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620篇“ 中国古代历史“的相关文章
- “天”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意义
- 2025年
- “天”这个概念在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往的研究很少论及这一点,文章尝试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梳理与阐释。文章认为,“天”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层面:第一,“天”堪称中国古代理论思维的源泉;第二,“天”被视为人类历史的起源;第三;“天”被作为解释人类历史的根本依据;第四,辩证看待“天”在历史解释中的意义。这些认识有助于进一步厘清中国古代天人思想的复杂内涵,有助于深入认识中国古代历史智慧的起源,有助于持续推动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研究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廉敏
- 关键词:历史智慧历史理论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天人关系
- 续论中国古代历史道路模式
- 2025年
- 历史道路模式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历史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某种演进态势,具有独特性、重复性和常规性的特点。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常常有这种情况,当社会危机爆发、国家濒于灭亡时,一种新的政治力量就出现了,通过建立新的国家政权化解危机,使得国家的生命力得以延续,历史从而继续向前发展。过了一段时间,这一循环又重新发生,这就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出现的治乱兴衰周期律现象。
- 李杰
- 关键词:中国古代历史演进态势化解危机常规性
- 《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教学研究
- 历史讲人事。历史人物不仅在政治制度的建构、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个人特质也在历史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历史人物作为历史教科书编写的重要内容,其在教科书和教师教学中的呈现方式影响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通过...
- 廖晴炜
-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史历史人物
- 探索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体系的尝试——以瞿林东主编《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人民文库”版为考察中心
- 2024年
- 瞿林东主编《中国古代历史理论》“人民文库”版全面阐述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发生演进的脉络、时代特征和主要成就,初步构建了中国古代历史理论范畴体系。该著“稽”中国古代史学的理论遗产之“古”,“随”建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之“时”,是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研究与中国特色史学话语体系建构相结合的重要标志。
- 宣扬
- 关键词:历史学话语体系
- “大一统”视域下中国古代自耕农经济研究——兼论中国古代历史道路的特点
- 2024年
- 上古中国,长期农业社会、原始血缘关系和公有关系解体的滞后,决定了自耕农经济的“晚出”,和以自耕农经济为经济基础的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早出”。自耕农经济向不同经济形式转变的冲动和不同经济形式的扩张,引发了统一国家与不同经济形式的矛盾斗争。统一国家和自耕农经济预设了地主经济,形成了统一国家、地主经济与自耕农经济对自耕农经济剩余劳动的三元分割。分割三方固定不变,决定了社会性质的稳定;三方各自分割量的经常变化,频繁掀起了历史的波澜。自耕农经济、自耕农经济剩余劳动和自耕农经济剩余劳动的三元分割,是中国古代历史道路特点和秘密的藏踪之所。
- 苏凤捷
- 关键词:地主经济
- 中西比较语境下的中国古代历史思维整体性析论
- 2024年
- 历史思维的整体性是一个历史认识论问题,涉及中西史学比较的主体与客体、语言与实在的关系。在中国,《周易》奠定了历史思维整体性的哲学基础,《史记》则是表现历史思维整体性的代表性史学文本。在《史记》中,历史思维的整体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从古代到现代的长时段时间观念;历史叙事的最大空间跨度;涵盖多方面内容的纪传体历史书写体裁。历史思维的整体性是中西史学比较中的一个跨文化话语。在西方,波利比乌斯《通史》是体现西方历史思维整体性的典型文本。《史记》与《通史》孕育于东西方具有帝国性质的历史空间中,就两者体现的历史思维整体性的际遇而言,《史记》与《通史》在中国与西方史学史上具有不同的延展曲线。
- 张作成
- 关键词:历史思维波利比乌斯
- 占卜与《左传》封闭历史叙事模式:中国古代历史书写的诞生
- 2024年
- 占卜在《左传》封闭历史叙事模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一个封闭历史叙事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通常包含多个事件的历史故事的展开,另一部分则是置于该故事之前或之后的一个“时间错乱”的结构——即一个其中包含了预叙的倒叙结构。这种叙事模式将原本彼此隔离的记录连缀成连贯的叙事,让我们以此辨识、分析和理解人类的过去。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左传》是中国历史书写的源头。如果我们将《春秋》短记比作从甲骨卜辞中抽出的验辞,那么我们在《左传》封闭历史叙事模式中看到的是将这些短记放回原有结构中的努力,只不过该模式的焦点已不再是占卜事件本身,而是它所记录的历史故事的展开和发展。
- 张瀚墨
- 关键词:《左传》叙事模式历史书写占卜
- 中西比较语境下的中国古代历史思维整体性析论
- 2024年
- 历史思维是学界史学理论与史学史领域的一个学术论题。在西方学界,莱布尼茨在比较17世纪的中国与欧洲过程中,认为欧洲的优势在思维能力;黑格尔则更直接地指出中国人不具备历史思维;约恩·吕森等西方学者主要基于西方话语和史学经验阐释历史思维。
- 张作成
- 关键词:中国古代历史莱布尼茨史学理论西方话语史学史西方学界
- 在浴火中重生——续论中国古代历史道路模式
- 2024年
- 在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中国历史走上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形成了固定的模式,表现为重建式演变与周期性循环两种运行方式。重建式演变是王朝政权颠覆后再生及王朝灭亡后新生的王朝诞生的现象,由于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重复地发生,因而构成了一种演变的过程。这主要包括平乱式重建、造反式重建、割据式重建、分立式重建和混一式重建五种形式。周期性循环指历史以重复的面貌出现,陷入同一社会形态内政权的治乱兴衰循环上演、在曲折中不断变化的运动状态。中原王朝的更替循环、少数民族政权兴亡的循环、历史时期的治乱循环,是周期性循环的几种表现形式。小农经济的存在是重建式演变、周期性循环运行方式得以发生的基础性原因。小农经济具有极易遭受损害,而又极易得到恢复的两重性,当它遭受损害时王朝就陷入危机,当它得到恢复时王朝则兴盛。宗法制在皇权继承上的遗留,以及权力的滥用所表现出的外戚专权、宦官干政、奸臣弄权等,则是重建式演变、周期性循环发生的直接原因。
- 李杰
- 关键词:小农经济
- 史学、经学与思想 在世界史背景下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思考 增订版
-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刘家和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收录22篇文章,反映了刘先生在世界史背景下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深入思考。全书分史学、经学与思想三端,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在史学理论与经史文献考证的基础上,把中国史放在世界史的结构...
- 刘家和
相关作者
- 陈业新

- 作品数:89被引量:420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 研究主题:明清时期 民国时期 秦汉时期 东汉 两汉
- 李杰

- 作品数:118被引量:131H指数:6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
- 研究主题:唯物史观 历史研究 史学方法论 研究范式 方法论
- 刘庆柱

- 作品数:104被引量:473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考古学 考古 遗址 中国考古学 古代都城
- 卜宪群

- 作品数:112被引量:395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秦汉 中国历史 乡里 监察制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刘后滨

- 作品数:71被引量:17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 研究主题:唐代 《资治通鉴》 唐太宗 唐朝 唐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