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02篇“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相关文章
- 超声鉴别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价值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超声在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breast intraductal papillomatosis, BIDP)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本院就诊的126例疑似DCIS、BIDP患者,根据病理结果金标准,分为DCIS组(n=70)和BIDP(n=24),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超声检查,对其病灶数量、分布、信号和形态,并对其强化方式等进行分析,对比超声造影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对比DCIS组和BIDP组经超声图像特征情况发现,其形态、结节内部回声、微钙化、血流和同侧腋窝淋巴结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经超声检查结果后显示,对DCIS、BIDP诊断的灵敏度为74.29%(52/70)、特异度91.67%(22/24)和准确率为78.72%(74/94),其诊断价值较高。结论:超声检测用于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当中具有一定鉴别诊断意义。
- 郑韦力林济钦
- 关键词:超声造影乳腺导管内原位癌
-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超声诊断研究进展
- 2023年
-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是女性群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伴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提高,该疾病的检出率也呈现出了逐年提高的趋势。在女性恶性肿瘤当中,乳腺癌的发病概率居首位,这将会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组织学特征如下:异常病变部位为乳腺导管上皮,该处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增快,且恶化程度相对较高,但增殖区域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局限在基底膜内,这些异常症状可逐步进展为高级别恶性肿瘤,如有较高概率发展为浸润性乳腺癌,或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也有较高概率导致患者死亡。超声是当前诊断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主要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评估为诊疗关键步骤之一,全面、准确评估病情可对病情治疗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疾病评估中,超声为关键检查方式之一,可提供基础病情信息,也可为后续CT/x线造影提供良好条件,减少风险因素,同时其也是明显不适症状的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主要检查方式和诊断依据来源。随着技术发展,超声应用范围逐步扩大,检查方式也逐步优化,逐渐成为临床熟练度较高的检查技术手段之一。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等新技术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超声检出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多种超声技术相互联合,能够进行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早期诊断。超声主要是通过多切面实时检查进行诊断,进而能够了解到内部回声、肿块位置等信息,在内部回声的早发现早治疗中,该诊断方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陈桂芬
- 关键词:乳腺导管内原位癌超声诊断
- 应用机器学习方法整合超声多参数构建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预测模型
- 背景:乳腺癌在我国女性群体中是一类比较常见的肿瘤。2020年WHO调查显示乳腺癌全球发病率达17.1%,死亡率也较高,达到8.16%。全球乳腺癌患者数量已超过肺癌,其患者数量位居各类癌症之首。目前,导管原位癌(Ducta...
- 陈晓丹
- 关键词:机器学习方法乳腺导管内原位癌
-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钼靶、超声及临床特征与其再发乳腺癌风险相关性分析
-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钼靶(Mammography,MG)、超声(Ultrasound,US)及其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再发乳腺癌风险的相关因素。 方法:...
- 张惠美
- 关键词:乳腺导管内原位癌钼靶检查复发风险
-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的超声表现及雌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情况
- 2023年
-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的超声表现及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患者超声图像特征、血流信号分级、阻力指数、血流速度,检测ER、Her-2表达水平。结果钙化与非钙化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肿块、导管扩张、后方回声衰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块纵横比、边缘毛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钙化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血流信号分级0级31例,Ⅰ级2例,Ⅱ级1例,Ⅲ级0例;非钙化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血流信号分级0级19例,Ⅰ级11例,Ⅱ级9例,Ⅲ级7例。钙化与非钙化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血流信号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钙化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阻力指数(0.79±0.24)高于非钙化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0.53±0.13),血流速度[(19.14±6.25)cm/s^(2)]快于非钙化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10.28±3.39)cm/s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24,7.484,均P<0.05)。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年龄、超声表现、肿块最大径与ER、Her-2表达均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安全可行,超声表现为肿块的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ER、Her-2呈高表达,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齐瑜王福建何暐
- 关键词:乳腺导管内原位癌超声表现雌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HER2表达及与复发的关系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检测乳腺导管内原位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手术切除治疗,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均经免疫组化法检测HER2的表达。对比二者HER2阳性表达率,对比复发和未复发患者癌组织HER2阳性表达率;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HER2阳性表达与复发的关系。结果复发率为14.21%;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复发和未复发患者癌组织HER2表达分布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HER2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复发患者的癌组织HER2阳性表达率高于未复发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家族史、最大肿瘤直径>2 cm、高级别、HER2阳性表达、ER阳性表达、PR阳性表达均是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放化疗、靶向治疗是其保护因素。结论乳腺导管内原位癌HER2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且HER2阳性表达、有家族史等均可增加术后复发的风险,淋巴结清扫术等则可降低其发生概率。
- 周广慧冯庆菁黄晓芸
- 关键词:乳腺导管内原位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复发
-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MRI特征与HER-2表达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的MRI特征与HER-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1年6月在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乳腺DCIS患者分为HER-2阳性组29例,HER-2阴性组24例,比较2组间MRI特征的差异。结果2组间内部强化特征、微血管征、TIC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形态学、非肿块样强化分布形式、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阳性组以集群状强化(65.5%)为主,TIC类型以Ⅱ型(48.1%)、Ⅲ型(29.6%)为主,微血管征(89.7%);HER-2阴性组以簇环状强化(50.0%)为主,TIC类型以Ⅱ型(45.8%)、Ⅰ型(54.2%)为主,微血管征(54.2%);集群状强化,微血管征、TICⅢ型3个参数同时具备诊断HER-2阳性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均为100%。结论MRI参数中集群状强化、微血管征及TICⅡ型或Ⅲ型曲线在较大程度上能反映乳腺DCIS中HER-2表达情况,三者联合应用可提高HER-2阳性的诊断效能。
- 滕敏敏邵元伟方娟娟张丽伟刘廷洲李华芳
- 关键词:乳腺导管内原位癌MRIHER-2
-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伴微浸润的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分析
- 2022年
-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内原位癌伴微浸润(DCIS-MI)的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78例DCIS-MI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就诊的78例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分析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研究组病理分型以粉刺型为主,细胞核分级高级别占比较高,组织坏死情况较多;对照组病理分型以非粉刺型为主,细胞核分级低级别占比最高,组织坏死情况较少;研究组粉刺型、组织坏死占比高于对照组,细胞核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Ki-67高表达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CIS-MI患者相较于未伴微浸润的DCIS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病理与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利于临床医生明确疑似DCIS-MI患者病情,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晓鑫伏玉
- 关键词: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微浸润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 一种增强图像局部特征式多任务分割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区域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一种增强图像局部特征式多任务分割乳腺导管内原位癌区域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输入P63图像,对P63图像进行分析,选择P63图像中目标的整体特征和目标的局部特征,并将整体特征制作成所对应的两个标签;步骤...
- 杨一明郑众喜袁勇雷雪梅
- 超声“萤火虫”技术联合X线钼靶摄影可提高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检出率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超声“萤火虫”技术与X线钼靶摄影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疑似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98例患者均在本院行手术治疗,术前均行超声“萤火虫”技术及X线钼靶检查,统计两种检查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的检出情况,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进行对比,比较单一检查与联合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98例乳腺导管内原位癌患者均为单发病灶,良性病变59例,恶性病变39例。超声“萤火虫”技术对乳腺导管内原位癌诊断的敏感度较X线钼靶高(71.8%vs 61.5%),特异性较X线钼靶低(66.1%vs 76.3%),但两者对乳腺DCIS的诊断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萤火虫”技术联合X线钼靶对乳腺DCIS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2.3%、91.5%及91.8%,均高于单纯超声“萤火虫”技术诊断(71.8%、66.1%、68.4%)和单纯X线钼靶(61.5%、76.3%、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萤火虫”技术联合X线钼靶摄影在诊断乳腺DCIS时具有较高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度,有助于提高乳腺DCIS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价值。
- 葛妍姚礼忠张媛武秀兰贾志莺
- 关键词:X线钼靶摄影乳腺导管内原位癌
相关作者
- 葛妍

- 作品数:21被引量:82H指数:6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造影 超声表现 超声 常规超声 甲状腺肿瘤
- 张媛

- 作品数:12被引量:12H指数:1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表现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 超声 化疗 病理基础
- 王俊杰

- 作品数:680被引量:2,553H指数:2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放射性粒子 CT引导 前列腺癌 放射性 植入治疗
- 廖宁

- 作品数:103被引量:42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乳腺癌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患者 曲妥珠单抗
- 王维虎

- 作品数:205被引量:684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放射疗法 卡培他滨 乳腺肿瘤 预后 同步放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