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37篇“ 中国古代哲学“的相关文章
中国古代哲学
本教材在系统介绍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派别基本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类专业特点,注重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中医学形成与发展的关联性诠释与说明,并试图对中西方哲学进行比较,探寻中西方两种医学模式的认识论根源。通过本教材的系统学习,...
李俊主编
关键词:古代哲学
论三教并立——中国古代哲学展开期脉络
2024年
先秦哲学家提炼出天人之辨辩,并赋予其哲学内涵,这是中国哲学基本问题的根基。奠基期的哲学家时刻关注乱世的出路,探讨天人之辨不能不将重点放在人上,这在情理之中。中国哲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把治乱问题作为探讨的重点之一,故带有浓重的政治哲学色彩。
宋志明
关键词:中国古代哲学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内涵情理之中哲学家
少林武术与中国古代哲学
2024年
在少林武术界,有“拳起于易”之说。这里的“易”狭义上是指《易经》,广义上是指中国古代哲学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具有最高的抽象概括性和最大的普遍性,对一切具体学科和实践活动具有普遍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受中国古代哲学的影响,少林武术形成了一气说、两仪说、三节说、四梢说、五行说、六合说、七星说、八法说、九极说、十方说等哲学思想,它们共同构筑了少林武术传统哲学的基本内容。
姚亚行
关键词:中国古代哲学少林武术武术界方法论传统哲学《易经》
论三教并立——中国古代哲学展开期脉络
2024年
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从原始宗教中提炼出来的天人之辨。经过先秦奠基期之后,从汉代开始进入展开期,中国哲学基本问题随之发生了第一次变化,将重点从人转到了天。汉朝衰微后,玄学取代经学,以抽象思维取代经学的象数思维,从天人之辨衍生出体用之辨,中国哲学基本问题发生了第二次变化。引入佛教以后,中国佛学取代玄学,从抽象讲出超越,使中国哲学基本问题发生了第三次变化,注重探讨此岸彼岸关系。继中国佛教之后,道教问世,遂形成儒释道三教并立的格局。
宋志明
关键词:经学玄学中国佛学
中国古代哲学的“成人”之道
2024年
“成人”之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价值取向,可分为五个环节:心性基础、主体力量、修养工夫、处世方略、理想人格。心性基础、理想人格分别处于起讫位置,主体力量、修养工夫、处世方略是功能依次展开的中间环节。道、儒两家的“君子”人格在中国古代社会影响广泛。由于中国古代哲学的谱系较多,“成人”之道可从道、儒、释三家哲学的共同点上来考察。今天,我们应立足于已体现为我们的时代精神的民族精神,去反思中国古代哲学的“成人”之道,从中汲取精神文明发展的中国古代哲学动力。
罗毓平
关键词:成人心性修养处世
浅析“天”语义在中国古代哲学体现出的隐喻思维
2024年
语言和文化是相互联系的,语言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文化又孕育一个民族的语言。“天”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体系中的重要概念,最初是指“人的头顶”,因其神秘性、权威性、至高无上性,先秦的统治者和哲学家给“天”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天”所在的位置高,隐喻出“至高无上”;现实环境中风雨雷电等自然气象也使“天”有了“自然界”的含义,经过哲学家们的改造就隐喻出了自然的运行变化规律,以此用“天”说理。
张靖晖朱恒
关键词:隐喻中国哲学
孔学堂文库 中国古代哲学通诠
全书分为五篇,分别以总论篇的宏观视角,分期篇的中观视角,以及奠基期、展开期、高峰期个案篇的微观视角对“中国古代哲学”由总体论述,到对“中国古代哲学”进行具体分期,再在分期为“奠基期-先秦时期”“展开期-从西汉到唐末”“高...
宋志明作
圣人在实践上如何可能——由《实践理性批判》反思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论题
2024年
中国哲学研究应该关注和西方哲学的通约性问题。牟宗三用“内在超越”说批评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之不足,但有自设语境之弊端。如果顺康德的思路而下,则不难推导圣人在实践上如何可能,所以这仍然是具有通约性和值得讨论的核心问题,相关讨论也多见于中国古代哲学著作。由古代文献可以发现古代中国哲学在实践理性中也存在和康德相近的二律背反,在对二律背反的消除上也存在可比拟之处。而从实践理性关注“圣人在实践上如何可能”,对宋明理学的心性论等哲学哲学史上的问题一定会有不同的看法;对于构建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也必将有所启发。
李锐
关键词:圣人牟宗三
数字化赋能教师数字素养的实现逻辑——基于中国古代哲学“道法术器”的视角
2024年
在教育数字化的演进中,教师的数字素养扮演了关键角色。通过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应对数字教育改革带来的挑战。运用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道法术器”框架及其相互之间的辩证关系,以“道”确立教师数字素养的顶层追求与认知意识,以“法”建立教师数字素养的制度保障与伦理规范,以“术”关注教师数字素养的关键要素与信息加工,以“器”实施教师数字素养的基本前提与知识技能。然而,当前存在迷道、失法、难术、短器等现实困境,限制了数字化赋能对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因此,要专注研究数字化在赋能教师数字素养方面的路径探析:一是育人之道,积极践行教学相长;二是原则之法,构建数字伦理制度;三是创新之术,培养数字加工能力;四是工具之器,加强数字技能实践。
秦波王俊程宗琴燕周如川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
中国古代哲学视域下的古代造物思想研究
2024年
本文从中国古代哲学视域出发,探索古代造物思想的演变,对先秦、宋代与明清三个时期的主流哲学思想进行梳理归纳,然后分析《考工记》《营造法式》《天工开物》等著于上述历史时期的古代文献所体现的造物观念与规范,探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中国古代造物思想之间的关联。
陈奕安汤浩
关键词:造物思想中国设计史

相关作者

魏义霞
作品数:344被引量:298H指数:7
供职机构: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研究主题:谭嗣同 近代哲学 视界 国学 孔子
张岱年
作品数:110被引量:856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
研究主题:中国哲学史 中国文化 中国哲学 张岱年先生 中国古代哲学
宫哲兵
作品数:80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研究主题:道教 女书 宗教人类学 瑶族 巴人
邬焜
作品数:251被引量:565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哲学 信息哲学 辩证法 信息思维 信息科学
张再林
作品数:237被引量:956H指数:16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研究主题:身体 身体哲学 白居易 中国哲学 中国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