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940篇“ 临床病理研究“的相关文章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的临床病理研究现状
2025年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PCV)是中国人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主要亚型。PCV与典型的新生血管性AMD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自然病程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除了传统的玻璃膜疣驱动机制外,PCV可能与肥厚脉络膜机制相关,后者在亚洲人群中更为常见。深入的病理学探索将有助于揭示PCV的发病机制,并探索PCV与其他脉络膜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PCV患者眼球标本的稀缺,现有的病理研究较少,且结果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文章通过介绍笔者最新的临床病理研究结果,并结合历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总结了关于PCV病灶所在的层次、起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表达水平的争议问题,阐明了PCV的临床病理研究现状。第一,PCV病灶的层次。临床上,OCT成像显示PCV病灶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与Bruch膜的高反射线之间,属于I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特殊亚型。部分病理研究认为PCV病灶位于Bruch膜内,但实际上PCV病灶更准确地位于RPE基底膜下。第二,异常分支血管网(branching vascular networks, BVN)的起源。尸体眼标本的病理分析表明,BVN起源于脉络膜动脉,且动脉穿过Bruch膜后,转变为薄壁毛细血管形成I型脉络膜新生血管。少数研究指出PCV可能由静脉扩张形成,并存在脉络膜静脉的淤滞。第三,VEGF在PCV病灶中的表达。VEGF是新生血管性AMD的关键致病因子,一些研究表明PCV病灶中VEGF表达升高,提示PCV可能与新生血管性AMD具有相似的发病机制,但也有研究发现PCV病灶中的VEGF表达为阴性,提示PCV的机制可能不完全依赖于VEGF。综上,PCV的病理特征具有复杂性,既有与新生血管性AMD相似的表现,也有肥厚脉络膜的特征。随着眼球捐献意识的提高,未来有望�
李妙玲(综述)文峰
关键词: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临床病理玻璃膜疣
儿童后肾腺瘤的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2024年
儿童肾肿瘤包括先天性中胚层肾瘤、肾母细胞瘤(Wilms’ tumor,WT)、肾脏恶性横纹肌样瘤、肾透明细胞肉瘤、肾细胞癌和后肾腺瘤(metanephric adenoma,MA)等[1-2]。WT约占儿童肾肿瘤的85%,组织学分为上皮为主型肾母细胞瘤(epithelial predominant Wilms’ tumor,e-WT)、间叶为主型WT、胚基为主型WT、混合型WT和间变型WT[2-3],其中e-WT是以较多的肾小管样结构为肿瘤特征。
马阳阳杨晓群甘华磊
关键词:后肾腺瘤儿童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临床病理研究
2024年
目的: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clear cell papillary renal cell tumor,CCPRCT)是一种少见但重要的肾肿瘤类型,与其他肾细胞肿瘤具有类似的形态学特征,易导致误诊。本研究旨在探讨CCPRC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其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15例CCPRCT患者,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其镜下形态、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5例患者中,男10例,女5例,年龄为(54±17)岁,10例患者肿瘤位于左肾,5例患者肿瘤位于右肾。组织学上肿瘤均由增厚的纤维囊包裹,并局限于肾实质内;肿瘤细胞排列成乳头状、管状、囊状、腺泡及实性等结构;乳头由小到中等大小、透明细胞质的单层细胞组成,肿瘤均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泌尿病理学会(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WHO/ISUP)1级或2级;细胞核反极性分布,即核上移,靠近腔面,远离基底,类似鲨鱼牙齿排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细胞角蛋白7、碳酸酐酶9(carbonic anhydrase 9,CA9)和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34βE12)均为阳性表达;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CD117、转录因子E3均为阴性表达;CCPRCT中典型的CA9表现方式是“U型”着色,即腔缘不表达,基底和侧面表达。患者术后随访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CCPRCT是一种惰性肾细胞肿瘤,预后好,临床可能存在过诊断,其形态学为特征性的核朝向腔缘的线性排列,特殊的免疫表型CA9呈“U型”阳性,可以与其他肾细胞肿瘤区分开来,但仍然需要积累更多患者来阐释其预后。
彭森孙辉王雪王朝夫吴迪
关键词:病理学特征
原发性直肠杯状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直肠GCA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原发性直肠GCA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特殊染色、透射电镜及二代测序等方法分析直肠GCA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肿瘤主要由短柱状/印戒样细胞、潘氏样细胞及神经内分泌样细胞组成,肿瘤细胞呈单个、管-筛状、簇状或菊形团样分布,伴神经及脉管侵犯。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细胞表达CKpan、CK20、CDX2、SSTR2及Syn;D⁃AB/PAS染色显示黏液阳性。透射电镜显示肿瘤细胞内存在黏液小泡及神经内分泌颗粒。二代测序显示ERBB2及P53错义突变。结论直肠GCA较罕见,本研究深入到电镜和分子层面分析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樊蕊蕊高杰
关键词:直肠组织病理
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2024年
宫颈癌是全球各国中妇女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近些年,宫颈癌的患病年龄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近期发现的Silva分型相比于目前的传统诊断依据,可更有效地预见宫颈腺癌的预后和指导临床处理。许多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对宫颈癌发病各个时期的作用目前仍不明确。本文就宫颈癌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标志物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陈丽鹃华媛媛
关键词:宫颈癌组织病理学
脂肪母细胞瘤的超声图像特征与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脂肪母细胞瘤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病理基础,探讨脂肪母细胞瘤的超声图像特征,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免疫组化证实,临床资料完整的13例脂肪母细...
陈晓康姚彩芳
关键词:图像特征母细胞瘤成熟脂肪细胞临床病理研究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磁共振成像特征及临床病理研究
2024年
研究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开展CT、磁共振的成像特征和病理表现。方法 将2021年1月到2023年10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125例疑似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对所有患者开展 CT和磁共振检查,并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评价 CT和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面的价值,总结CT、磁共振成像的特征和与病理诊断结果的关联。结果 (1)125例疑似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经病理诊断确诊80例,而经过CT检测61例,经过磁共振成像检查78例,CT检出率低于病理诊断率和磁共振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理诊断和磁共振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T、磁共振诊断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较高的价值和各自的成像特征;(3) CT、磁共振成像均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能为诊断提供依据。结论 采用磁共振成像相比CT而言可以更加精准的检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发病情况,分析其成像特征可以为临床的检出和诊断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
于金环王增振杨厚伟赵福民孔令镇
关键词:肝脏脂肪瘤CT磁共振成像特征病理
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研究
2024年
观察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选取我院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3例,进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测,观察结果。结果 3例患者,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性细胞核特征、丰富的沙砾体、广泛的鳞状上皮化生、间质纤维化等为镜下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肿瘤细胞TG、TTF、CK5/6均为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4%。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弥漫硬化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为罕见的亚型,这类患者并没有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学特征,进而在疾病的诊断中需要与相关疾病进行鉴别,如桥本甲状腺炎等。疾病确诊时,需要在广泛取材后,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进行。
赵钧生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
结直肠癌HMGB2蛋白定位及与P53表型关系的临床病理研究
研究背景与目的: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癌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位于全球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首,是世界卫生的公共问题和全球重大负担之一。据我国国家癌症中心2024年2月新报道的研究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
袁经芳
关键词:结直肠癌细胞定位
肝外胆管癌ANXA1和XIAP表达的临床病理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膜联蛋白A1(ANXA1)和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与肝外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58例肝外胆管癌手术切除标本及30例癌旁胆管组织,应用EliVision^(TM)plu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二步法检测ANXA1和XIAP在癌组织及癌旁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NXA1和XIAP与肝外胆管癌患者性别、年龄、癌灶大小、分化等级、TNM分期、浸润转移及3年生存率7项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ANXA1和XIAP阳性率分别为84.5%(49/58)和81.0%(47/58),癌旁胆管组织分别为30.0%(9/30)和2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NXA1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等级无关(均P>0.05),在癌灶>1.5 cm、TNM(Ⅲ+Ⅳ)期、有浸润转移和3年内死亡患者中,其阳性率显著高于癌灶≤1.5 cm、TNM(Ⅰ+Ⅱ)期、无浸润转移和3年内生存患者(均P<0.05);XIAP表达与性别、年龄无关(均P>0.05),在癌灶>1.5 cm、低分化、TNM(Ⅲ+Ⅳ)期、有浸润转移和3年内死亡患者中,其阳性率显著高于癌灶≤1.5 cm、(高+中)分化、TNM(Ⅰ+Ⅱ)期、无浸润转移和3年内生存患者(均P<0.05)。ANXA1和XIAP表达呈正相关性(r=0.54)。结论ANXA1和XIAP与肝外胆管癌发生发展显著相关,两者表达上调预示癌灶大、分期晚、易浸润转移、生存期短。
陈晓丽王霞尚培中李伟王金赵臣
关键词:胆管癌膜联蛋白A1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肿瘤浸润

相关作者

石群立
作品数:543被引量:2,316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分析 免疫组化 淋巴瘤 文献复习
周晓军
作品数:836被引量:5,061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分析 病理学 超微结构
孟奎
作品数:189被引量:1,044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组化 文献复习 临床病理研究 临床病理分析
陆珍凤
作品数:283被引量:1,274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研究主题: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分析 免疫组化 超微结构 电镜
陈新明
作品数:190被引量:491H指数:8
供职机构:教育部
研究主题:临床病理 口腔鳞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分析 临床病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