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5篇“ 中国东北样带“的相关文章
中国东北样带草地生长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中国温带草地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之一。理解并预测温带草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保障中国北方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安全、可持续地利用草地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东北样带草地因其显著的降水梯度成为研究温带草地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典型...
张乐昕
关键词:温带草地气候变化中国东北样带
中国东北样带生态水文最优性研究
植被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等参与水循环、能量循环和物质循环。植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陆地生态系统的状况,所以对植被的生长和分布的研究对于认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非常重要。目前描述...
李沁书
关键词:生态水文最优性中国东北样带植被盖度
中国东北样带森林和草地土壤反硝化势及产物组成
土壤反硝化作用是土壤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环节,是平衡土壤中氮通量的重要过程,是导致土壤和肥料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对于土壤氮素的平衡、氮氧化物大气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淹水-充氮气严格厌氧密闭培养...
孙盼盼
关键词:草地土壤
基于模糊理论的中国东北样带生态可持续性综合评价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参照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模型等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压力-状态-恢复力概念模型,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指标的筛选,构建中国东北样带不同类型区生态可持续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引入"隶属函数"的概念来描述指标差异的中间过渡,利用层次分析(AHP)与信息熵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建立NECT不同类型区生态可持续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岳书平闫业超张树文
关键词:生态可持续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中国东北样带
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东北样带陆地生态系统的过程与机制研究
全球变化陆地样带是从机制上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预测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实现预警、调节和减弱全球变化不良影响,科学地规划和管理陆地生态系统的有效研究平台.在介绍国际全球变化陆地样带提出的背景与选...
周广胜
关键词:生态系统全球变化
中国东北样带生态环境区划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从国内外生态区划、生态土地分类和生态-生产范式的研究和发展入手,从生态利用的角度出发,以生态要素区划为基础,依据自然生态因子(如:气候、地形地貌、植被、土壤)和人类活动(如:土地利用)的特点,运用经验判别法和RS与GIS技术进行生态环境综合区划,将中国东北样带分为5个生态环境区,命名方式采用地理位置+地貌类型+干湿状况+土地利用组合状况。即:长白山中低山湿润针阔混交林生态环境区、牡丹江-辽源低山丘陵湿润农林交错生态环境区、大青山-大黑山山前台地湿润半湿润农业生态环境区、松嫩平原半湿润半干旱农牧交错生态环境区、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干旱半干旱牧业生态环境区。
岳书平闫业超张树文
关键词:区划指标中国东北样带
30年来中国东北样带生态可持续性的时空分异被引量:4
2010年
目前,可持续性已成为生态学者密切关注的焦点,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话题。在中国东北样带内沿降水的梯度变化方向,在不同生态类型区选取典型市(县)作为研究区,利用压力-状态-恢复力模型,选取适用于各类型区的通用指标和反映不同类型区生态环境差异的区域特征指标,构建了生态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遥感和G IS技术,获取并分析了各典型区不同时期的生态环境信息,从系统发展的演替过程评价了各典型区生态可持续性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986-2005年间,中国东北样带各类型区的生态可持续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各类型区生态可持续指数的总体分布规律是林区>农林交错区>牧区>农牧交错区>农区;从生态可持续性的空间分布来看,1986-2005年间,各典型区变动均较大,特别是巴林右旗,而磐石市和抚松县的空间分布规律比较明显。
岳书平闫业超张树文
关键词:中国东北样带生态可持续性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东北样带长期放牧干扰下羊草种群表型可塑性及遗传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植物在长期的放牧干扰下对环境的异质性会产生适应。这种适应被认为是植物在与草食动物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采取的适应策略,主要通过表型可塑性的产生来实现。本论文应用传统生态学与分子生态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羊草种群在放牧干扰...
李丽丽
关键词:羊草表型可塑性AFLP遗传多态性
中国东北样带关键种羊草水分利用效率与气孔密度被引量:33
2007年
沿中国东北样带,从长春到阿巴嘎旗,大约每个经度设1个样地,共10个样地,研究了草原段关键种羊草的水分利用效率、叶片下表面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的变化,以及它们与年降水量、年均温度、土壤水分和海拔的关系.结果表明自东向西,随年降水量、年均温度、土壤水分的降低和海拔的升高,羊草水分利用效率有明显增强的趋势,而气孔密度有明显增大的趋势,气孔大小没有明显变化规律并主要与取样时刻开张状态有关,说明羊草气孔数量的增多有利用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是决定羊草气孔密度变化的第一显著因子,其次是年降水量,说明水分条件是羊草气孔密度变化的主要生态因子.从数据分布散点图、温度和放牧干扰作用的复杂性以及受土壤和地形条件特殊性影响样地的分析表明,羊草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密度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是非常复杂的,是包括植被利用方式与强度在内的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羊草长期适应各样地环境的结果.
杨利民韩梅周广胜李建东
关键词:中国东北样带羊草水分利用效率气孔密度
中国东北样带羊草群落C_3和C_4植物功能群生物量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被引量:47
2006年
在全球动态植被模型的发展中,受限于人力、物力和财力使得在物种水平上的研究变得既不可能也无必要。植物功能群的划分是从生态学的,而不是系统发育的角度来相互比较地对待不同地区的植物,从而削减了植被变化研究中植物分类群的数量,已成为研究植被变化及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作用的重要单位。植物的不同光合途径(C3、C4和CAM)从叶片组织结构到生理功能,从生态适应到地理分布均表现出对不同水、热、光环境的响应,是理想的植物功能群分类。为此,分析了中国东北样带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为建群种或共建种的草原群落植物光合类型功能群生物量及其与群落初级生产力和环境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C4植物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且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显著,其变异性较高,更能反映样地间环境变化的差异;(2)C4与C3植物变化具有明显的互补性,并且多数C4植物常在逆境中起到更大作用,如干旱化、盐碱化和放牧干扰;(3)C4植物种类少,在所有调查样方中仅出现7种,占总出现种类的9.72%。这些特点说明C4植物可以考虑作为评估和预测我国温带草原植被及其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植物功能群。
韩梅杨利民张永刚周广胜
关键词:中国东北样带羊草群落生物量环境变化

相关作者

周广胜
作品数:499被引量:12,161H指数:63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玉米 全球变化 植被 夏玉米
张新时
作品数:223被引量:7,619H指数:47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研究主题:植被 全球变化 气候变化 毛乌素沙地 可持续发展
杨利民
作品数:363被引量:2,621H指数:26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人参 防风 黄芩 生物量 人参皂苷
唐海萍
作品数:104被引量:1,656H指数:25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短命植物 围封 中国东北样带 全球变化 生态学
倪健
作品数:164被引量:3,088H指数:33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常绿阔叶林 气候变化 气候 喀斯特森林 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