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4篇“ 亚洲-太平洋涛动“的相关文章
- 亚洲-太平洋涛动对我国东南初秋降水的影响
- 夏昌基
- 亚洲-太平洋涛动与中国秋季降水的关系研究
- 中国秋季降水分布不均,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其引发的干旱和洪涝可造成巨大的自然灾害。为了进一步对中国秋季降水的认识,从而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警能力,本文基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站点等相关数据,利用经验正交函...
- 蔺邹兴
- 关键词:亚洲-太平洋涛动秋季降水大气环流海温异常可预测性
- 夏季亚洲——太平洋涛动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 2019年
- 通过对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的降水观测资料的分析,初步了解了夏季(6-8月)亚洲-太平洋涛动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与我国降水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亚洲大陆对流层中上层温度较高(低)时,太平洋区域对流层中上层的温度便会较低(高),由亚洲大陆和太平洋地区对流层中上层的扰动温度差值可计算出亚洲-太平洋涛动指数,以此来反映亚洲陆地和太平洋地区间纬向和经向的热力差异及它们的变化特征。通过夏季APO与降水间的相关分析发现,当夏季APO指数较高(低)时中国长江以北地区的降水明显增多(减少),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则明显减少(增多)。
- 杨华
- 关键词:亚洲-太平洋涛动夏季降水量
- 夏季亚洲—太平洋涛动与东亚气候异常的关系被引量:1
- 2019年
- 为研究夏季亚洲-太平洋涛动(APO)与东亚气候异常的关系,利用1948-2016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1948-2012年CRU降水资料以及合成分析、M-K突变检验等方法。结果表明:在对流层中高层扰动位势高度场上,亚洲-太平洋地区中高纬度存在类似于APO的遥相关现象,即当夏季APO偏强的时候,亚洲大陆中高纬度对流层上空扰动位势高度偏高,而太平洋中高纬度对流层上空扰动位势高度偏低,此时亚洲上空南亚高压范围更大。当APO指数(APOI)偏高(低)时,东亚夏季风偏强(弱)。此外,夏季APO在1972年出现了一次突变性减弱。APO减弱后,南亚高压范围增大,东亚夏季风减弱,中国江淮地区降水量增加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日本和印度半岛降水量减少;与此同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蒙古以及中亚部分地区气温较突变前有所降低,而在中国沿海地区、日本以及韩国气温呈现上升趋势。
- 王星华维
- 关键词:气象学气候变化亚洲-太平洋涛动
- 夏季亚洲-太平洋涛动与东亚气候异常关系的研究
- 利用1948~2016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1948~2010年ERA-20C月平均再分析资料,1948~2012年NOAA月平均再分析资料,1960~2016年中国839个测站月降水量资料和COBE-S...
- 王星
- 关键词:降水太平洋海温
- BCC__CSM1.1(m)模式对于夏季亚洲—太平洋涛动的模拟被引量:4
- 2018年
- 亚洲—太平洋涛动是北半球夏季亚洲大陆和北太平洋副热带地区对流层中高层扰动温度场上大尺度的东西反相的遥相关现象,其异常变化与亚洲—太平洋地区夏季风气候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欧洲中心的ERA-40再分析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BCC_CSM1.1(m)气候系统模式多年的数值模拟结果,本文主要评估了BCC_CSM1.1(m)模式对于夏季亚洲—太平洋涛动的空间分布、指数的时间演变及与其变化所对应的亚洲地区夏季环流异常等方面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BCC_CSM1.1(m)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北半球夏季对流层中高层扰动温度在亚—太地区中纬度存在的西高东低"跷跷板"现象;模式能够模拟出夏季亚洲—太平洋涛动指数的年际变率,但是不能模拟出该指数在20世纪60—70年代明显下降的年代际趋势;模式还能较好地模拟出亚洲—太平洋涛动高低指数年亚洲—太平洋地区夏季环流的异常:指数偏高年份,南亚高压增强,高空西风急流带和热带东风急流均加强,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增强,南亚热带季风和东亚副热带季风均增强,东亚季风低压槽加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南亚和东亚北部降水增加,菲律宾地区、中国长江流域—朝鲜半岛—日本一带地区降水减少,反之亦然.
- 单机坤梁潇云吴统文刘向文李巧萍
- 关键词:亚洲-太平洋涛动数值模拟
- 亚洲-太平洋涛动与华南后汛期降水的联系机制被引量:5
- 2018年
- 采用1961—2015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华南地区降水资料,分析了7—9月亚洲-太平洋涛动(APO)与热带西太平洋环流系统以及垂直运动、水汽输送等条件的关系,探讨了其与华南7—9月汛期强度的联系机制.研究表明:(1)7—9月APO强度的年际变化与同期华南降水雨强存在显著负相关,即APO偏强(弱)年华南汛期少(多)雨.(2)在APO偏强(弱)年,副高偏北偏东(偏南偏西),副高南侧偏东气流减弱(加强),不(有)利于热带气旋西行影响华南,华南易少(多)雨.(3)在APO偏强(弱)年,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偏强(弱),冷空气偏北偏弱(偏南偏强),不(有)利于华南及近海的热带气旋发展,华南易少(多)雨.(4)在APO偏强(弱)年,热带西太平洋纬向风垂直切变明显增大(减小),垂直上升运动减弱(加强),不(有)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且热带西太平洋水汽条件易使得热带气旋偏北偏东(偏南偏西)生成,华南易少(多)受热带气旋影响和少(多)雨.
- 陈璐艳邹燕刘琪王凤文
- 关键词:亚洲-太平洋涛动
- 冬季亚洲—太平洋涛动年际变率与东亚气候异常被引量:2
- 2014年
- 利用1948-2011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1951—2010年我国160站降水量资料,研究了冬季亚洲-太平洋区域的大气遥相关及其与东亚冬季风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冬季在亚洲-西太平洋与中、东太平洋中低纬度对流层上层扰动温度之间存在类似于夏季的亚洲-太平洋涛动(APO)现象,即当东亚中低纬度对流层中、上层偏暖时,中东太平洋中低纬度对流层中上层温度偏冷,反之亦然。冬季APO可以反映冬季亚洲一太平洋东西向热力差异强度变化,与夏季相比,冬季APO遥相关在亚洲的中心位置略偏南、偏东,且冬季APO与大气环流关系与夏季也有所不同;当冬季APO指数偏高时,对流层上层东亚大槽位置偏西,而东亚热带地区的高压向北伸展,导致我国南方对流层为深厚的异常反气旋系统所控制,此时南方地区对流层低层盛行异常的偏东北气流,并伴随水汽辐散和异常下沉运动,南方降水偏少;冬季APO指数与ENSO有紧密联系。
- 董才桂赵平刘舸陈军明
- 关键词:亚洲-太平洋涛动东亚冬季风降水年际变化
- 亚洲-太平洋涛动与热带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 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Hadley中心的海表温度资料,通过谐波分析和SVD分解发现,夏季亚洲—太平洋涛动(APO)具有多尺度的变化特征.APO与热带海温的年际耦合性表现为当热带太平洋海温呈现E1 Ni(n)o...
- 段中夏
- 关键词:亚洲-太平洋涛动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热带太平洋海温
- 冬季亚洲—太平洋涛动的年际变化与东亚气候异常和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关系
- 利用1948-2011年美国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1871-2010年二十世纪月平均再分析产品、1958-2001年欧洲月平均再分析资料、1870-2012年英国HadISST月平均海温资料和1951-20...
- 董才桂
- 关键词:东亚冬季风太平洋海温年际变化
相关作者
- 赵平

- 作品数:144被引量:2,030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大气环流 降水 青藏高原 亚洲-太平洋涛动 数值模拟
- 周波涛

- 作品数:92被引量:1,197H指数:20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研究主题:大气环流 气候变化 HADLEY环流 亚洲-太平洋涛动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
- 刘舸

- 作品数:28被引量:27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研究主题:亚洲-太平洋涛动 夏季 热带气旋 热带 降水
- 崔绚

- 作品数:9被引量:57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研究主题:大气环流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 热带气旋 亚洲-太平洋涛动 HADLEY环流
- 陈军明

- 作品数:30被引量:311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亚洲-太平洋涛动 大气环流 遗传算法 气候影响 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