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51篇“ 中肠旋转不良“的相关文章
- 成人中肠旋转不良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 2024年
-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15例成人中肠旋转不良病人的CT影像资料,以期能提高放射科医生对该病的正确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成人中肠旋转不良病人的CT影像资料,并归纳总结其CT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结果15例患者中11例出现“漩涡征”,9例出现肠系膜动静脉血管“换位征”,4例出现回盲部异位,1例出现十二指肠异位,1例出现横结肠异位;其中1例合并异位阑尾炎,1例合并小肠梗阻,1例合并胆总管轻度低位梗阻改变。结论成人中肠旋转不良患者的CT表现可能有一些较特异的征像,如“漩涡征”和肠系膜血管“换位征”等,但还需密切结合临床仔细分析,鉴别其他疾病,以提高其影像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
- 彭波孙辉侯键
- 关键词:中肠旋转不良CT成人
- 成人中肠旋转不良CT分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 2023年
- 中肠旋转不良(Midgut malrotation,MM)是胚胎早期中肠旋转运动障碍,导致肠管位置变异及肠系膜附着不全的一种先天性疾病[1]。多数MM患者在出生后1周岁内即被确诊,故常被认为是一种儿科疾病[2]。成人MM患者的诊断多为偶然发现,因其症状不典型,最初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部分患者易导致急性或间歇性胃肠道梗阻,继而导致小肠坏死[3],因此术前影像学准确诊断对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至关重要。上消化道造影(Upper gastrointestinal constrast,UGC)是目前诊断MM的金标准,并广泛应用于儿科[4]。
- 卢俊鸿苏唤忠谢丽清
- 关键词:上消化道造影小肠坏死先天性疾病CT分型肠系膜
- 成人中肠旋转不良的CT诊断价值
- 2023年
- 中肠旋转不良(midgut malrotation)包括肠道旋转和固定两方面异常[1-2]。大多数中肠旋转不良发生于新生儿期,成人时才出现症状的罕见,极少数患者可终身无症状。该疾病的确诊需要依据影像学检查的评估。全消化道胃肠造影可以清晰的显示大部分结肠位于左腹部,盲肠位于上腹部或左侧。腹部CT平扫和(或)增强因其不仅可以用于评估肠系膜上动、静脉的解剖,也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病变与周围器官的毗邻关系以及其他伴发疾病而成为目前最准确的诊断成像方式。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成人中肠旋转不良的CT诊断灵敏度、影像表现、分型来评价其诊断价值。
- 滕佩宏胡真真杨慧敏于绍楠刘桂锋
- 关键词:胃肠造影新生儿期影像表现诊断成像
- 成人中肠旋转不良一例
- 2020年
- 肠旋转不良最重要的并发症是肠扭转,后者可能导致肠梗阻,甚至肠缺血和坏死。本例患者因腹胀伴恶心、呕吐入院,腹部CT和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检查示近段空肠扩张、积气、积液,局部肠系膜和肠系膜上动脉旋转;直立位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示近段空肠呈螺旋状;小肠镜检查进一步证实中肠扭转。根据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做出正确诊断,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从而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 吴锋房彧张智佳刘鸿儒史立军
- 关键词:肠梗阻肠旋转不良中肠扭转腹痛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后处理技术对成人中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对中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3年期间13例经临床手术确诊中肠旋转不良的病人,回顾性分析MDCT影像图像及临床资料。结果11例出现“漩涡征”,阳性率为85%;3例出现肠系膜动静脉位置“换位征”,阳性率仅为23%,;10例空肠动脉呈180°翻转,血管位于腹腔右侧,阳性率高达77%;7例空肠位于右上腹腔,回肠位于左中下腹腔;5例空肠位于右上腹腔,回肠位于右下腹腔;2例回盲部及阑尾位置出现异常,阳性率仅为15%,1例位于左下腹,1例位于右中腹;3例出现游离横结肠征象,阳性率为23%。结论MDCT血管造影及后处理技术对诊断中肠旋转不良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特别是肠系膜“漩涡征”及空肠动脉“翻转征”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 刘文冬刘斌巢惠民王菁王斌朱坤
- 关键词:胚胎发育中肠
- 成人中肠旋转不良的CT分型诊断与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成人中肠旋转不良的CT分型与临床意义,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2018年3-8月行全腹部CT平扫和增强检查的成人病例进行连续性筛检。按设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由两位高年资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判定是否存在中肠旋转不良并分型。结果:共筛查全腹部CT平扫和增强检查的成人病例8778例,排除902例,最终以7876例为基数共检出符合诊断标准的中肠旋转不良80例(1.0%),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22~86岁。80例中,经典型7例(7/80,占8.8%),CT表现为十二指肠空肠结合部(DJJ)位于胃幽门水平线以下、正中线右侧,大多数合并回盲部异位(6/7,占85.7%);可出现肠系膜上动脉(SMA)与肠系膜上静脉(SMV)换位(3/7,占42.9%);1例为多脾综合征。非典型73例(73/80,占91.2%),CT表现为DJJ位于胃幽门水平线以下、正中线左侧,且空肠位于右腹;少部分出现回盲部异位(15/73,占20.5%)、SMA与SMV换位(1/73,占1.4%);以消化道症状就诊的22例患者中,10例(10/22,占45.5%)CT检查未发现其他肠道以及腹部血管、脏器的器质性病变。3例右腹部小肠肿瘤因判断出中肠旋转不良而准确定位为空肠肿瘤。CT冠状面重组图可清晰显示空肠和回盲部的位置;横轴面增强图像有利于观察SMA与SMV位置关系。结论:CT可准确诊断成人中肠旋转不良并进行分型。
- 傅晓彬张繁伏文皓黄洲肖煦阳关键
- 关键词:中肠旋转不良TREITZ韧带肠系膜上血管
- 64排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中肠旋转不良诊断中的价值
- <正>目的探讨64排CT三维重组技术对成人先天性中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手术证实为中肠旋转不良患者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资料,利用多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CT原始数据进行三维重组,分析其CT表现特点。...
- 石林平
- 关键词:中肠旋转不良三维重组技术
- 中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的多层螺旋CT诊断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对中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的诊断意义。方法 18例病患临床确诊为中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经病患或其家属同意,将其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通过多层螺旋CT对18例病患进行扫描;对照组通过常规CT对18例病患进行扫描。对比两组CT图像表现和手术验证结果。结果观察组表现为血管漩涡征者占比100.00%(18/18),比对照组的77.78%(14/18)要高,鸟喙征者占72.22%(13/18),靶环征者占55.56%(10/18),均比对照组38.89%(7/18),22.22%(4/18)要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扭转者10例,包括肠扭转180°者1例,270°者4例,360°者5例。乙状结肠扭转者6例,包括肠扭转180°者1例,270°者1例,360°者4例。空肠扭转者2例,包括270°者1例,360°者1例。肠内疝引发肠扭转360°者1例。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中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的图像以血管"漩涡征"为主要特征性表现。多在小肠好发,对于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与手术定位有重要意义,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上有一点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荐。
- 王丹倩
- 关键词:中肠旋转不良肠扭转CT
- MSCT在诊断成人先天性中肠旋转不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MSCT在诊断成人中肠旋转不良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中肠旋转不良患者的MSCT影像资料,按照外科分型对其MS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中,肠旋转不完全4例,肠旋转异常3例,结肠反向旋转1例合并脂肪瘤。结论 MSCT对于诊断成人中肠旋转不良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帮助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评估患者预后。
- 刘焱蒋黎李辉
- 关键词:多排螺旋CT
- 64排螺旋CT在中肠旋转不良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16年
- 中肠旋转不良是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的病变,是指Vater壶腹以下十二指肠至横结肠右2/3,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的旋转运动发生障碍,导致中肠位置发生变异及肠系膜附着不全。虽为先天发育异常,婴幼儿期为主要发病年龄,但亦见于成人。以反复腹痛、腹胀的患者无论儿童或成人均应想到中肠旋转不良的可能[1]。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有利于减少其所致的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造成的威胁。据以往文献报道,大部分中肠旋转不良在新生儿或婴儿时期即有明显症状而被发现[1]。随着多排螺旋C T 应用的普及,具有不典型的临床表现而首次进行CT 检查的患者增多。但有关中肠旋转不良CT 诊断的报道不多。现收集我院6例以腹部CT 检查为首诊的中肠旋转不良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旨在认识中肠旋转不良的CT表现,提高其CT 诊断的准确率,以及对该疾病的认识。
- 贾济波朱全新王勋陈允东
- 关键词:64排螺旋CT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发育异常VATER壶腹先天发育异常
相关作者
- 石林平

- 作品数:54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
- 研究主题:64排螺旋CT 对比剂 中肠旋转不良 皮层 FMRI
- 黎雪琴

- 作品数:92被引量:135H指数:6
- 供职机构: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
- 研究主题:64排螺旋CT 血管成像 对比剂 MD 体层摄影术
- 胡冬冬

- 作品数:16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警湖北总队医院
- 研究主题:64排螺旋CT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血管成像 对比剂 下肢深静脉
- 李子平

- 作品数:285被引量:2,166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CT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克罗恩病
- 刘慧明

- 作品数:14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
- 研究主题:中肠旋转不良 肠旋转不良 完全型 成人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