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7篇“ 主体性价值“的相关文章
重塑生命正义:智慧教学的主体性价值悖论及其消解被引量:2
2024年
人工智能在解放教育生产力的同时,也促逼教育陷入主体性困局中。智慧教育典型案例区教师的智慧课堂实践,出现智慧教学存在自然质感流失、思维浅化、情感淡退和个性消弭等主体性价值困境,这与AI教育应用的初衷适成悖反格局。而悖论的消解有赖于智慧教学主体性价值逻辑的澄明,包括回应价值内容、载体与原则等关键伦理问题。生命自然性、思想性、精神性和独特性蕴藏的存在维护效能,是主体性的重要价值表征。这些价值的挖掘与实现,须由自由独立的生命个体来完成,并要求个体在实践中遵循“自发-自觉”“为我-我为”“受动-能动”相统一的原则。循此逻辑,智慧教学应重塑感官叙事模式,通过数字化质感创生方式张扬生命的自然性价值;通过媒介选择、信息要素调控与沉浸技术运用,营构深度思维图式,挖掘生命的思想性价值;通过建立智能化情绪激活机制,守护情感本真,涵育生命的精神性价值;通过构筑智能化差异发展空间,激发主体内生动力与创造性,彰显生命的独特性价值
许三珍夏海鹰吴南中赵志伟
关键词:智慧教学主体性价值人工智能
国家叙事与地方表达——论武陵山区民族村寨建设中的文化主体性价值被引量:1
2024年
民族村寨建设是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国家叙事和地方表达。通过考察武陵山区民族村寨建设中文化自觉、文化惯性和文化生产过程,从文化主体的适应性、因应性和回应性中重新认识民族地区现代化过程中文化主体性建设的三重价值维度;面对国家政策设计和地方实践表达中的话语矛盾与冲突,从匠作技术传承、民族文化传播和地方性空间生产中分析民族村寨建设中的主体实践挑战;最后,从主体回归、实践赋权和空间活化三个层次提出我国民族村寨文化主体性建设的价值面向。文化主体性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迫切要求,为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民族地区生活水平的实质性改善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
乔杰李晓峰洪亮平
关键词:文化主体性国家叙事
学术期刊编辑主体性价值的提升策略
2024年
学术期刊编辑作为学术成果的筛选者和传播者,其主体性价值不仅体现在对学术质量的把控方面,更在于对学术创新的推动和学术规范的维护方面。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学术环境的日益复杂,学术期刊编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不断提升学术期刊编辑的主体性价值,提高编辑的专业素养,才能进一步推动学术期刊的优质发展。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和实例探析等方法,分析了学术期刊编辑主体性价值的内涵以及当前学术期刊编辑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提升专业素养保障学术期刊出版质量,增强创新意识推动学术期刊升级发展,强化社会责任维护学术规范抵制不端,优化编辑流程提高期刊编辑工作效率等策略方法,旨在全面提升学术期刊的主体性价值与作用,为学术期刊的长久发展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张保玉
高校学术期刊编辑主体性价值的提升策略被引量:6
2024年
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和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持续推进,高校学术期刊编辑的主体性价值虽然不断扩展和延伸,但是其仍然面临被长期边缘化、对自身主体性价值缺乏全面清晰的认知、常态化超负荷工作的严重挑战。高校学术期刊编辑应通过掌握新媒体技术,推进学术期刊数字化发展;创办高水平英文期刊,提高显示度和贡献度;坚持学术研究,走学者型编辑之路;进一步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高校管理层应通过建立学术期刊编辑双职称、双身份管理模式,科学细化职责分工,完善出版队伍建设并加强制度支持,从而提升高校学术期刊编辑主体性价值
康军
关键词:主体性价值
新时代大学英语中的文化主体性价值研究
2024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了文化主体性的重大意义,指出文化自信就来自我们的文化主体性。文化主体性这一概念涵指文化主体对本民族文化的清醒认知、高度认同、自觉自信,乃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时代的大学英语应当对巩固大学生中华文化主体性的问题提起重视。这是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统一、加强正确价值引领的内在要求,更是大学英语服务公共文化治理、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内在要求。这真正体现了大学英语将自身发展的“小逻辑”融入国家建设的“大逻辑”,培育时代新人,助推强国建设。
张姝瑜王晓丹石喆李超
关键词:大学英语文化主体性人文性文化治理文化安全
掌控的假象:数字媒体时代隐私主体性价值困境与回归路径
2024年
数字时代隐私主体无法完全掌控自身隐私,尽管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的功能性设计进行信息管理,但个体对自身隐私的掌控实际上受限于平台的设计和功能。未来的隐私保护工作需要关注个人数据的保护和权力结构的平衡,以确保隐私权在数字化时代能得到真正的保护和促进。
常静范海潮
关键词:隐私保护
孔子仁学的主体性价值
2020年
远古时代人类的精神文明状况难以描述。夏商周三代均有“天命”信仰,但个体理性没有得到独立而充分的发展。周公对“德”之重视成为儒家修身思想的渊源。孔子所倡导的“仁”与“为己之学”是华夏文明个人主体性的最早挺立,先秦儒家学者们继承了这一“反躬内求”的修身路径,并指出了以“慎独”为核心的修养理论。主体性不是封闭的自我,而是无私的、开放的、灵明的、能够照顾到天地万物的存在,是儒学指出的救赎之道。但是,“慎独”还需要一套具体的工夫论体系来支撑,自我反思的合法性也需要面对来自比较哲学、比较宗教的质疑与审问。
白宗让
关键词:孔子仁学主体性
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人民主体性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价值旨归是为了人民,社会主要矛盾解决的依靠力量也是人民。人民主体的能动性和历史性实践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动力之源,人民主体立场是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过程中一以贯之的价值核心,社会公平正义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提供了价值遵循,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业已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价值目标。
陈芬徐玉婷
关键词:人民主体性社会主要矛盾
艺术创作中人的主体性价值分析
2020年
艺术作品的市场化带来了人们价值追求的多元化,多元化的艺术追求导致艺术创作中人的主体性价值碎片化。文章认为,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培育艺术创作领域人的主体性价值,揭示艺术创作规律,具备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彰显人的主体性价值,使艺术创作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和谐、自由、全面发展。
程思路
关键词:艺术理论马克思主义美学
多重话语空间下伊森语言批判及主体性价值重构——重读斯坦贝克《烦恼的冬天》
2020年
斯坦贝克的长篇小说《烦恼的冬天》完美呈现了消费主义占主导地位的美国社会价值观以及臣服于此意识形态下主体的“文化的”烦恼与窘境。通过对主人公伊森内心异化的话语与文化价值分离的创伤刻画,以及结尾对伊森主体性价值重构的寄托,斯坦贝克赋予这部长篇小说一种价值伦理关切,表达了他对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的批判和对底层民众的深切同情。而对多重话语空间下伊森内心异化的话语及主体价值重构过程的深入剖析,有助于我们对这部小说的深度理解。
严云霞
关键词:话语空间话语分析

相关作者

李泳梅
作品数:16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
研究主题:科学主义 素质教育 勃兴 德育 主体性价值
王宁
作品数:28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教育政策 主体性价值 多中心 知识治理 高校教师
袁银传
作品数:116被引量:430H指数:11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
研究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小农意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小生产者
高建华
作品数:10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城建大学社会科学部
研究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青年亚文化 新媒体 主体性价值 混合式教学模式
蒋园园
作品数:31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绩效评价 中小学校长 分布式领导 教育政策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