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篇“ 中耳共振频率“的相关文章
- 中耳共振频率与鼓室图在分泌性中耳炎病情评估及随访中的价值
- 目的: 通过分析分泌性中耳炎(Otitismediaofeffusion,OME)患儿的中耳共振频率(resonancefrequency,RF)、鼓室图与气骨导差(Air-boneconductiongap,ABG)...
- 关利平
-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中耳共振频率鼓室图气骨导差病情评估小儿患者
- 新生儿中耳共振频率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重点研究新生儿中耳共振频率(RF)正常值范围,为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新生儿中耳功能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Titan3.0测试符合纳入标准的正常中耳功能状态的新生儿中耳RF,统计分析其平均值、标准差、95%的参考值范围。结果:61例(103耳)3~21d的新生儿的中耳RF均值为(283.32±37.87)Hz,95%的参考值范围209.09-357.55Hz;3~7d组、8~14d组、15~21d组间的中耳R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性别、耳别及分娩方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中耳RF的正常值低于学龄儿童及成人,提示该年龄阶段中耳正处于一个发育阶段。由于新生儿中耳RF正常值范围数值较低,如果出现中耳炎异常,其下降值有限,其应用于新生儿中耳疾病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 何荣萍郑芸李刚
- 关键词:中耳新生儿
- 中耳共振频率对耳硬化症的诊断作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中耳共振频率对耳硬化症的诊断作用。方法对112例听力正常人、91例耳硬化症患者进行中耳分析,纯音听阈,耳声发射及颞骨CT测试,比较226Hz鼓室图与中耳共振频率及CT检查对耳硬化症的诊断价值。结果正常对照组226Hz鼓室图的声导纳范围为0.45±0.28mmho,耳硬化组226Hz鼓室图声导纳值为0.54±0.47mmho,226Hz鼓室图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耳共振频率正常对照组为957±220Hz,耳硬化组为1182±318Hz,较正常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共振频率与226Hz鼓室图比较,对耳硬化症诊断的(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更大。226Hz鼓室图、中耳共振频率、颞骨CT对于耳硬化症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42.86%,71.4%,62.63%。结论与226Hz鼓室图及颞骨CT相比,中耳共振频率对耳硬化症诊断价值更高。
- 周蔚杜进涛徐睿江广理刘敏姜鸿彦
- 关键词:中耳共振频率颞骨CT耳硬化症
- 中耳共振频率测试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在鼓膜穿刺抽液、药物、手术治疗前后不同时期中耳共振频率的变化,为SOM临床早期诊断及不同时期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中耳分析仪对SOM患儿38例(64耳)在鼓膜穿刺抽液、药物、手术治疗后的7、14、21 d和正常儿童20例(40耳)分别检测记录鼓室压图、静态声导纳值、镫骨肌反射阈、中耳共振频率值,观察中耳共振频率值的变化,并与正常儿童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SOM患儿的中耳共振频率范围为250~500 Hz,平均(325±100.5)Hz,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抽液、手术、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后21 d)3组的前后对比,中耳共振频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鼓室压图为B、C型在中耳共振频率≤450 Hz与>450 Hz中,抽液及手术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耳共振频率检测可以发现中耳微小病变,动态观察中耳共振频率的变化判断分泌性中耳炎的转归,为儿童SOM的早期诊断和不同时期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郭亿莲孙一帆张丽娟王明松
-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中耳共振频率鼓室积液
- 不同类型鼓室图患者中耳共振频率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鼓室图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及其对应的中耳共振频率变化。方法使用听力计对患者进行纯音测听检查,了解其听力损失的性质、程度;使用中耳分析仪进行常规中耳功能分析,根据不同类型的静态鼓室图形进行分组;分别对听力正常组(30耳)、异常组(116耳)[鼓室图为A型(30耳)、Ad型(22耳)、A s型(21耳)和C型(43耳)]行中耳共振频率检查。结果正常组的中耳共振频率为(951.00±198.85)Hz;听力异常组中A型鼓室图的中耳共振频率为(861.00±137.60)Hz(P<0.01),Ad型为(725.00±158.14)Hz(P<0.01),C型为(499.00±146.27)Hz(P<0.01),三组中耳共振频率分别比正常组低;A s型为(1088.00±199.38)Hz(P<0.05)比正常组高。结论中耳共振频率的检测有助于中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 刘绮明马钊恩翟锦明丘理子毛敏张建国
- 关键词:听力损失中耳鼓室图
- 中耳共振频率对鼓室积液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226Hz静态鼓室图与中耳共振频率诊断鼓室积液的价值,观察两者结合可否提高诊断效能。方法:前瞻性研究对比观察分泌性中耳炎组和对照组,以耳镜检查、纯音测听及GSI-33型中耳分析仪测试结果为标准,将对照组共振频率90%的可信区间(5%~95%)设为正常范围,对分泌性中耳炎组的共振频率进行正常或不正常归类,并对其鼓室图形为B、C型或异型者进行鼓膜穿刺抽液,以抽出液体者为阳性。结果:中耳共振频率在900~1100Hz之间为正常,分泌性中耳炎组的共振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B型曲线的抽液阳性率为83%,明显高于C型和异型曲线抽液阳性率(P<0.05)。共振频率正常者,其抽液阳性率为0。≤500Hz者的鼓室积液阳性率明显高于>500Hz者(P<0.01)。结论:通过测试中耳共振频率对判断鼓室是否积液,尤其是对鼓室图形为C型或异型者有重要临床意义。
- 赖丹刘世喜
- 关键词:中耳炎伴渗出液中耳共振频率鼓室积液
- 腭裂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耳共振频率的研究
- 目的:通过研究腭裂伴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鼓室图分型除外B型者)与正常对照组的中耳共振频率和静态鼓室图,及共振频率和静态鼓室图的相关性。探讨能否通过共振频率的改变来推测是否有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论证共振频率是否比静态鼓室图测...
- 吴晓慧
- 关键词:中耳共振频率分泌性中耳炎
- 文献传递
- 中耳共振频率在临床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06年
- 孟照莉郑芸王恺梁传余
- 关键词:鼓室图
- 年龄因素对中耳共振频率的影响
- 目的:探讨中耳共振频率和年龄进程的相关性。研究年龄的改变是否对中耳共振频率产生影响。探讨在使用共振频率来诊断中耳疾病时,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是否需要建立自己的中耳共振频率诊断标准。
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纳入950例...
- 周得
- 关键词:相关系数年龄因素中耳疾病
- 文献传递
- 传导性低频听力损失患者中耳共振频率的研究
- 目的:探讨传导性低频听力损失与中耳共振频率的相关性。研究能否通过中耳共振频率的改变推测有无传导性低频听力损失。探讨能否用于估计纯音测听不能合作儿童的听力损失情况,以及作为判断儿童纯音测听结果是否准确可靠的方法之一。以及能...
- 孟照莉
- 关键词:中耳
-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 郑芸

- 作品数:271被引量:945H指数:17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耳鸣 助听器 人工耳蜗 儿童 疗效
- 王丽茵

- 作品数:5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四医院
- 研究主题:中耳共振频率 鼻窦炎 鼻窦手术 鼻息肉 鼻内窥镜
- 孟照莉

- 作品数:115被引量:400H指数:10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耳鸣 助听器 儿童 普通话 幼儿
- 徐睿

- 作品数:105被引量:909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变应性鼻炎 变应性鼻炎患者 慢性鼻窦炎 慢性鼻-鼻窦炎 鼻息肉
- 刘世喜

- 作品数:285被引量:1,307H指数:16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研究主题:喉癌 喉肿瘤 鼻内镜 变应性鼻炎 鼻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