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783篇“ 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相关文章
两种藏药对乙型肝炎纤维化的有效评价
2025年
目的探讨两种藏药(“唐坐散”和“苦空窍敦丸”)联合口服制剂对乙型肝炎纤维化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2年11月我院病门诊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30例。治疗周期为13周,运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比较患者治疗前后LSM(组织硬度检测)值及藏医证候积分的变。结果藏药服用13周后全部患者LSM值显著降低(P<0.001),纤维化明显改善,藏医证候积分显著降低(P<0.001),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藏药“唐坐散”和“苦空窍敦丸”联合口服治疗能有效降低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的LSM值,改善纤维化,显著降低藏医证候积分,且安全性良好。
白央顿珠旦达德庆白珍拉姆普赤
关键词:肝纤维化
乙型肝炎纤维化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估
2025年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纤维化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我院进行活检的1032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在训练组中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ASSO回归提取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乙型肝炎患者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采用决策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的临床实用性;采用ROC曲线、净重新分类指数(net reclassification index,NRI)及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IDI)比较新建立的联合模型与APRI、FIB-4、TE之间预测能力的准确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TE、血小板计数、白蛋白/球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甲胎蛋白、门静脉流速、脾脏厚径是乙型肝炎患者发生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在训练组及验证组人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6、0.866,同时该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均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列线图模型比APRI、FIB-4及单独TE参数模型的预测能力均有所改善(P<0.001)。结论本研究建立起一个相对准确的乙型肝炎纤维化预测模型,血清及影像学指标联合TE可提升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
汤影子郭艳段海珊何小勤夏杰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列线图
基于“扶正瘀解毒”探讨复宝丸对乙型肝炎纤维化治疗作用
2025年
纤维化病理机制复杂,目前尚无特异有效的抗纤维化学药物与生物制剂,中医药诊治乙型肝炎纤维化有重要作用。枣庄市中医医院吕兰凯主任医师结合多年诊疗经验认为“湿热疫毒”与“正虚血瘀”是乙型肝炎纤维化的主要病因病机,在扶正瘀治法的基础上,兼顾凉血解毒、软坚散结之法。形成“扶正瘀解毒”治疗乙型肝炎纤维化,研制出具有保降酶及抗纤维化作用的医院自制剂复宝丸。因此,基于“扶正瘀解毒”探讨复宝丸对乙型肝炎纤维化的治疗作用与临床意义。
李富艳张洪冰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方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纤维化及病毒学指标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健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对纤维化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8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CHB患者14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复方鳖甲软片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口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健方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口服。2组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功能指标、血清病毒学指标、血清纤维化指标、超声半定量评分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移酶(r-GT)、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比值(RPR)、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指标及边缘、表面被膜、实质回声及静脉清晰度半定量评分均降低(P<0.05),白蛋白(ALB)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乙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2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改善血清纤维化指标、功能指标、血清病毒学指标、超声半定量评分,治疗效果优于复方鳖甲软片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口服治疗,药物安全性高。
曹智丽陈春刘芳杨珺吕建东孙雪峰
关键词:恩替卡韦复方鳖甲软肝片乙型肝炎血清病毒肝纤维化
聚焦护理联合叙事护理对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5年
分析聚焦护理联合叙事护理对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的80例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引入聚焦护理联合叙事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聚焦护理联合叙事护理对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效果良好。
邢萌萌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心理状态
腹部超声联合血清AFP、GP73水平对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程度的评估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腹部超声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蛋白73 (GP73)对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穿刺活检结果将其分为无纤维化组(12例)、轻度纤维化组(20例)、中度纤维化组(42例)和重度纤维化组(1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部超声检查及血清AFP、GP73指标水平检测。对比4组患者腹部超声检查各项参数及血清AFP、GP7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腹部超声联合血清AFP、GP73评估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程度的不断加重,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长度及脾脏厚度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034、20.838、22.294、70.397,P<0.05);随着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程度的不断加重,血清AFP、GP73水平均呈逐渐上升趋势,且重度纤维化组患者AFP、GP73高于中度纤维化组,中度纤维化组患者AFP、GP73高于轻度纤维化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014、77.493,P<0.05);腹部超声联合血清AFP、GP73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0,高于AFP、GP73单独诊断的0.698、0.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纤维化程度患者的腹部超声影像学特征之间有较大差异,血清AFP、GP73指标与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之间联系紧密,可用于评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纤维化程度,采用腹部超声联合血清学指标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马园园郭聪敏
关键词:腹部超声高尔基体蛋白73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恩替卡韦联合鳖甲煎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疗效及远期结局分期
2025年
分析对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以恩替卡韦联合鳖甲煎丸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收治的56例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利用电脑抽号法分研究组、常规组,各28例,分别对其提供恩替卡韦联合鳖甲煎丸治疗、水飞蓟素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对比两组差异性。结果 研究组远期疗效、生活质量、血清指标、满意度等更佳(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以恩替卡韦联合鳖甲煎丸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远期疗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纠正患者的血清指标水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水平。
潘志敏
关键词:恩替卡韦鳖甲煎丸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FibroScan、GPR评分、S指数、IL-6及TNF-α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2025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无创影像学检测(Fibro Scan)、两种血清学模型(GPR评分、S指数)和两种炎性因子(IL-6、TNF-α)预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纤维化的价值,以及对活检病理分期一致性评估,为CHB的早期干预提供预警。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在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行穿刺活检的131例HBeAg阳性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活检结果,活检前完善相关检查:TBil、ALT、PLT、GGT、Alb、IL-6、TNF-α及硬度检测(LSM)、腹部超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pa检验分析LSM无创组织学分期与活检病理分期的一致性;单一变量与FibroScan诊断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联合预测因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单项指标以及联合预测模型对纤维化的诊断价值,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ROC曲线下面积间的差异。结果在脏病理活检炎症程度的一致性检查中Kappa值为0.807(P<0.001),脏病理活检纤维化程度的一致性检查中Kappa值为0.827(P<0.001),表明FibroScan无创组织学分期与活检病理在炎症分期和纤维化分期中均有良好一致性。年龄与LSM、GPR评分、S指数、IL-6、TNF-α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GPR评分、S指数、IL-6、TNF-α与LSM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GPR评分、S指数、IL-6、TNF-α均为诊断显著期纤维化(≥S2)和进展期纤维化(≥S3)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单独预测显著期纤维化(≥S2)的诊断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GPR评分、S指数、IL-6和TNF-α,单独预测进展期纤维化(≥S3)的诊断价值从高到低依次为S指数、GPR评分、TNF-α和IL-6。而联合模型的预测价值高于单项指标的预测价值(P值均<0.05)�
张映媛许丹青木唤牟春燕常丽仙王远珍魏红艳刘立李卫昆刘春云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肝纤维化
前S1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DNA联合乙型肝炎5项检验用于乙型肝炎纤维化诊断的价值
2025年
目的探究前S1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联合乙型肝炎5项检验在乙型肝炎纤维化中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12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入院患者进行前S1抗原、HBV-DNA、乙型肝炎5项检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体(HBeAb)],以组织病理学活检结果作为诊断纤维化的金标准,探究各项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纳入的120例患者中,有41例患者未出现纤维化,占比为34.2%,作为未发生组;有79例患者出现纤维化,占比为65.8%,作为发生组。2组HBeAb、HBsAb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sAg、HBeAg、HBcAb、HBV-DNA、前S1抗原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单一诊断与联合诊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值均>0.7,其中联合诊断价值更高。结论在乙型肝炎纤维化疾病诊断中,联合前S1抗原、HBV-DNA、乙型肝炎5项指标,较单一诊断方法效能更高,可推广。
黄海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抗体肝纤维化前S1抗原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患者的疗效
2025年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CELT)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纤维化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4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嘉善分院感染科诊疗的CHB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恩替卡韦联合CELT治疗)和对照组(恩替卡韦单药治疗)。采用1∶1倾向得分匹配(PSM)平衡组间基线特征。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白蛋白(Alb)]、纤维化指标[纤维化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IV-C)]、病毒载量指标(HBV-DNA转阴率和HBsAg转阴率)、炎性指标(CRP和IL-6)。结果共纳入401例患者,经PSM匹配后,每组各纳入122例患者。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7.70%vs.77.87%,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观察组CHB纤维化患者HA、LN、PC-III、IV-C、TBil、ALT、AST、IL-6、CRP、HBV-DNA和HBsAg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V转阴率(63.93%vs.40.16%,P<0.05)和HBsAg转阴率(62.30%vs.36.89%,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CELT可提高CHB纤维化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抑制纤维化,改善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病毒载量促进转阴。
宋妹赵越越王丽欢高晨
关键词:疗效

相关作者

贾继东
作品数:888被引量:16,798H指数:5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研究主题:肝纤维化 肝硬化 慢性乙型肝炎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病毒治疗
王宝恩
作品数:736被引量:7,537H指数:4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研究主题: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复方861 基因表达 肝硬化
叶立红
作品数:191被引量:644H指数:13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五医院
研究主题:肝组织 肝纤维化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高效液相色谱法
刘成
作品数:271被引量:2,784H指数:3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肝纤维化 扶正化瘀方 二甲基亚硝胺 肝星状细胞 抗肝纤维化
王泰龄
作品数:214被引量:2,243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
研究主题:肝纤维化 病理 病理学 肝硬化 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