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08篇“ 中国社会学“的相关文章
社会学为业:中国社会学重建之初的术职业建构
2025年
中国社会学刚获重建的历史背景下,新一批社会学者是如何“入行”并成为“内行”的?本文以口述史料和文献资料为基础,从职业社会学的视角呈现了中国社会学重建之初的术职业建构过程。研究发现:一方面,新一批社会学者在职业化程度较低的制度条件下取得职业身份,社会学的培训项目、专业位或教与研究职位构成了他们进入社会学这一行的制度性标准,入行门槛带有较大的灵活性;另一方面,新一批社会学者在长期、系统的正式教育方面存在一定局限,但强调社会阅历、自能力和在教研实践中持续提升的职业社会化过程则部分弥补了这一不足,甚至可能形成他们在职业上的独特优势。
张龙
关键词:社会学史学术职业职业社会学反思社会学
中国社会学的知识锻造——一种知识社会学的本土解读
2025年
1903年严复翻译出版了斯宾塞(Herbert Spencer)的《群肄言》(The Study of Sociology),这一事件被认为是社会学进入中国的最初标志。在随后的120年间,除去中间约30年(20世纪50—70年代)科被取消的阶段,社会学中国经历了崎岖坎坷但却成果显著的发展。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剖析,其发展主要包括两大向度:其一,西方社会学知识体系进入中国,被知识界接纳与吸收,不仅在现代中国的知识和科体系中确立了地位,也从不同向度促进了中国的现代性发展进程;其二,在20世纪30年代、80年代和当下三个时期,社会学界围绕中国化或本土化问题展开了具有内在关联的论辩和研究,主题关涉如何“联系中国实际讲社会学和以社会学的研究来服务于中国社会的改革与建设”。
周晓虹
关键词:知识社会学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社会学的使命担当——中国社会社会学研究所期刊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综述
2025年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中国社会承担着新的文化使命,需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社会,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社会学作为一门密切关注社会变迁的科,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服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与重要责任。
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文化使命强国建设社会变迁
构建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研究——基于费孝通的术历程
2025年
中国社会学自1979年恢复重建以来,在科建设中,比较重视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研究,这也是社会学科比较擅长的领域。在主流范式下的科建设,也确实存在费孝通所说的“只见社会不见人”的弊病,由此提出了社会学该如何研究人的问题,这与费孝通提出的社会学人文性密切相关。有关中国社会学的未来发展方向问题,费孝通在2003年做出了一些指引,但仍需界进一步探索。中国社会学所要构建的科自主知识体系,不仅包括“生态”层面的内容,还应包括“心态”层面的内容,后者更加有助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文明新形态议题。
刘亚秋
关键词:社会学学科建设
从“错位并置”到“理论互鉴”:后殖民理论遭遇中国社会学
2025年
后殖民理论的兴起,对社会学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传统发起了强烈的批判与挑战。它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率先在文化领域引发了理论激荡。此时正值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的历史时期,后殖民理论与社会学的互动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知识现象。后殖民理论和后现代理论思潮的传播与传统社会学理论的译介同时展开,它们在理论的知识积累与时空序列关系的中国情境下存在错位且并置的现象。不同于早期的科历史阶段,面对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时代课题,在打破东西方理论视域的二元格局与开拓全球南方新视野等方面,中国社会学与后殖民理论存在理论互鉴的可能。
何祎金
关键词:后殖民中国社会学
民族志:中国社会学家的乡土叙事
2025年
2021年,一部名为《茧》(Cocoons)的小说被北京大远赴英国伦敦求的孙静从“弗斯档案”中拾起,费孝通笔下深藏了80多年的文作品重见天日,一石千层浪起,费孝通其人其著,再度成为人们的热话题。伴之《金翼》,人们不免对中国社会学生出一种微妙的“完整感”。师出同门,青年费孝通和林耀华从实求知,两小说都属于依凭社会事实书写的文民族志范本,人物故事均可找到真实生活原型。把住这条术伦理,我们对著本内容和世界人类便会有更深更新的认识。
谷家荣罗明军
关键词:人物故事乡土叙事民族志学术伦理《金翼》
从内外之分走向知识实践——兼论中国社会学史的书写被引量:2
2024年
如何书写社会学史?围绕社会学思想及其外部脉络的关系,社会学家的立场往往有内外之别。内部主义侧重于思想内在的、自然的、具有逻辑关系的自我演变,外部主义则强调外在因素影响思想变迁的社会过程。两种立场各执一词、难分高下。近年来,随着新一代观念社会学的兴起,社会学史的研究重心开始从内外之分转向作为二者中介的知识实践。这种走出内外之分、转向知识实践的书写思路,为中国社会学史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李钧鹏周港
关键词:社会学史思想史知识社会学
中国社会学的知识积累与遗忘(1980—2022)被引量:4
2024年
知识是怎样变迁的?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本文以恢复重建以来的中国社会学为个案,分别考察了从1980年至2022年的形式性与实质性知识变迁,发现中国社会学的知识变迁在形式上体现为扇形伸缩,遵循“少数定律”在增长繁荣期和增长式微期之间更替,并受到国家建构进程的直接影响;实质性知识变迁在分支领域内体现为知识积累,在科整体上体现为知识遗忘,这既发生在中国社会学家的代际转换中,也发生在科本身的碎片化脉络里。
李钧鹏周港
关键词:知识社会学知识变迁知识积累
中国社会学理论再审视
2024年
近年来,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学科体系、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这一语境下,“中国社会()理论”这一名词开始频繁出现在相关术文献中。但是,在不同的文献中,这一概念的含义不完全相同。例如,景天魁教授及其团队所论述的“中国(本土)社会学”理论,事实上是一套具有普适性的社会()理论体系。
谢立中
关键词:学术体系社会学理论学术文献话语体系
中国社会学的知识锻造
2024年
社会学中国的知识之旅,始自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这一发展单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看,主要包括两大向度:其一,这一源自西方的知识体系进入中国,获得了知识界的接受与吸纳,除了在现代中国的知识和科体系中确立了社会学的地位外,也从不同向度促进了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现代性成长。
周晓虹
关键词:知识社会学知识界向度文明古国

相关作者

郑杭生
作品数:304被引量:5,101H指数:40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主题:社会学 中国社会学 社会建设 社会 社会运行
景天魁
作品数:158被引量:1,512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底线公平 中国社会学 群学 社会学 社会保障
刘少杰
作品数:175被引量:2,022H指数:26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研究主题:网络社会 社会学 中国社会学 网络化 分化
李培林
作品数:327被引量:5,970H指数:3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社会 收入分配 乡村
冯仕政
作品数:63被引量:1,830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
研究主题:社会学 中国社会学 社会治理 学科建设 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