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4篇“ 中国金融机构“的相关文章
- 基于LASSO-QVAR模型的中国金融机构尾部关联网络特征与系统性风险研究
- 2025年
- 基于LASSO-QVAR模型,筛选金融机构之间有效关联,构建有向加权尾部关联网络,可以从系统视角揭示系统性风险动态特征。一方面,通过尾部关联网络构造系统性风险计分及其贡献,以度量系统性风险水平与识别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进一步从微观层面探究系统性风险贡献的影响机制;另一方面,将尾部关联网络区分为正关联网络与负关联网络,分别提取网络整体特征以及网络节点特征,考察不同关联关系下网络特征的系统性风险预测能力。以2011—2022年32家中国A股上市金融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尾部关联网络具有时变特征,能够较好地吻合一些危机事件,银行业和证券业呈现出更为紧密的关联性,具有行业异质性。进一步,发现银行业风险共振(正关联网络)与风险分散(负关联网络)功能相较其他金融行业更强。第二,系统性风险计分可以作为量化系统性风险动态性的重要指标,系统性风险贡献主要集中于银行业与保险业,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公司治理水平能够显著影响到系统性风险贡献。第三,尾部关联网络特征具有很好的预测能力,网络整体特征能够预测系统性风险大小,网络节点特征能够预测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贡献。
- 许启发蒋翠侠汤彬彬
- 关键词:系统性风险金融机构
- 中国金融机构风险关联性:基于DBN-LGCNET多层网络的计量研究
- 2025年
- 金融系统的结构在宏观环境的冲击下不断变化,而风险溢出是分析系统性风险的关键.为了突破传统参数模型的维数限制与模型规范,本文提出了一种半参数方法--动态贝叶斯-局部高斯相关网络(DBN-LGCNET)来衡量整体和尾部风险的时变非线性关联.将该模型应用于我国A股65家上市金融机构数据,结果表明:1)金融系统存在明显的尾部风险溢出现象.2)金融行业的风险溢出具有异质性,一般风险传播的来源主要是银行业,尾部风险传播的来源主要是证券业.3)风险在金融机构间动态传播,国有银行接受风险溢出较为稳定,中小银行对极端事件的抵御能力较弱.4)极端事件发生后,一般关联网络中银行业影响增强,证券业影响减弱.尾部关联网络中金融机构间的联系增强,尤其是保险机构.
- 任晓航付晨佳周玲杨晓光卢祖帝
- 关键词:半参数方法多层网络
- 起航·金融强国新征程——2023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金龙奖榜单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 2024年
- 冬日京城,暖阳和煦。2023年12月27日,由金融时报社主办、中国金融家杂志社协办的2023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金龙奖榜单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发布会以“起航·金融强国新征程”为主题。来自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的数十位嘉宾为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建言献策,第十六届“中国金融机构金牌榜·金龙奖”颁奖盛典同时举行。
- 李丹曾梦宁
- 关键词:中国金融机构金融强国金融时报发布会
- 中国金融机构的行业布局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 2024年
- 近年来,在欧美银行接连爆发风险事件的背景下,金融机构的行业布局与风险防范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对中国38家上市商业银行、52家资本市场服务机构的行业布局展开测度,并结合极值理论对机构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进行分解,在此基础上,考察了行业布局对金融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当金融机构实施差异化、高金融暴露、高房地产暴露的行业布局时,将面临较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同时,金融机构能够通过专业化布局实现精细化管理,从而降低金融风险。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对完善中国金融机构的行业布局与风险监管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 杨子晖王姝黛孙琳
- 关键词:差异化
- 基于时频波动溢出网络的中国金融机构关联性
- 2024年
- 金融机构关联性是系统性风险的主要来源,厘清时频域下金融机构关联性特征有助于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风险.本文基于30家A股上市金融机构在2011年~2020年期间的高频交易数据,构建时频波动溢出网络研究中国金融机构关联性.通过引入网络密度与全局效率两个系统层面指标和入度、出度与相对影响值三个机构层面指标,以测度时频域下静态与动态关联性.研究发现:中国金融机构间的关联性主要为20天~60天的中长期关联性;在极端事件期间,往往表现为长期关联性增强和短期关联性减弱;银行部门倾向于接收偏短期的波动关联性并发出偏短期波动关联性,而证券和保险部门倾向于接收偏长期的波动关联性并发出偏短期的波动关联性.
- 王纲金司慧斌祝由谢赤
- 关键词: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
- 气候风险对中国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传染的影响研究
- 气候变化被视为21世纪最大的挑战之一,已经并将持续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为应对这种挑战,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双碳”发展目标,旨在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为解决全球气候危机贡献中国力量。2022年10月,习...
- 蔡源
- 关键词:气候风险金融机构系统性风险风险传染
- 中国金融机构的短期风险传染及长期关联因素动态结构分解——基于DCC-MIDAS模型的证据
- 2024年
- 探究机构间过度关联是防控系统性风险大面积爆发的关键,但金融机构间不可避免地存在长期关联,同时金融危机会触发机构间短期的风险传染。采用DCC-MIDAS模型,借助动态条件相关系数分解法,在统一框架下研究关联的长期和短期特征。通过短期关联的时变性和持续差异以及长期关联的敏感因素分析,探究中国金融体系在两个结构变化阶段,机构间风险传染范围、持续性以及金融机构间长期关联的宏观和微观特征。研究发现,机构间的冲击传染具有暂时性,随着中国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其传染幅度和持续性均有所下降。机构间的规模、杠杆差异能降低机构间的长期关联并间接降低冲击传染幅度,随着中国金融机构市场化程度的增强,长期关联受到市场因素影响程度增加。建议将机构差异化作为风险控制策略的参考因素,并检测和调控市场指标对关联程度的影响,防止机构形成过高的长期关联,以控制未来冲击中可能造成的风险传染。
- 赵宁熊靖宇施启帆
- 关键词:风险传染系统性风险
- 加强声誉价值管理 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2023中国金融机构声誉价值榜》发布被引量:1
- 2023年
- 3月8日,硅谷银行披露了出售金融资产导致亏损的消息,引发主要财经媒体的关注报道,重大经营风险(利率风险)自此转化成重大声誉风险,投资者疯狂抛售股票,硅谷银行股价暴跌,进而引发客户挤兑,触发流动性危机.
- 本刊编辑部无
- 关键词:硅谷银行财经媒体中国金融机构股价暴跌
- 中国金融机构长短期相关性变化及长期相关性影响因素分析
- 2008年发生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全球各国的系统性风险事件和危机频繁发生。危机发生会激发系统性风险,对经济的发展造成破坏,而其中最重要的微观层面的破坏就是金融机构之间的传染。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更多的发展中市场和新的金融机...
- 崔孝昆
- 关键词:金融机构风险传染
- 金融冲击下中国金融机构资本状况差异性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过后,各国金融系统都进入了一段频繁遭遇冲击,频繁波动的时期。以中国为例,金融机构从2011年开始“欧债危机”、“2013钱荒”、“2015股灾”和“2020公共卫生事件”对金融市场冲击频繁发生...
- 王顺杰
- 关键词:资本短缺
相关作者
- 程桔华

- 作品数:237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关村》编辑部
- 研究主题:企业 自主创新 董事长 园区 科技园
- 谢赤

- 作品数:306被引量:2,642H指数:25
- 供职机构: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实证研究 利率 上市公司 汇率 利率期限结构
- 秦良娟

- 作品数:31被引量:150H指数:7
- 供职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
- 研究主题:企业 营销渠道 城市公园 营销 制造业
- 杨再平

- 作品数:3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办公厅
- 研究主题:业绩 金融机构 中国金融机构 金融体系 金融结构
- 王辰华

- 作品数:22被引量:8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
- 研究主题:国有商业银行 金融改革 逻辑与 中国金融机构 金融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