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42篇“ 个体社会化“的相关文章
- 现代抽象社会中的个体社会化及其自主性——失范与规训中的教育可能
- 2025年
- 现代社会的抽象性以及对个体自主的道德要求在发展成为一种规范性社会力量的同时,也为社会建构和个体主体化拓展了空间。个体化与社会化,个体自主与社会决定等教育中的基本矛盾在现代抽象社会场域中表现出的新特征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失范与规训理论背后对整体主义思维的持守和追求社会秩序的愿景,充分理解现代个体和自我不断凸显和扩展所带来的道德归属感和自我控制感不断丧失的因由,进而更加辩证地看待个体的社会化及其自主性。
- 刘晓巍
- 关键词:个体社会化失范规训
- “法庭辩护”活动教学在中学心理课堂中实践个体社会化——道德发展课例研究
- 2024年
- 道德发展是发展心理学中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道德发展研究在心理学界颇有争议,但其中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所阐述的道德发展观和道德教育观对学生的道德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高中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迅猛发展,讨论科尔伯格道德“两难问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在实践中运用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在该内容的教学中创设了法庭情境,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每一位学生都扮演当事人的代理律师并进行辩护,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促进了学生道德水平发展。
- 李若诗李楠
- 关键词:法庭辩护道德发展心理课堂
- 个体社会化进程中体教融合价值阐发、现实审视、路径探索
- 2023年
- 体教融合将体育纳入教育体系,一定程度承担着个体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作用。体教融合具有促进个体知识习得、技能掌握和适应社会等价值。然而在实施中出现:各方观念不一、利益不同、组织间结构碎片化等问题。因而提出:体教融合概念应具有包容性,理念具有长远性,使体育回归育人性,实现理念整合;通过确定目标,促进资源共享,实现利益整合;多方参与且地位平等,制度完备实现结构整合。
- 郭吉茹宋娟
- 关键词:个体社会化现实审视
- “全民阅读”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个体社会化的模式构建
- 2023年
- 社会化是个体与社会相互适应、双向建构的终身性过程。 公共图书馆通过提供阅读服务,在不同社会群体的社会化过程 中都起到一定作用。在广泛利用政府、学校及其他社会资源的 基础上,公共图书馆大力营造全民阅读氛围,积极实践创新式多 元化服务,为促进个体社会化进行有益探索,但仍需兼顾不同群 体,注重服务实效,并注意激发服务对象的主观能动性。
- 胡晓梅
- 个体社会化心理积淀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影响
- 正处青春期的中学生,十分敏感,易于叛逆,心理发展不稳定。从认知发展视角来说,他们虽正逐步深化个人思维,个体能力也迅速提升。但是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十分易变,理性认知能力始终与感性认知能力较劲博弈。因此,通过作文教学...
- 周兰芳
- 关键词:个体社会化中学作文作文教学教学影响
- 月亮山苗族鼓藏仪式的个体社会化功能研究
- 本研究运用人类学田野考察的方法,深入到苗族生活中,通过亲身参与到活生生的仪式中,力图探索苗族鼓藏仪式蕴含的丰富的社会化内容和特殊的社会化途径,分析其如何使人们融入到苗族社会中,实现苗族人的社会化的问题。
- 贾雪玲
- 个体社会化进程中体教融合价值阐发、现实审视、路径探索
- 研究目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使体教融合重新回归大众视野,共破部门壁垒,共建治理体系,共促健康成长,共达强国梦想,亦然成为目标。本文以个体社会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通体教融合堵点,疏通融合之路,激...
- 郭吉茹
- 关键词:个体社会化现实审视
- 园区式大学体育涵养学生个体社会化路径研究
- 2021年
- 学生个体社会化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大学生涯既是学生知识积累、体质健康储备以及价值观引领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学生个体社会化初步实现的培养基地。园区式的大学教育有着与社会割裂、自我封闭的先天缺陷,如何才能冲破孤岛效应,内生动力外化环境是改善学生社会化教育的必然选择。其中通过"预设的学校体育功能",促使个体社会化形成的自然基础、社会基础以及实践活动三要素共同发力,打通基础构建、平台拓展、文化浸润、规矩建设、交流顺畅的实践路径是目标达成的有效举措。
- 张兵
- 关键词:涵养个体社会化
-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个体社会化发展论析被引量:2
- 2021年
- 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个人成长与国家、与民族、与世界、与时代深刻关联。推动青年个体社会化发展,必须引导青年建立把"小我"融入"大我"的社会化意识,获得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本领能力,适应从"新生力量"到"先锋力量"的社会角色转变,更好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 田玲
- 关键词:中国青年社会角色社会化
- 个体社会化视角下犯罪原因探析
- 2020年
- 个体社会化的理论既注重外部环境的基础作用,又注重个体能动的内化过程,主体与个体不能割裂看待。文章认为以个体社会化视角分析犯罪原因,从客观角度看,不良环境会对个体作出犯罪行为的产生或遏制有重要影响;从个体角度看,消极的个体能动性、自我概念和自我情绪应对也会导致个体与社会的行为偏差进而走向犯罪道路。
- 李响
- 关键词:个体社会化犯罪原因外部环境
相关作者
- 吕冬梅

- 作品数:4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个体社会化 自我意识 课程 从教 教师专业发展
- 辛明

- 作品数:9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学校教育 个体社会化 留守儿童 义务教育 教育均衡发展
- 周克庸

- 作品数:70被引量:54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传媒学院
- 研究主题:社会成员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复辅音声母 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
- 黄靖

- 作品数:19被引量:193H指数:7
- 供职机构:武汉工程大学
- 研究主题:学校体育 个体社会化 生命安全教育 体育教师 社会评价
- 徐俊

- 作品数:21被引量:19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教育戏剧 戏剧教育 戏剧教学法 集体教育 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