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5篇“ 个人化写作“的相关文章
- 都市爱情的个人化写作——叶灵凤1930年代长篇小说创作论
- 2024年
- 江苏籍作家叶灵凤的现代长篇小说创作集中于1930年代,纵观其小说《红的天使》《时代姑娘》《未完的忏悔录》《永久的女性》等,蕴含着典型的个人化写作特质。他的小说聚焦青年男女的都市爱情,注重剖析人物的精神世界,挖掘人物的隐秘心理,揭示妒忌软弱的人性弱点,刻画凄美的爱情悲剧。叶灵凤1930年代的长篇小说创作既是其1920年代爱情小说的延续,又在都市爱情的包裹之下体现出现代性的追求。通过回溯叶灵凤1930年代的长篇小说,阐释其聚焦都市爱情的个人化写作特质,以进一步推动学界的叶灵凤研究。
- 董卉川王雨欣辛佳怡
- 关键词:叶灵凤现代长篇小说都市爱情
- 左翼群体中的个人化写作——以萧红创作路径为例
- 2023年
- 萧红创作与左联文学的关系一直处于不断被言说的状态。萧红看似走出一条“靠近—学习—超越”的路线,实际上更为复杂。萧红人生中的每个特殊阶段的创作都明显体现出与左翼文学有更深层次的精神联结与分歧。针对这一问题,既要从时代主题背景下寻找左联与萧红创作之间的共通之处,更要结合萧红个人化体验,分析萧红创作的独特性,找到二者之间的联结与区别,以此说明萧红创作与左翼文学之间的关联,更有利于为萧红与左翼之间关系言说找到切实的文本证据。
- 任钰镯
- 关键词:左翼文学
- 论新时期以来个人化写作中的主体性问题
- “个人化写作”在新时期以来发展繁荣,忠实地记录了个体生命在中国的日常生活、生存状态、情感心理、思想观念。本论文以新时期以来的个人化创作为核心对象进行分析,借鉴存在主义思想、主体性实践美学等哲学理论,认为新时期个人化写作是...
- 张维珍
- 关键词:文学创作个人化写作主体性建构文本分析
- 从启蒙到世俗的文学转型——兼论“个人化写作”的文化意义被引量:5
- 2020年
- 中国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文学演进,经历了从启蒙到世俗的文学转型。"80年代文学"的个人话语指向人性、欲望、生命、尊严、价值等审美要素,对于苦难的审美观照具有启蒙的批判价值,同时具有修正启蒙话语的审美功能。世俗在"90年代文学"的表现更为突出,出现远离公共话语的消费化、"非历史化"和个人化的"个人化写作"。进入90年代,作家更关注文学的个人、自由和自己,文学的内容更多地包含个人体验、个人记忆、个人生活和个人价值。"非历史化""非社会化""价值悬空"等倾向让文学远离公共生活和公共话语,审美解构成为另外一种形式的文化建构。要警惕"个人主义"发展到"自我本质化"的倾向,这是考量个人与社会、文学与市场、"80年代"与"90年代"等关联问题的重要内容。
- 王冬梅
- 关键词:启蒙世俗个人化写作
- 有效阐释的边界——以20世纪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研究为例被引量:5
- 2020年
- 文学阐释必须从作品出发,让阐释主体与作品之间构成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才能获得理性意义上的说服力。在20世纪90年代“个人化写作”思潮研究中,有些论文要么在参照目标的选择上不够严谨,要么在作品择取上缺乏整体意识或以偏概全,导致阐释的有效性值得怀疑。文学阐释的多样性与作品的开放性之间,永远存在着微妙的博弈。作品的开放性并不意味阐释的无限性。阐释的边界既包括作品本身,也包括附着于作品内外且影响作品内涵的诸多元素。
- 洪治纲
- 关键词:有效性个人化写作
- “个人化写作”下的“文革”书写--论方英文长篇小说《群山绝响》被引量:2
- 2018年
- 作为陕西第三代作家的方英文,他在其最新的长篇小说《群山绝响》中表现出非常鲜明的"个人化写作"特色。一方面,通过还原出个人作为历史活动中的真实主体以及极尽详细地展示农村日常生活的细节,小说消解掉了"文革"历史的政治性以及意识形态色彩,拓宽了文学的表现领域;另一方面,在对"文革"历史的政治性进行消解的同时,历史的严肃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历史所具有的反思的力量也在减弱,而拓宽文学表现领域背后所出现的是作家价值立场的隐退以及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 冯阳
- 关键词:宏大叙事个人化写作
- 新生代女作家小说“个人化写作”论——以新生代六位女作家为例
- 1990年代可谓是新生代女作家小说“个人化写作”的黄金时代,无论其小说创作,还是文学的批评跟踪,均呈现出繁盛的态势。新世纪语境中,新生代女作家依旧进行着小说创作,并在不断的文本实践中再次把“个人化写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 王肖燕
- 关键词:新生代女作家个人化写作身体
- 文献传递
- 商品化时代、个人化写作与作家姿态
- 2018年
- 玉兰
- 论北岛《波动》的个人化写作
- 2017年
- 文学作品既是作者情志的表现,也是现实世界的反映;文学活动不只是作者的创作活动,还是读者的阅读鉴赏活动。《波动》是北岛最有名的中篇小说,在接受过程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人在初读作品时都不同程度地认为它是晦涩难读的。这缘于北岛独特的个人体验与情感世界、审视现实世界的独特眼光、内心深处永恒的孤独及面对复杂历史文化语境向内转等合力作用形成的个人化写作形式。这种写作形式主要体现在文本形式、语言、语意等方面。
- 李梦
- 关键词:个人化写作多声部语言语意
- 超越现代性:“个人化写作”再审视被引量:1
- 2016年
-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伴随着“告别革命”的呼声,中国文学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一次普遍的转型:无论在诗歌领域,还是在小说领域,无论是知识分子写作,还是民间立场,文学表现出一种普遍的疏离态度,即试图与1990年以前的写作范式保持必要的距离。这样一种立场既是对“文革”的政治化书写模式的抵制,也是对文学在整个上世纪80年代所承担的社会变革、集体代言功能的怀疑。总之,从集体话语中摆脱出来成为作家们的自觉追求。“个人写作”成为标识和理解整个上世纪90年代文学的重要视角。
- 陈雪刘泰然
- 关键词:个人化写作90年代文学再审知识分子写作中国文学集体话语
相关作者
- 罗振亚

- 作品数:264被引量:460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诗歌 现代诗派 新诗 中国新诗 先锋诗歌
- 张立群

- 作品数:325被引量:27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
- 研究主题:诗歌 新诗 诗歌创作 中国新诗 叙事
- 王珂

- 作品数:337被引量:27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
- 研究主题:新诗 诗体 现代汉诗 新诗革命 文体
- 江腊生

- 作品数:113被引量:167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电视剧 焦虑 当下 人性 脱贫攻坚
- 徐肖楠

- 作品数:113被引量:109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文学 市场化年代 中国文学 小说 文学叙事