGF 2 0 0~ 160 0BU /kg体重× 10d ,每天 1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电化学检测器 (HPLC ECD)法测定两侧颌下腺中去甲肾上腺素 (NE)的含量。结果  6 OHDA可使大鼠颌下腺中的NE的含量下降 3 6.6% (P <0 .0 5 ) ,NGF可防止神经损伤大鼠颌下腺NE的含量下降 ,并有较好的剂量 效应关系 ,40 0BU/kg体重即可使NE维持至正常水平。 结论 NGF肌肉注射对 6 O HDA引起的大鼠化学性交感神经末梢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刘振旗孙辉生高成杰贾锐杨静
关键词:交感神经性交NGF神经生长因子颌下腺电化学检测器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心脏交感神经末梢及微循环的影响
本文研究了上胸段硬膜外阻滞(TEB)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脏交感神经末梢及冠脉微循环的影响、意义和机制。文章通过动物实验显示,TEB组大鼠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显著高于CHF组(P<0.05),低于对照组(P<0....
孙桂芳
关键词:心力衰竭硬膜外交感神经肾上腺素受体微循环
文献传递
交感神经末梢调节损伤感觉神经元兴奋性的一种新方式(英文)被引量:1
2001年
本研究观察到育亨宾对受损背根节 (DRG)神经元呈现兴奋作用 ,并初步研究了其发生机制。用外源性育亨宾 (10μmol/L)灌流损伤 DRG时 ,在 2 2个有自发放电的 DRG神经元中有 18个神经元产生明显反应。育亨宾对损伤神经元的兴奋作用可被α1 -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哌唑嗪 (5μmol/L )明显阻断。用 6 -羟多巴胺化学性交感神经切断和胍乙啶耗竭交感末梢后 ,育亨宾的兴奋作用均明显减小。结果显示 :育亨宾阻断交感节后神经末梢上的α2 -肾上腺素受体 ,引起去甲肾上腺素 (NE)的释放 ;释放的NE作用于损伤 DRG神经元上的α1 -肾上腺素受体呈现兴奋作用。提示交感节后神经末梢可能存在一种持续性抑制 NE释放的新机制 。
徐晖胡三觉
关键词:育亨宾自发放电背根节传入神经元
尺桡和指动脉交感神经末梢切除术治疗雷诺病(征)被引量:3
1996年
作者采用尺、桡和指动脉交感神经末梢切除术治疗雷诺病(征)20例,其中雷诺病11例,雷诺征9例。19例(95%)获得良好临床效果。作者认为对于继发性疾病,如动脉未闭塞者,采用该法亦可取得满意疗效。
谭鸿雁杨军杨春宁宋辉周哲谭霞王丹榕李文阁刘烊赵德成
关键词:交感神经切除术雷诺病
尺挠和指动脉交感神经末梢切除术治疗雷诺氏病(征)
1996年
采用尺、饶和指动脉交感神经末梢切除术治疗雷诺氏病(征)20例(其中雷诺氏病11例,雷诺氏征9例),结果19例获得满意疗效。证明本法不但对原发性雷诺氏病有效,而且对继发性疾病,如动脉未闭塞者也有良好效果。
谭鸿雁杨军杨春宁宋辉周哲谭霞王丹榕李文阁刘烊赵德成
关键词:交感神经末梢切除术
组胺H_3受体定位于心交感神经末梢突触前膜的进一步证明
1995年
目的:观察[ ̄3H]组胺在心肌细胞粗制膜上的结合情况.方法:制备心肌细胞粗制膜,将膜制备与[ ̄3H]组胺在37℃下共同孵育30min,然后将孵育液经玻璃纤维膜减压抽滤.滤膜烘干后放入闪烁瓶中,记录放射活性.结果:选择性H-3受体激动剂α-甲基组胺(α-MeHA,1μmol/L)可竞争性抑制[ ̄3H]组胺在心肌膜制备上的特异性结合,[ ̄3H]组胺(0.5和1 nmol/L)特异性结合量减少至对照值的64.1±11.1%和60.51±4.1%。6-羟基多巴胺(6-OHDA)化学切割交感神经后,可以使[ ̄3H]组胺与膜受体的结合量减少至对照值的77.3±6.9%和80.1±6.9%.在化学去交感神经的膜制备中,α-MeHA仅轻度降低组胺与膜受体的特异性结合量.结论:化学法切除交感神经后,丢失了一部分与[ ̄3H]组胺结合的受体蛋白,这部分定位于交感神经末梢的组胺受体,可以被α-MeHA竞争性结合,属于组胺H-3受体.
罗晓星禹更生谭月华
关键词:交感神经末梢突触组胺H3受体受体
豚鼠心交感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存在组胺H_3受体被引量:1
1995年
本文首次报道豚鼠心肌存在一种新型突触前抑制性受体─-组胺H_3受体。选择性H_3受体激动剂α-MeHA可抑制电场刺激诱发的离体豚鼠右心房交感性正性变力效应,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以上效应可被H_3受体拮抗剂所拮抗。N-乙基马来酰亚胺可取消α-MeHA的作用。增加或减少心肌内源性组胺含量,可分别抑制或增强电场刺激诱发的心交感性反应。以上结果表明,组胺H_3受体参与调节心交感神经冲动的传递,H_3受体可能与G0/Gi蛋白相耦联,内源性组胺经H_3受体介导参与调节心交感神经冲动的传递。
罗晓星
关键词:组胺组胺H3受体交感神经
肺血管内皮细胞对交感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释放的影响
1994年
cGMP升高抑制肾上腺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NE),内皮细胞释放的舒张因子(EDRF)增加cCMP,故其对交感神经NE的释放可能有调节作用。本文观察去内皮细胞或抑制EDRF合成后肺血管对跨膜交感神经刺激(TNS)的反应及对2-[14C]-NE的摄取和释放。利用磨擦损伤内皮细胞后或使用LNMMA抑制EDRF合成后,肺血管对TNS刺激的反应明显增加。尤以低频率刺激为甚。肺血管对2-[14C]-NE的摄取无显著变化,但NE的释放却因去内皮而显著增高。利用猪的胸主动脉做为EDRF供体,其含有EDRF的流出液可以明显抑制去内皮的肺血管对TNS的收缩反应及NE的释放。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细胞对肺动、静脉交感神经释放NE具有抑制作用。
谢剑鸣薛全福
关键词:内皮细胞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肺血管

相关作者

张萍
作品数:228被引量:990H指数:16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心律失常 心电图 伊布利特 晕厥
杨策
作品数:124被引量:190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研究主题:创伤 巨噬细胞 应激 皮质酮 冲击伤
刘烊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
研究主题:GST-Π 阳性率 CEA 肺鳞癌 交感神经末梢
杨春宁
作品数:15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旁路术 药物治疗 临床诊治经验 动脉闭塞 术式选择
杨春宁
作品数:4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
研究主题:彩色多普勒检查 彩色多普勒 ASO 闭塞性 瓣膜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