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12 篇“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 “的相关文章
乳腺癌 转移 抑制基因 1(BRMS1)与宫颈癌变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研究2019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 转移 抑制基因 1(BRMS1)与宫颈癌变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4月22日~2018年4月22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具有完整病理资料的宫颈疾病患者为实验对象,其中29例为轻度慢性宫颈炎,11例为CINⅠ级,10例为CINⅡ~Ⅲ级,50例为宫颈癌,对所有患者均进行BRMS1基因 检测。结果从宫颈组织中的BRMS1表达角度分析,CINⅡ~Ⅲ期和CINⅠ期患者表达率无差异性(P>0.05),宫颈癌、CINⅡ~Ⅲ期、CINⅠ期患者与慢性宫颈炎患者相比,BRMS1蛋白阳性表达率下降(P<0.05)。从BRMS1表达的临床病理特征角度分析,不同浸润程度、FIGO分期、有无淋巴转移 患者BRMS1表达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同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年龄患者的BRMS1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变与BRMS1表达可呈负相关性,当BRMS1蛋白表达下降时,则意味着癌细胞处于转移 、浸润、发展趋势。 毛莉 李彩虹 张建关键词:乳腺癌 宫颈癌变 病理参数 乳腺癌 外周血微转移 与乳腺癌 转移 抑制基因 1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 外周血微转移 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乳腺癌 转移 抑制基因 1(breast cancer metastasis suppressor1,BRMSl)的相关性。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149例浸润性乳腺癌 术前外周血中微转移 标志物hMA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学方法检测术后乳腺癌 组织中BRMSl蛋白的表达情况,术后随访其复发情况,SPSS19.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9例浸润性乳腺癌 患者的术前外周血中有71例检测到微转移 标志物hMAM—RNA的表达,微转移 率为47.65%,且乳腺癌 外周血微转移 率与肿瘤TMN分期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及术后复发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和组织分型无关(P〉0.05);BRMS1在术后的乳腺癌 组织中有56例表达阳性,阳性率约37.58%,其中BRMSl阳性和阴性的乳腺癌 病例中外周血出现微转移 的病例分别为16例(阳性率为28.57%)和55例(阳性率为51.9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呈明显负相关(r=-0.296,P〈0.01);伴随着BRMS1蛋白染色阳性强度的逐渐增强,乳腺癌 外周血微转移 率呈现出明显下降的趋势(P〈0.05);同时在外周血微转移 阳性的患者中BRMS1阳性的患者的复发率(12.5%)显著低于BRMS1阴性的复发率(43.6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MS1的失表达与乳腺癌 外周血微转移 密切相关,BRMS1也可作为判定乳腺癌 外周血微转移 的一个重要的分子指标,常规检测乳腺癌 组织中的BRMS1的表达有助于临床了解乳腺癌 患者外周血微转移 及术后复发的情况,从而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和对预后的判定。 吴海燕 何雄斌 胡玉林 谢志斌关键词: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 人乳腺珠蛋白 外周血微转移 乳腺癌 乳腺癌 转移 抑制基因 和骨桥蛋白在前列腺癌 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 转移 抑制基因 (BRMS1)和骨桥蛋白(OPN)在前列腺癌 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46例前列腺癌 组织和29例良性增生组织中BRMS1、OPN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前列腺癌 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BRMS1在29例良性增生组织中多为阳性表达,表达率86.2%(25/29),而前列腺癌 组织中表达率为21.7%(10/46);前列腺癌 组织中OPN表达率为70.0%(32/46),良性增生组织中OPN阳性表达率27.6%(8/29);两种蛋白在前列腺癌 组织和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BRMS1的表达与前列腺癌 有无转移 有关(P=0.046),与年龄、Gleason评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肿瘤大小无关。OPN的表达与前列腺癌 细胞Gleason评分、肿瘤大小和远处转移 有关(P=0.046、0.029、0.035),与性别和PSA水平无关。BRMS1与OP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21)。BRMS1阴性表达伴OPN阳性表达者易发生远处转移 。结论BRMS1和OPN在前列腺癌 的转移 过程中发挥重要且相反的作用,两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评判前列腺癌 恶性程度的辅助指标。 魏灿 张艳斌 应全胜 王伟 杨晓亮 席俊华 吴畏 陈运 倪大伟 井俊峰关键词:前列腺癌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 骨桥蛋白 乳腺癌 转移 抑制基因 1抑制 肿瘤转移 的作用机制2016年 乳腺癌 转移 抑制基因 1(BRMS1)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表达降低或缺失,具有明显降低癌细胞侵袭和转移 的作用。BRMS1基因 通过磷酸肌醇信号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等调节基因 转录和蛋白翻译,还可与mSin3-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复合体、雌激素受体等蛋白相互作用、修复细胞间隙通讯等途径抑制 肿瘤细胞的侵袭及转移 。BRMS1基因 将可能成为有效抑制 肿瘤转移 基因 治疗的新靶点。 毛莉 崔彩萍 张晶 周萍关键词:基因 肿瘤 肿瘤转移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 乳腺癌 转移 抑制基因 1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乳腺癌 转移 抑制基因 1(BRMS1)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为预测肿瘤的发生和转移 提供依据。方法 从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BRMS1与肿瘤发生的临床研究文献,用比值比(OR)评价肿瘤发生与BRMS1阳性表达率的关系。原始数据汇总后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27篇,其中肿瘤病例组2 282例,非肿瘤对照组1 236例,合并OR值为0.10,95%CI为0.08-0.14,BRMS1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37,P<0.000 01)。在有关肿瘤类型亚组中,乳腺癌 合并OR值为0.10,95%CI为0.05-0.20,BRMS1在乳腺癌 和非乳腺癌 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8,P<0.000 01)。结论 BRMS1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呈负相关,同时BRMS1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 的发生也呈负相关。BRMS1在肿瘤组织中低表达或者缺失,其有望作为预测肿瘤发生和转移 的生物标志物。 潘中亚 龙行华关键词:肿瘤 META分析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 鼻咽癌细胞株中乳腺癌 转移 抑制基因 表达的研究 2015年 目的:检测乳腺癌 转移 抑制 (BRMS1)基因 在不同转移 习性的人鼻咽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在m RNA和蛋白2方面检测人鼻咽癌细胞株高分化磷癌、低分化磷癌、低分化细胞株、高成瘤高转移 性细胞株、低成瘤低转移 性细胞株中BRMS1的表达。结果:5种细胞株中BRMS1的蛋白表达皆为阳性,在不同转移 习性的细胞株中其表达强度明显不同。4种细胞株中扩增出BRMS1 m RNA,而BRMS1 m RNA在高转移 性细胞株中未扩增出,高分化鳞癌、低分化鳞癌、低分化细胞株BRMS1 m 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低成瘤低转移 性细胞株(P<0.01)。结论:BRMS1的表达与细胞株的转移 能力有明显相关性,表明BRMS1可能作为鼻咽癌细胞转移 的重要指标。 徐洪波 孙谦 汪庚明 江浩 张亚军 周育夫关键词:鼻咽肿瘤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 胃癌组织中乳腺癌 转移 抑制基因 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 转移 抑制基因 1(BRMS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60例中BRMS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胃癌组织中BRMS1蛋白低表达(35.0%),在癌旁组织中高表达(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BRMS1的表达水平在胃癌患者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 和临床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患者性别、年龄、浸润深度和肿瘤大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MS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呈异常低表达,且其低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 有一定关系。 袁圆 年峰关键词:胃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乳腺癌 转移 抑制基因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乳腺癌 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 组织中乳腺癌 转移 抑制基因 (BRMS1)蛋白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 P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90例乳腺癌 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中BRMS1、u PA的蛋白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乳腺癌 组织中BRMS1和u P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6%和60.00%,乳腺癌 旁正常乳腺 组织中BRMS1和u P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3%和2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1.02、14.40,P均<0.05);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RMS1蛋白表达于细胞核和细胞质内,u PA蛋白阳性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质。阳性细胞染色呈棕黄色细颗粒状。BRMS1蛋白和u PA表达在TNM分期中Ⅰ期和Ⅱ期乳腺癌 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Ⅲ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64、6.13、9.46、36.75,P<0.05);BRMS1和u PA表达在乳腺癌 淋巴结转移 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9.64、36.75,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乳腺癌 组织中,BRMS1蛋白表达与u PA呈明显负相关(r=-0.75,P<0.05)。结论 BRMS1与u PA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乳腺癌 的浸润转移 ,两者在转移 的信号转导中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胡祖健 徐海滨 任兴昌 何俊玲关键词:乳腺癌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免疫组化 乳腺癌 转移 抑制基因 BRMS1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2014年 当今医学发展中,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是一大难题,所以对于恶性肿瘤的研究业已成为重要课题,并已在全世界展开广泛的深入的研究。恶性肿瘤的一个显著特性是转移 ,因此对抑制 肿瘤转移 的探索已成为聚焦的热点,因而一些对肿瘤转移 有着抑制 作用的基因 的研究探索也在广泛开展和不断深入,自从首个能够抑制 肿瘤转移 基因 ——nm23被发现,已经有十余个肿瘤转移 抑制基因 被发现,这些转移 抑制基因 对原发肿瘤的形成与生长并无直接作用, 唐经纬 詹晓东关键词:肿瘤 乳腺癌 转移 抑制基因 1和核因子相关κB结合蛋白50在宫颈癌变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 转移 抑制基因 1(BRMS1)、核因子相关κB结合蛋白50(NF-κB p50)在宫颈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uper Sensitive TM IHC)法分别检测慢性宫颈炎组织、CINⅠ组织、CINⅡ~Ⅲ组织和宫颈癌组织中BRMS1、NF-κB p50的表达,分析两者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宫颈癌、CINⅡ~Ⅲ及CINⅠ组组织中BRMS1蛋白的表达低于慢性宫颈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BRMS1蛋白在ⅡB~Ⅳ期、浸润深度>1/2、有淋巴结转移 者中表达降低甚至缺失(均P<0.05)。②NF-κB p50蛋白在宫颈癌组、CINⅠ和CINⅡ~Ⅲ组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慢性宫颈炎组(均P<0.05),且在瘤体直径≥4 cm、低分化癌、浸润深度>1/2、有淋巴结转移 者中NF-κB p50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宫颈癌中BRMS1与NF-κB p50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s=0.426,P<0.001)。结论:宫颈癌中BRMS1蛋白与NF-κB蛋白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BRMS1蛋白阳性表达逐渐下降、甚至缺失,而NF-κB蛋白阳性表达逐渐升高,与癌细胞的发展、浸润转移 密切相关。 毛莉 杨永秀关键词:宫颈肿瘤 基因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1
相关作者
何雄斌 作品数:18 被引量:78 H指数:5 供职机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乳腺癌 BRMS1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浆细胞性乳腺炎 抗生素 朱巍 作品数:122 被引量:138 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电离辐射 AT细胞 青蒿素 放射增敏作用 放射增敏 吴畏 作品数:32 被引量:111 H指数:5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梗阻性无精症 精囊镜 射精管 勃起功能障碍 李晓瑜 作品数:20 被引量:65 H指数:5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喉肿瘤 声门上型喉癌 淋巴转移 声门上型 BRMS1 谢志斌 作品数:13 被引量:16 H指数:2 供职机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表达及临床意义 结肠癌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BRM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