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864篇“ 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相关文章
- 临床不合理用药
- 本书共分九章,分别讲述了合理用药概述、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循环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等的合理使用及存在的不合理情况。
- 杨毓瑛等主编
- 关键词:临床药学药物相互作用
- 临床药师实施药学干预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效果分析
- 2025年
- 分析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在临床不合理用药中的作用。方法 抽取我院2022年7月-2023年7月收治的接受药师药学干预患者300例作为研究组,抽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300例接受常规干预患者作为参照组,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药物使用时间与药物利用指数组间差异显著,研究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用药管理放置规范、存储规范、过期处理以及发药时间得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依从性较对照组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发生率降低具有明显作用,有助于用药时间缩短以及合理用药实施,提升了用药管理质量以及患者用药依从性。
- 赵杰
-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学干预不合理用药
- 中药饮片处方的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被引量:4
- 2024年
- 目的分析中药处方的临床不合理应用情况,并进行中药处方点评,以探讨中药处方点评对中药饮片使用合理性的影响。方法将开展中药处方点评前(2019年1~12月)的650张处方作为对照组,开展中药处方点评后(2020年1~12月)的710张处方作为研究组。对照组未开展中药处方点评,研究组开展中药处方点评。比较两组不合理处方发生情况及医患纠纷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不规范处方、不适宜处方、大处方发生率分别为21.97%、30.42%、0.9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3.69%、69.08%、5.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医患纠纷发生率为1.27%(9/710),低于对照组的6.77%(44/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饮片临床应用存在较多不合理用药情况,通过中药处方点评可有效的促进中药饮片的合理应用水平,并能监测中药饮片的用药质量,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的监管,从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改善医患关系。
- 甄中锋张小卫张慧
- 关键词:中药饮片临床合理用药不合理用药中药处方
- 门急诊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实施24 h全医嘱审核对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门急诊静脉用药调配中心(OUIVAS)实施24 h全医嘱审核对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3年1月~12月纳入的1200份医嘱,以2023年1月~6月未实施24 h全医嘱审核的611份医嘱为对照组,以2023年7月~12月实施24 h全医嘱审核后的589份医嘱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用药不合理情况、用药不合理干预情况、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589份医嘱用药不合理情况总发生82份(占比13.92%),对照组611份医嘱用药不合理情况发生88份(占比14.40%),两组溶媒选择/剂量不当、给药途径不当、配伍禁忌、给药频率不当、用法不当、用量不当、溶媒规格不当、超说明书用药、用药浓度不当及总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82份用药不合理医嘱总干预成功80份(占比97.56%),对照组88份用药不合理医嘱总干预成功66份(占比75.00%),研究组用药总不合理干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溶媒选择/剂量不当、用药浓度不当、给药途径不当、给药频率不当、用法不当、溶媒规格不当干预成功份数高于对照组,用量不当干预成功份数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6例(占比1.02%),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18例(占比2.9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OUIVAS实施24 h全医嘱审核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中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增加用药不合理医嘱审核数量,减少不合理用药及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黎秋月邓源源谈宇政
- 关键词:临床不合理用药
- 心内科临床不合理用药的主要问题及其改善措施探讨
- 目的:分析心内科临床不合理用药的主要问题及其改善措施探讨。方法:2021年01月至2022年12月为本次研究病例患者接受治疗时间段,选择在本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病人,共计202例符合条件患者,对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的临床...
- 康超
- 关键词:心内科不合理用药
- 探讨药师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药学干预
- 2024年
- 不合理用药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每年死亡病例当中,因为该因素死亡的患者有三分之一。临床医师是给患者进行诊疗的主要操作人员,当其无法与时俱进,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临床经验,极易导致用药不合理情况的发生,导致患者临床治疗不定期,甚至增加患者疾病治疗风险。所以,为保证用药安全性,需要加强临床药效干预工作的落实。方法 针对此次调研内容为基础,进行了病例的的筛选,共为60例,30例未给予药学干预患者主要确定是对照组,执行药学干预病例是观察组,该组例数同上,主要统计此次各小组出现不合理用药率,对此次患者用药费用、住院时间各指标进行了调研。结果 两组患者在临床干预期间,对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为对照组此类事件发生率较高;对此次患者用药期间的费用进行统计,观察组稍低,而且该组患者早期出院,相对来讲,对照组住院时间较长(P<0.05)。结论 此次调研表示针对临床用药治疗期间,实施要求干预可以防止不合理用药事件的产生,保证用药合理性,杜绝给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 王莉
- 关键词:不合理用药药学干预发生率
- 药学干预对临床不合理用药医嘱的影响
- 2024年
- 探究临床不合理用药医嘱药学干预的效果与影响。方法 筛选2023年01月-06月500份处方设为对照组(未执行药学干预),筛选2023年07月-12月500份处方设为观察组(执行药学干预),比较不合理用药医嘱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不合理用药医嘱占比13.20%,对照组不合理用药医嘱占比26.00%(P〈0.05)。结论 执行药学干预手段,有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升。
- 李慧
- 关键词:药师药学干预
- 门诊处方审核及点评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临床干预效果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观察门诊处方审核及点评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九江市第一医院八里湖总院门诊开设的处方11000张及2020年实施门诊处方审核与点评管理后门诊开设的处方11125张。统计不合理处方及具体不合理情况,比较实施管理前后的临床用药合理情况,分析门诊处方审核与点评对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的应用价值。结果2019年不合理处方共510张,不合格率为4.64%(510/11000);其中,不规范处方所占比80.39%(410/510),多见于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用法用量含糊不清;不合理用药处方占比19.61%(100/510),多见于用法用量、适应证及给药途径不适宜。加强门诊处方审核与点评管理后,2020年不合理处方共210张,不合格率为1.89%(210/11125),低于2019年的4.64%(510/11000)(χ^(2)=132.735,P<0.001);其中,不规范处方占比76.19%(160/210),不合理用药处方占比23.81%(50/210)。结论加强药师及相关科室负责人对门诊处方审核及点评,能有效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率,充分发挥医疗人员的工作效应,进而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减少医院医疗风险事件,对促进医院稳定发展有积极影响。
- 王雅娟
- 关键词:临床不合理用药干预效果
- 心内科临床不合理用药的主要问题及其改善措施研究
- 2023年
- 分析心内科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并给出改善措施。方法 纳入2022年1月~2023年6月于本院心内科接受治疗患者中随机选取2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n=110)和对照组(n=11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用药干预,观察组患者精细化用药干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治疗情况、预后遵医行为和对医护人员工作态度达标情况评分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减少,住院时长更短,治疗药品费用更低,干预前两组遵医行为普遍偏低,干预后两组饮食规律、合理用药、戒烟忌酒等遵医行为均有所提高,观察组对医护人员在用药交代、礼貌用语、问题解答、服务度等工作态度达标情况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化用药干预可有效解决心内科因患者用药依从性低造成不合理用药的问题,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药品费用,加快患者恢复健康的同时减少治疗对患者造成的经济负担,还可改善医护人员工作态度,提高医护人员专业素养。
- 王维毅
- 关键词:心内科临床不合理用药
- 某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期间收治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的143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临床药物管理办法以及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相关说明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医嘱中不合理情况进行统计,归纳整理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导致的不良反应和溶媒选择分布情况。结果≥70岁的人群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108例,占75.52%,其次为60~70岁的人群为23例,占16.08%。患者分布科室主要为内科共130例,占比为90.91%。不合理用药主要为溶媒配比不足98例,占68.53%,其次为用药剂量不足43例,占30.07%。98例溶媒中使用0.9%氯化钠100 ml注射液的91例,占92.86%。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使用浓度为2.0 mg/ml的55例,占38.46%,其次浓度为0.8 mg/ml的41例,占28.67%,浓度为1.5 mg/ml的28例,占19.58%。超适应证用药共26例,主要为脑梗死13例,占50%,脑震荡4例,占15.38%。使用1~7 d的人数为72例,占50.35%,其次8~14 d的64例,占44.76%,大于2周的7例,占4.90%。143例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经观察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用药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应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用药合理性、安全性,改善医嘱用药的质量,为就医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 朱健美
- 关键词:不合理用药丹参多酚酸盐溶媒选择
相关作者
- 齐锐

- 作品数:3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
- 研究主题:临床不合理用药 实例分析 合理用药 药物配伍 药物剂量
- 黎春辉

- 作品数:53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岳阳市中医院
- 研究主题:临床药师 不合理用药分析 抗感染药物 处方点评 用药分析
- 王建平

- 作品数:140被引量:877H指数:13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中药注射剂 合理用药 用药分析 药学服务 药理作用
- 吕晓颖

- 作品数:4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合理用药 临床不合理用药 医患沟通 药物安全 儿童
- 杨熙东

- 作品数:7被引量:78H指数:4
- 供职机构:延边大学医院
- 研究主题:药理作用 不合理用药 穿山甲 厚朴 医患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