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310篇“ 中国国家形象“的相关文章
- 转文化传播视域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媒介建构策略——以《丝路上的中国医生》为例
- 2025年
- 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推出的新闻专题片《丝路上的中国医生》以中国援外医疗队为叙事主线,聚焦其跨国支援的感人事迹,以“共享”与“认同”为精神内核。从转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该作品采用“定制化+叙事化”的传播策略,将共情因素融入视听语言,在文化差异中寻求价值共识。节目塑造了不畏艰苦、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生形象,进一步丰富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内涵。
- 黄洪珍李蕊枫
- 关键词:国家形象
- 中文国际传播对老挝民众认知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
- 2025年
- 老挝作为中国的友好邻邦,中文在老挝的传播不仅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还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提供了重要平台。基于老挝受访者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认知情况及其与中文国际传播相关性的实证调查表明,中文在老挝的传播效果整体上呈积极态势,老挝民众对中文和孔子学院持较为正面的评价,中文国际传播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塑造和提升具有正向作用。未来面向老挝的中文国际传播策略可做以下调整:深化老挝中文教育体系建设,注重本土化培养;增强中文传播的多样性和深度;提升孔子学院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强化中文传播的双向互动性,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亲身体验;在中文教学中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中国经济发展实况。
- 潘康燕
- 关键词:中国国家形象
- 国内话语分析视角下中国国家形象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 2025年
-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2009年至2023年间中国知网中关于话语分析视角下中国国家形象研究的相关论文,探讨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研究发现,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度持续上升,使其成为跨学科研究的热门话题,吸引了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参与,尤其是语言学领域的研究者表现活跃。批评话语分析、积极话语分析及语料库分析等方法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媒体话语与政治话语是主要的研究语料来源。研究议题集中于时事热点,特别关注特定事件、概念及政策与中国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
- 庄漫琳
- 关键词:中国国家形象话语分析文献计量学知识图谱
- 国际中文教材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分析——以《高级中文读写教程》为例
- 2025年
- 国家形象是国际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国际中文教材中体现的国家形象,探索将中国国家形象融入国际中文教材,对培养知华友华爱华人才、突破当下中国“他塑”困境至关重要。文章基于国家形象维度选择、国际关系视角使用和情感态度倾向呈现三个维度,借助分析软件ROST CM6分析了《高级中文读写教程》中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结果表明:中国国家形象维度选择的合理性不足,包括均衡性和全面性不足;国际关系视角的使用存在文化优越感;情感态度倾向的呈现过于积极正向化。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以下建议:整体谋划,合理选择国家形象维度;调整比例,恰当使用国际关系视角;客观呈现,正确把握情感态度倾向。
- 周锋张超
- 关键词:中国国家形象
- 非洲主流媒体视角下的中国国家形象——基于对“中共二十大”报道的话语分析
- 2025年
- 本文以Fairclough的三维分析为理论框架,结合语料库分析法,从显著搭配、索引行、互文性等角度,分析非洲主流媒体有关“中共二十大”报道文本的语言特征。研究发现,通过肯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成绩、改革开放的成就以及中非间的合作等话语,非洲媒体构建了“世界脱贫攻坚的榜样”“民主中国”“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好伙伴”“科技强国”“负责任大国”等积极的国家形象,打造了有利于中国国际发展的良好声誉。但受西方媒体影响,夸大了“经济增长迟缓”等问题,构建了部分消极中国形象。西方意识形态偏见成为中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阻碍,破解西方国家长期以来的全球话语霸权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 伍娟娟李清平王芳
- 关键词:中国国家形象话语分析
- 跨文化语境下真人秀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以《花儿与少年·丝路季》为例
- 2025年
-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真人秀作为一种新兴的节目形式,能够多维度、多层次地展现国家形象。《花儿与少年·丝路季》聚焦“一带一路”时代大主题,带领观众以游学的方式探访沿线国家,了解重要合作项目的成果及意义,深度参与跨文化交流。通过分析节目内容,发现其从理念、胸怀、文化、人民四个层面,成功塑造了更加立体、全面的中国国家形象,为其他节目提供有效借鉴。
- 朱红婷
- 关键词:跨文化语境国家形象
- 海外留学生群体如何影响中国国家形象?——基于大样本定量证据的探索
- 2025年
- 庞大的海外留学生群体如何影响中国的国家形象?本研究基于39个国家跨越15个年份的民意调查进行定量探索。结果显示,中国留学生在东道国人口中的占比与该国被访者对中国的整体评价显著正相关,说明海外留学生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通过与中国留学生直接或间接接触,东道国民众加深了对中国客观实力的认知并减轻了对中国的偏见,这是海外留学生发挥中国形象促进作用的重要途径。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道国与中国的各方面差异加大会抑制海外留学生对中国形象的积极作用。此外,在东道国的年轻人、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群体以及宗教观念较弱人士中,海外留学生对中国形象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本研究从生源国的角度验证了依靠留学生传播国家形象的可行性,并为中国的出国留学政策以及国家形象塑造提供了启示。
- 李涛张军刘悦美
- 关键词:国家形象
- 2012-2019年阿富汗主流媒体普什图语涉华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
- 本书以阿富汗主流媒体-黎明新闻网、帕支瓦克新闻网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601篇普什图语涉华报道为语料,结合建构主义、话语幻象、国际传播学的理论,综合运用内容分析、语料库分析、定量与定性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阿富汗...
- 何杰作
- 议程设置理论下熊猫形象及中国国家形象建构分析——基于中国CGTN和日本NHK相关报道对比被引量:1
- 2024年
- 2021年初,旅居美国的熊猫“丫丫”与“乐乐”开始出现健康问题;2023年,熊猫“乐乐”意外死亡,熊猫“丫丫”和旅居日本的熊猫“香香”等先后被中方相关机构护送回国,引起国内各界对于旅居外国熊猫的健康状况、生活环境、饲养条件的高度关注。大熊猫作为我国的国宝,逐渐成为我国媒体积极打造的国家形象符号。但外国媒体如何设置关于熊猫和中国的媒介议程,即在报道中如何呈现熊猫的媒介形象和中国国家形象.
- 刘朝霞刘美琳张新雨王惠容
- 关键词:中国国家形象媒介议程外国媒体议程设置理论NHK
- 韩国初级本土中文教材中国国家形象建构分析——以时事出版社《中国语Ⅰ》为例
- 2024年
- 国际中文教材是较权威的中国文化传播媒介之一。在国际中文教材的编写中,中国文化内容的呈现是一个关键环节。然而,如何有效地整合和传播中国文化,使之既能引起文化共识,又能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是当前国际中文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分析韩国初级本土中文教材——时事出版社《中国语Ⅰ》,教材文化内容选取的逻辑、文化传播的路径与重点、国家形象塑造的手段与效果,并据此对我国国际中文教材的编写以及构建正面中国国家形象提出合理化建议。
- 范雪晴
- 关键词:文化共识国家形象塑造中国国家形象中文教材传播中国文化
相关作者
- 孟建

- 作品数:167被引量:1,402H指数:14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 研究主题:新闻发布 媒介融合 视觉文化 公共关系 国家形象
- 邢丽菊

- 作品数:80被引量:38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
- 研究主题:中国外交 韩国儒学 人文交流 儒学 全球文明
- 蔡馥谣

- 作品数:34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大连外国语大学
- 研究主题:德国媒体 中国国家形象 一带一路 提升策略研究 中国电影
- 郭玉成

- 作品数:180被引量:2,140H指数:29
- 供职机构: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
- 研究主题:武术 武术传播 武术文化 口述史 传统武术
- 王齐国

- 作品数:51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品牌学 品牌教程 教程 消费者 品牌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