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头针联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80例,按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头针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吞咽功能评估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SWAL-QOL)评分改善状况,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和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升高,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S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SA评分低于对照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50%(37/40)高于对照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晕针、血肿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论头针联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能改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和吞咽功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提高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中医“三联疗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三联疗法”,包括舌根透针法、穴位贴敷、冰片柠檬冰棒咽部冷刺激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血清前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75.0%,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SA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三联疗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