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5篇“ 乡村女性“的相关文章
以舞为翼,绽放乡村女性志愿之光
2025年
广袤的华夏大地之上,乡村发展的每一次华丽蚊变,都离不开群众的力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西平乡,就有这样一支女性志愿者队伍。她们以舞蹈为桥梁,弘扬志愿服务情神,为乡村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成为美丽乡村画卷上一抹亮眼的色彩。
王蕴蓉
关键词:美丽乡村志愿服务志愿者队伍乡村女性
乡村女性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性别特征和路径思考
2025年
【目的】分析乡村女性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性别特征,从而寻求适合她们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调动她们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积极性,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法】在女性日益成为乡村主体的背景下深入挖掘女性力量,采用文献研究法并结合以往的相关乡村调研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女性角度思考乡村文化振兴路径。【结果】女性具备善于言辞和情感认同、善于理解和包容、善于向男性学习、善于兼顾全局等四大特征,有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自身优势。【结论】从实施乡村素质提升计划,增强乡村女性本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带动乡村女性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深入挖掘女性价值,搭建乡村女性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平台;加强思想文化建设,营造全员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新气象四个方面来提出乡村女性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对促进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赖慧欢傅琼
关键词:性别视角乡村女性文化振兴
新“女性”还是旧“零工”?——乡村女性主播群体的短视频内容生产与流动主体性研究
2025年
从交叉分析的视角,流媒体时代处于乡村地区的女性短视频博主的数字劳动和情感劳动亟需关注;数字劳动与媒介可见性之间的张力,落脚于社会性别与主体意识的建构,使新“女性”与旧“零工”之间亦可能存在对话的空间。乡村女性主播的短视频数字实践,既通过数字介质实现了可见性,但同时也面临被算法逻辑所驯化,重新成为免费劳工的风险,这反映了平台经济下流动的主体性。同时,本研究通过剖析束缚在宏大社会结构、中观家庭景观与微观媒介中的乡村女性群体,分析其在反抗标签、自我想象和找寻身份认同的过程中,构造多维生活样态、差异化面向和性别意识的途径。因此,需要尊重一般智力与主体劳动的重新结合,认可乡村女性主播群体数字化生存的付出与实践,即她们从旧的“零工”转变为新的“灵工”,通过自主工作、灵活工作、创意工作,重归劳动的本质与活力。
杨雅苏芳李思雨
关键词:乡村女性
新世纪乡土文学中乡村女性形象研究
2025年
20世纪20年代以降,乡土文学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随着时代的变迁,新世纪乡土文学的基因也出现了变异,呈现出多元化、多维度的发展趋势。乡村女性形象谱系得到了发展与更新,出现了很多符合当代社会的新人,诸如进城务工者、留守女性和返乡创业者等等。这些女性的生命活动空间得到了延展,更重要的是女性主体意识得到了加强。这种变迁也正好折射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的新变化。
瞿靖
关键词:乡土文学女性形象
“资源-主体-关系”:乡村女性经济精英公共参与的促进机制
2025年
乡村女性经济精英的公共参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扩大有序政治参与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基于合作生产理论,构建“资源—主体—关系”分析框架,探究乡村女性经济精英公共参与的促进机制,发现行动主体多样化的资源需求是乡村女性经济精英公共参与的前提,具有互补性的资源优势是其实现合作生产的客观条件。乡村女性经济精英在与政府、村民、村集体等行动主体的合作生产中,扮演参与性生产者与消费性生产者双重角色,形成互利互益的经济合作关系与政治合作关系,并且二者之间呈现明显的“经济—政治”互促特征。未来须从发挥主体独特性的资源优势、强化合作关系的稳定性、增强政治吸纳的适应性方面着手,进一步增进女性经济精英公共参与的效能。
刘婷
关键词:乡村女性经济精英公共参与
20世纪80年代小说中乡村女性书写研究
20世纪80年代的乡村受到了城市化与现代文化的不断影响,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在乡村内部呈现出了明显的碰撞,这为20世纪80年代乡村题材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创作空间。在文学创作上,乡村女性形象因其独特的身份特...
陈琳
关键词:乡村题材小说女性形象
传播改变认知:乡村女性短视频创意劳动的主体意识重构
2024年
视频传播技术(video-based ICT)的革新催生了新兴经济模式和劳动形态。乡村女性短视频博主通过主体性建构的劳动实践方式获得个体经验与主观认知,并在创意劳动中实现社会阶层跃迁与性别角色转变。文章聚焦乡村女性在数字劳动中的角色和体验,提出创意劳动“传播—建构—改变”的实践模式:一方面,乡村女性短视频博主通过维系粉丝关系和强化主体性生产等方式获取精神与物质的双重“酬劳”,深化对其个体处境的理解;另一方面,以持续劳动的方式进行个体处境的调适与认知边界的拓展,重构社会结构的一隅,以获得乡村女性群体的社会参与和经济发展。
徐天博李含月
关键词:乡村女性扎根理论
女性纪录片中的乡村女性形象呈现——基于毕业作品《沪漂家政》的创作报告
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现乡村女性风貌的纪录片开始出现,这一时期的纪录片着重展示年轻女性进城务工的风貌。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妇女政策中以“发展”为取向的政策日益增加,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升,随之也带来了女性思想的转变,女性...
方故语
关键词:乡村女性女性形象
中国式现代化的多重镜像——由新时期以来蒙汉女性写作的乡村女性形象说起
2024年
新时期以来蒙汉两个民族女性作家有关乡村女性的表述,是女性知识主体对中国式现代化发言的一种方式。无论是作为“风景”的乡村女性形象,还是传统乡村情境中女性受难者形象,在一定程度上都提供了有别于同类型男性创作的文学镜像,较深入地表现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女性的真实处境,以及内在的差异性和差序性。
包天花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女性
新媒体电商背景下乡村女性主体意识建构分析——以陕西省渭南市下辖县域为例
2024年
新媒体电商的飞速发展为农村地区催生了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也为农村女性提供了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和平台。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手段,考察陕西省渭南市县域农村地区从事新媒体电商的女性群体,剖析其参与行为的内在逻辑及在此新型业态中主体意识的重构过程。研究发现,新媒体电商的兴起形成了一种新型生产劳动模式,乡村女性通过自主实践,打破固定角色与期待,转型成为拥有独立主体性、追求个体价值及生命意义的现代化农村女性。但是乡村女性也面临技能获取不足、信息不对称及社会支持体系有限等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她们的成长空间与全面发展的潜力。
杜蘅
关键词:乡村女性扎根理论

相关作者

王爱军
作品数:69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
研究主题:小说 文体互渗 诗性 叙事 中国现代小说
王宇
作品数:75被引量:144H指数:7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研究主题:等离激元 乡村 性别 女性 共面波导
钟飞飞
作品数:5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乡村女性 公共生活 宗族 女性 窥探
郑连斌
作品数:476被引量:1,238H指数:36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汉族 活体测量 年龄变化 年龄 体质特征
栾轶玫
作品数:267被引量:1,406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研究主题:新媒体 媒介 媒体 融媒体 媒介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